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乐 《小康》2008,(1):94-95
普拉姆决定打破沉默,出版自传《对抗性游戏:我的间谍生活,我被白宫出卖》,讲述她自己的故事。瓦莱里·普拉姆,表面上是一名周旋于外交场合的美国大使夫人,真正的身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如今,她的特工身份在美国人尽皆知,和其他特工被敌人发现的命运不一样,出卖她的是自己的"同胞"。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真     
英国特工纷纷著书 讲述昔日间谍生涯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著名间谍小说作家约翰·勒卡尔日前正式承认自己曾是英情报部门的特工,这一经历为其写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使创作的小说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勒卡尔是英国著名的间谍小说作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代表作《从寒地来的间谍》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 同时,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军情五处前处长达梅斯特拉·里明顿将被允许出版她当间谍头目时的回忆录《惊奇的一生》。自1987年英国军情五处副处长彼得.赖特出版《抓间谍的N》一书以来,英国已有6名前情报人员将自己从事间谍的经历写成书出版。尽管里明顿表示她的书没有任何敏感内容,但英国政府担心,开此先例后,其他情报人员可能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就起而效尤,从而有损英国的安全。 前克格勃间谍灌唱片 倾诉问谍生涯 日前,俄罗斯公开发行一张名为《这份名叫间谍的苦活》的CD。这张碟是由前克格勃间谍录制的,共收录了H首歌曲,歌名无不体现间谍职业特征。如《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职业:特工》等。从歌词中可体会到创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天空、大地、海洋上都有我们旅行的身影,我们的工作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其中一首歌曲《瞬间》是我国中央电视台曾...  相似文献   

3.
古巴国家安全机关特工加西尔,受命以船长身份在海外吸引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并成功地打入中情局的间谍组织,对中情局实施侦察和谋略欺骗达9年之久。1987年古巴决定对美国反古巴间谍破坏活动进行公开揭露,这场秘密较量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4.
尾巴从事跟踪、盯梢、监视活动的反间谍人员有时被叫作尾巴。现场活动特工外国情报界把在第一线直接从事各种间谍情报活动的秘密特工人员,如情报员、策及人员和玻坏活动人员等,称为现场活动特工。阻流器前苏联间谍情报机构指间谍活动的中间人。他们通常不直接介人间谍活动,只是受雇作为使馆内工作站长与其组织间的联络人,其目的在于保护间谍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小词典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一本关于冷战五期间前苏联在西方各国从事秘密间谍活动纪实的新书《剑与盾:米特罗金档案》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英国著名新闻媒体《伦敦时报》上。此书不仅首次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间谍战内幕,还将可称为是20世纪最大的间谍叛逃者的前克格勒特工米特罗金首次曝光于世。由来《剑与盾:米特罗金档案》的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该书的基本素材全部是来自于克格勒前档案馆馆长、高级特工瓦西里·米特罗金上校。据米特罗金讲,他从1972年起利用自己担任克格勒档案馆馆长的便利身份秘密抄写档案馆里有关克格勃驻…  相似文献   

6.
一封神秘信件 1917年11月5日,美国军事情报处收到英国反间谍部门提供的重要情报:“一个不明国籍和身份的德国间谍已赴美国,奉命将1万美元交给新泽西州霍博肯市辛克莱路21号的费洛斯。若此人不在,就交给纽约长岛伍德赛德东大街43号的拉姆。”但英国情报部门没有说明间谍的姓名和背景材料。美国军事情报处立即搜捕费洛斯和拉姆,但一无所获。于是,决定对辛克莱路对号和伍德赛德东大街43号实施秘密搜查和昼夜监视。然而,50多天过去了,特工们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显密工作也没有进展。侦破工作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1918…  相似文献   

7.
瓦莱丽·普菜姆是邻居和朋友眼中酷爱烹饪的主妇。在她的身份被曝 光后.人们才知道她更精通AK-47步枪,更擅长招募外国人充当美国间谍。 她就是历时两年多的美国“特工门”事件的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的秘密特工。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10年前,前民主德国情报系统的部分秘密档宾原件被人“偷”走,转移了。这些文件所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有这个国家秘密机构——外国侦查总局几乎所有境外活动的计划,还包括其数千名海外特工真实身份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文件“失踪”之时,数千名特工中的相当一部分仍在以各种身份为掩护,活跃于联邦槽国及北约其他成员国内的要害部门。遗憾的是,当时却无人确切知晓如此大量且极为敏感的间谍档案究竟为何入“偷走”,又藏于何处。正因为如此,那次行动一直被国际增报界视为“冷战结束前夕是为成功的情报阴谋之一”德要求“物归…  相似文献   

9.
《抛物线上坠落的人生》一案清楚地告诉人们一个最普通、最常见的道理,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你出于何种动机,只要你泄露了国家秘密,都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即便偶尔有漏网者,最终也会落入法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交往日益频繁,保密与窃(泄)密的斗争愈来愈尖锐、激烈和复杂。一方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敌对势力以厂商或社团等形式通过公开或秘密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专用于间谍情报活动的窃听、窃照器材不断流入社会,被一些人广泛使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很大。尽管有关部门对以各种形式流入社会的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不断进行查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专用间谍器材在社会上仍然不断出现,甚至公开生产、销售和使用。比如,某厂家在一杂志上刊登广告,宣传其生产的窃听器“神通广大”,大搞促销活动;还有的在一些刊物上登邮购广告,吹嘘它生产的“007—顺风耳”具有“声音的定向放大功能”,“即使10米外的滴水声也可如雷贯耳”;还有的声称“007—录音笔”是“特工必备品”“可边写边录”。另有一些境外企业竟然在我国举办的某项专用产品展览会上公开展销成套窃听、窃照器林有的在贸易交流会卜“交流”窃听器什也有在互联网士进行广告宣传的。 随着现代高科伎的迅速发展,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品种不断增多,花样不断翻新,并在超微型化、更高隐蔽性、更高功效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增加了发现难度。各种形式的微型窃听器,可以被安装在各种日常用品,甚至细小的物品中。窃照装置,有超微型的照像机、电视摄像机和针孔镜头窃照器等,可以隐蔽在室内的各个角落或室内外的细小物品中。 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在社会上广为流散,在全国很...  相似文献   

11.
情报基干外国情报专家把经批准可以再招募、经营情报员或“线民”的主要情报员,称为情报基干。情报代理人外围格论双和不打都根性有关情报,而且能帮助外国情工人员在政治、经济上可发挥某些作用的情报员,称为情报代理人或代理人。密干系人力情报活动的骨干。密于通常雇佣对象国或地区的公民\本国侨民及邻国人员来担任。他们以非官方职业的身份做掩护,社会地位稳固。密干一般不直接参与间谍情报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担当特工干部与谍报员之间的联络和指导,即直接或通过“交通”将特工干部或间谍情报机构的指令传达给情报员,再将情报员获…  相似文献   

12.
2月21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席卷了美国各大媒体:曾为联邦调查局服务长达25年之久的资深特工——罗伯特·菲利普·汉森,竟是为俄方服务的双重间谍! 对于这位在FBI的眼皮底下隐藏了15年才被发现的传奇人物,有人称赞他有着“超凡的幽默感和锐利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他的经历简直可以写成一部“间谍百科全书”。 作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上被指控犯间谍罪的第三人,汉森的影响力已直逼几年前的轰动一时的埃姆斯。  相似文献   

13.
英国档案馆披露,二战时期英国情报机关“特别行动执行处”的特工,需要深入德国本上,协助当地的反纳粹分子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为了顺利地完成任务,英国特工配备了一些前所未闻的新装备,如“老鼠炸弹”。特工们先将老鼠身上的皮剥下,放人塑胶炸弹,然后缝成一只“老鼠”。英国特工将其放在煤堆处,致使锅炉爆炸。英国特工的装备还包括用收藏武器塑料制人造树干,能够收藏信息的打火机,以及用甜菜做伪装的手榴弹、木展炸弹,用来避开狗追赶的除臭剂、涂在车窗上使其不透光的雪花膏面霜及从水路秘密潜入敌境所用的潜水独木舟。为避免机…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真     
瑞士 法庭判处摩萨德特112个月监禁。法新社7月7日报道,瑞士洛桑一家法院对化名为艾萨克·本特尔的以色列特工判处12个月的监禁,原因是这名特工两年前曾从事了一系列窃听活动。在本特尔被捕之前,瑞士警方曾于1998年2月逮捕了5名摩萨德特Xi,他们被指控在伯尔尼郊区的一座大楼地下室安装窃听装置。 “摩萨德”刊登广告招募间谍。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7月30日在各大媒体刊登广告,吸引以色列青年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间谍行列。这次通过刊登广告招募间谍是由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亲自发起并批准的,其目的是为情报机构补…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海军通沃克(右)充羚勃间谋,出{卖美国猜报。1 085年被封处徒开]J。 19弱年,前苏军情报部间谋潘可夫斯蓦向美国出卖苏核机密被送土了断头台。由于埃姆斯出卖而被处死的克格勃特工莫托林。间谍档案(十二)——叛国者的穷途末路(上)@韩高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真     
美军最新无人驾驶间谍侦察机亮相美联社4月23日消息,美国空军最新式的‘全球猎鹰”间谍侦察机,于4月21日首次从加州飞到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全球猎鹰”是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价值为2500万美元,翼展35米,可以自行在2万米高空飞行35小时,它由圣迭戈的瑞安航天中心制造,装配工作在加州的帕姆代尔进行。英国正在建立互联网间谍中心据英国4月30日《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情报部门正在建立一个虚拟监测中心以监视英国发出和接收的所有电子邮件和互联网信息。该中心位于英国反间谍部门MIS的伦敦总部内,投资额为4000万美…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间谍大战仍在悄悄进行。2006年11月1日,时年43岁、叛逃英国的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利特维年科突生怪病住院,23日晚,利氏历经20余天常人难以想像的折磨之后痛苦死去。直至临死前  相似文献   

18.
商界谍影     
商界谍影蔡建文说到间谍,许多人便会联想到影视片里那些暗藏无声手枪,半夜三更用无线发报机发报的神秘人物。他们或者是由外国派遣潜入的特务,或者是被外国特务收买的叛徒。他们神出鬼没,无所不能。事实上,间谍并不都是神秘兮兮的特工人员,有时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普...  相似文献   

19.
保罗·洛斯伯德(1896~1963年),奥地利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英国情报机关招募,潜伏在德国,代号“秃鹰”,公开身份是德国斯普林格韦拉格出版公司的科学顾问。并以此身份为掩护,巧妙地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以德国科学家和军队技术人员为主的社交网。  相似文献   

20.
日前,公民个人隐私被泄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经营者缺乏起码的隐私保护规则,结果导致公司员工对外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从中谋利。而更多的则为了商业利益,有组织有规模地出售或者转让公民身份信息,导致公民的合法利益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