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朝末年,在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女真族各部。他们分布于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及其以东的沿海地区,即金代时期的上京路所属的会宁府、肇州、蒲与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合懒路等。黑龙江地区女真族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金代女真遗民后代和野人女真各部组成。金代女真遗民后代是指金代没有南迁的女真人的后代,同时也包括浦鲜万奴东夏国的女真遗民。他们的社会经济较为先进,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野人女真各部是对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他们的社会经济较为落  相似文献   

2.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黑龙江地区是解放战青重要的后方基地,因而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整个过程看,黑龙江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一、动员范围广,发动程度深.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控制较早的地区,也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一进入黑龙江地区,就把发动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心;并迅速开展了摧毁日伪残余,建党、建政、建军,消除匪患,反奸除霸和土3包改革。我]fi…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9,(21)
正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虽有宁古塔总管转化而来的宁古塔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但由于宁古塔将军府地处黑龙江下游东北一隅,难以统御黑龙江中西部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侵略黑龙江地区的重点和盘踞地集中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宁古塔的清军很难深入黑龙江上游将其驱逐或消灭。  相似文献   

4.
一、渤海国是以  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 渤海是唐至五代期间,以■■族为主体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的广大区域里建立的民族地方政权。■■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之一,先秦称肃慎,汉魏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先秦文献中曾有肃慎向周王朝贡 矢石 之记载。汉魏时期挹类生活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中下游之广大地区。5世纪后半叶,勿吉族自北向南发展到第二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北侧,吸引当地原夫余、沃沮等族人口,而形成地域广阔的粟末、白山、黑水等七部,南与自汉代开始由我国东北地区另一古老的少数民族高句丽…  相似文献   

5.
李东旭 《奋斗》2011,(3):14-14,16
黑龙江地区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黑龙江省进行了重点开发建设,“一五”时期,黑龙江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省份。对黑龙江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资源优势全面减弱,缺乏后续替代产业建国50多年来,国家给东北三省以巨大的投入,东北三省作为资源丰富的地区也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确实起到了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作用。仅以黑龙江为例:1960-1995年,累计生产原油13.5  相似文献   

7.
李兴盛 《奋斗》2006,(9):64-64
黑龙江地方土著民族的先民,最早生活、繁衍、劳作于这“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最早开发了这片黑土地。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后,陆续移民过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即客籍民族),也汇入开发者的洪流,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做出贡献。那么,究竟汉民族是什么时代进入黑龙江的?其有姓名可考的代表人物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8.
2003年,国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自该战略实施以来,黑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黑龙江地方政府在发挥其资源配置职能时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影响了地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下转型时期,必须从黑龙江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人力、财力、自然资源配置的现状中去发现问题,为黑龙江振兴中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转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大规模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地方财政包袱大、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已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3,(13):4-4
国内大豆产量最大的省份 黑龙江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大豆是黑龙江三大主栽作物之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豆产业已是黑龙江省的一个优势产业,因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品质优良而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为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11.
正秦汉时期,尽管中原已经进入了大一统时期,黑龙江地区却依然是古代民族各自生存、相互独立的局面。当时黑龙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鲜卑、北夫余、挹娄、北沃沮、玄丘之民、赤胫之民、玄股国、毛民国、劳民等。其中鲜卑作为东胡的后裔,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地区西部的大兴安岭一带,北夫余是夫余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居住于黑龙江地区的中南部,是秽貊族的延续,挹娄则是肃慎族的后裔,主要生活于黑龙江地区的东部。鲜卑、北夫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10)
<正>科技创新乃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闯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希望黑龙江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时的这番讲话体现了他对黑龙江省科技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08,(9):55-55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黑龙江流域中下游及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个著名的古老民族——肃慎。那时的黑龙江流域,正处于地球变化的第四纪,属于冷温带,气候寒冷湿润。黑龙江的干支流都有很长的冰冻期,冰期长达6个多月,江面冻冰达1米多厚。小兴安岭及其余脉的山地丘陵地带,常年覆盖着茂密的原始大森林。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22)
正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2448万亩,其中水田改善和"旱改水"1217万亩。三江平原作为我省两大平原之一,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能否利用水资源优势把开发重点放在充分利用地表水发展水稻上,更多承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一、重要意义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包括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三江冲积  相似文献   

15.
一、黑龙江省城市贫困群体形成的历史原因 黑龙江作为国家开发和建设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农林业大省,50多年来,社会经济结构历史地形成了"国有企业多、资源型城市多、国家下放困难企业多和非农业人口比例高、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例高、高寒地区基本生活消费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元朝时期,黑龙江地区主要生活着蒙古、女真各部以及汉族等民族。这一时期,新兴的蒙古族不断向东扩张,成为黑龙江西部的主要民族。而金代的女真人仍是黑龙江中东部的主要民族。辽金时期的契丹人、奚人及渤海遗族已经大多融入到蒙古、女真及汉族之中。蒙元统治者在征服黑龙江地区各民族后,在这一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同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地区坚持实行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这对支援战争、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全国解放后制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  相似文献   

18.
值此十四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对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的时候,我校完成了《黑龙江资源密集型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区域功能与外部协调研究》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们在向课题组成员表示祝贺的同时,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吴振坤教授为该课题所作的鉴定结论,以飨为振兴龙江热忱探索的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3,(11):10-10
拥有新中国最早商业的省份 黑龙江的商业是新中国最早的商业。从1946年春,黑龙江地区相继解放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支援解放战争,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没收敌伪财产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国营贸易公司,收购农副产品,销售布匹、棉花、食盐等主要商品,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平抑市场物价。  相似文献   

20.
乔柏梁  刘生文 《奋斗》2020,(4):74-75
黑龙江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有了北方先民生产生活的足迹。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兴凯湖一带的“新开流文化”,就是典型的北方先民肃慎人的生活遗存。新开流文化遗址与兴凯湖博物馆为人们详细展示了黑龙江流域的这段历史文明。新开流文化遗址发现于1972年,当年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骨器和牙器,以该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