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污名化与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名化”是特定群体遭受社会排斥与歧视的过程。污名化使得闲散青少年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对其日常生活、角色及人际关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闲散青少年心理上产生焦虑感、隔离感和被剥夺感,从而归属感缺失,自律性降低,严重地影响着闲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社会生活的心理适应,从而导致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3.
甄静慧 《南风窗》2010,(18):70-73
今天的黄桥崩盘也好,过往南通、福安的类似事件也好,深层的成因并不是一方居民的愚昧或贪婪,国有金融对民营经济的体制性歧视才是形成这片滋养其生长的土壤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李盛  博雅  边磊  彭程 《工会博览》2014,(35):12-16
他们身着橙黄的工作服,起早摸黑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中默默挥动手中的扫帚,用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作为一个曾经涌现出时传祥等著名劳模的群体,环卫工人永远值得社会的尊敬和关爱但在今天环卫工人们在城市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交通事故的威胁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甚至还有来自社会的歧视。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归正群体在重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导致社会排斥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结构和文化两方面。为了消除社会排斥,必须确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和改变人们对归正未成年人的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数量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单个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及其社会影响却在不断增强。"瓮安事件"、"感城事件"都强烈地撼动着这个社会的神经。而太多重大群体性事件也让2009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维稳年"。  相似文献   

7.
来信     
唐昊 《南风窗》2014,(11):12-12
<正>1堵心的"临时工"事件频发是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象次生品。处在底层惶惶不可终日的临时工,不仅是职能部门廉价的劳动力,更成了体制中人金蝉蜕壳的祭祀品。他们总是身处第一线,再苦再累再险再惧都得兜着,因为这样的鸡肋仍有人虎视眈眈。他们没有年龄优势,缺乏一技之长,随手拿来就用,出事就成替罪羊。有比较就有失落,有歧视才生邪恶。为生存不免心存坏,遇危险难免短平快。如果职能部门对此都置若罔闻,怎么去要求企业确保职工的"五险一金"?在改革再出发的节骨眼上,理顺临时工扭曲的命数,就是为改革增加定数。—沈治鹏(读第10期《临时工的命数》)  相似文献   

8.
马军 《法制博览》2014,(1):318-319,3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是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生存权。近年来,各种就业歧视层出不穷,不断的破坏着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与此同时,在我国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在学界很少有人关注民族就业歧视,也很少有人研究民族就业歧视的现状。我们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现状,深入剖析就业歧视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解决少数民族就业歧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健康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静漪 《工会博览》2005,(16):35-37
就业和职业歧视既普遍存在,又不断变化,因此,对于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歧视现象,有必要进行考察和界定。本期我们特别刊发叶静漪教授的文章,旨在希望通过关注健康就业歧视这一社会歧视问题,讨论研究合理的法律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泄愤事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建嵘 《南风窗》2008,(15):20-22
贵州瓮安事件与近几年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四川大竹事件,在起因、过程、后果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结构相似性,可统称为"社会泄愤事件"。瓮安事件的性质据报道,6月28日下午,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  相似文献   

11.
董进军 《法制博览》2023,(22):55-57
就业是人类谋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关注就业实质上就是关注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才可以实现安居乐业。就业歧视不但严重侵犯公民的劳动权、平等权,同时造成弱势群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陷入不利地位,形成了“职业分割现象”,各社会群体之间的鸿沟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持续升级。禁止就业歧视是保障民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从现代法治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禁止就业歧视实质上就是“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围绕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展开了深入化、全面化的探析,并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措施,旨在遏制社会上的就业歧视现象,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田磊 《南风窗》2010,(12):54-57
让人沮丧的不是制度进步的艰难,而是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记者接触的各类家长中,权贵歧视平民,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外地人为伍,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害怕他们把自己孩子带坏。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们常常谈论什么是幸福?其实我们不应该忘记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连有尊严的生活还没有实现,更不用说幸福了,这些被人肆意欺辱和歧视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伤痛。疑弄脏豪车车主将环卫工打进医院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拿着低工资的环卫工人,因其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部分人骨子里存在对此行业的歧视心理,致使不尊重环卫工人甚至随意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屡屡发生。2014年3月9日晚7点半左右,环卫工郭秀利在眉山市湖滨路"山水园林垃圾地库"处正忙着清理垃圾。在郭秀利工作前,一辆宝马汽车早已停在了地库旁。随后,一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其间社会矛盾凸现,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高发态势,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理论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征、性质、类型、危害等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这10个月以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就是两岸重启中断10年的制度化协商并获得扎实的成果,以及大陆籍配偶待遇改善。有些社会价值普世皆准,不应因为族群而有差异。这些价值包括法治、民主与弱势者的人权。照顾大陆籍配偶在台湾的待遇,让她们受到疼惜而不是排挤,受到重视而不是歧视,是两岸和解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石勇 《南风窗》2012,(16):22-23
一些人常把群体性事件上纲为政治问题,动辄情绪化地把矛头指向制度,这完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激化矛盾。毕竟,对于有着实际利益诉求的普通民众来说,具体利益诉求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认真审视群体性事件中的"非政治"因素,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处置。冲突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事件成为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焦虑。但它也在变化,因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按照一般的说法,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的一种社会后果。在性质上,它相当于  相似文献   

17.
反就业歧视风乍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法制日报》、京都律师事务所等就反就业歧视问题召开专门研讨会,呼吁社会就反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充分对话。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农民工受歧视,得不到与其他劳动者同等劳动报酬;环卫工人被打,得不到社会足够的尊重.此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制度、社会分工以及等级观念造成的,但其背后却是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社会道德的缺失.农民工也好,环卫工人也罢,这些特殊群体或行业受到不公平对待,反映了社会上对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轻视,这是社会道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于建嵘 《南风窗》2012,(26):60-61
不仅国家对社会的管控习惯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结构、人们的权利意识以及市场体制,而且,也已经不适应存在着很多失意者、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的社会格局了。2012年,中国发生了很多社会冲突事件,相对于往年,在特点上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群体冲突事件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是中国政治权力换届移交变动较为重要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管控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年勇 《工会博览》2009,(6):25-26
就业乃民生之本,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制定出完善的就业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之一。就业歧视现象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癌疾之一,对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适时的反就业歧视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本文以西方就业歧视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现状,对反就业歧视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就业歧视问题如何由一项系统议程转变为一项正式议程,继而保证了整个政策系统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