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学者研究,西方文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举个例,一个人逛超市,“不小心”往自己口袋装了一条口香糖过安检被揪了出来,若他想的是“上帝啊,宽恕我吧”而不是中国人常有的“别人会怎么看我”,就属于罪恶感。有罪恶感的负重,自然也有相应的“减震”方式,所以西方人擅长忏悔。至于忏悔内容,当然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远比口香糖私密、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离奇事物无时不有。“电话忏悔”就是今天美国的又一新兴生意。所谓“电话忏悔”,是想忏悔的人可以免费打电话去主办单位讲出自己心底的秘密。如有的来电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偷走了教堂捐款箱内所有的钱,今天感到很羞愧。”有的说:“我的丈夫给我200美元去买吸尘机,但我走进百货公司,被一只合心意的金戒指迷住了,结果我偷了一把扫帚,而把那笔钱买了戒指,如今我十分不自在。”有的说:“我在教堂事前埋藏了一个‘臭气弹’,令我前任女友的婚礼闹了大笑话,这种恶作剧实在缺德。”忏悔者打电话诉说这些内心秘密后,主办者竟将  相似文献   

3.
金磊 《南风窗》2013,(20):92-93
今年8月20日,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位访问达豪集中营的总理,她沉痛地说:"这个集中营代表我们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恐怖篇章。它是一个警告,警告德国人,他们曾如何因为他人的种族、信仰,甚至性取向,而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力。"今日德国,正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留下对历史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承诺,同时它们也因此成为德国人认罪勇气的象征。68年前的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胜利纪念日,也成为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4.
[贪瘾病]     
王保生 《法制博览》2011,(18):38-39
四川省彭州市委原书记陈家荣,在任职近5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受贿人民币381万元、美金2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日前,陈家荣在狱中忏悔时说了如下一段话:“本来,我曾经以为有了钱,有了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就有了幸福。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我就像一个戴着面具的人  相似文献   

5.
石勇 《南风窗》2013,(26):88-90
2013年,"土豪"的大众话语狂欢,是一种高级版本的"弱者的武器"。在一场命名游戏中,中国社会确实"被土豪化"了。准确地说,中国社会的文化心态="屌丝化"+"土豪化"。一个在社会中低层,以及底层挣扎谋生的人,无论他是写字楼白领、服务业职员、小生意人,还是农民工,在粗鄙的权贵、富人阶层面前,今天还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吗?利益分配的食物链,也就是心理的食物链—当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在利益上吃定大众时,在心理上当然也吃定了。但回答是:有。战场转移到了文化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物欲的满足.小部分人对经济物质财富的过度占有,实际上也就变相占有了属于其他人的自然资源.如何缓解个人的生存享用与社会整体长远发展的深刻矛盾,并且在个人能力发达的同时,如何限制每个生命个体的挥霍欲望,这是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重大社会难题.因此,再次探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文化语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8.
种田赎罪?     
原广西自治区副主席、“捞钱手”徐炳松有句“名言”:愿种几亩试验田,借此向人民赎罪。此言论先河一开,不乏步徐氏后尘者“贪官所见略同”,在痛哭流涕的忏悔中,恳请组织,只要免除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心甘情愿去当一名农民。权且相信这类曾为“人上人”者的“情之切,意之真”。初一想,贪官跟农民类比,是不是亵渎了农民;细一思,反复把玩“种田赎罪”,总觉得一种“另  相似文献   

9.
情感模式主导了人类的行为,并且决定其行为的观念,文化基因遗传的关键就在于情感模式的精确复制。通过对两岸中国人进行文化基因检测后发现,在亲属关系场域的人、物、价值理念中,两岸民众仍然投入了浓厚的感情,情感模式表现出同一性。当局因政治需要进行宣传的内容,是情感模式的差异所在,属于文化基因的不同变异,已成为现今两岸之间矛盾的根源。应当舍弃"组织体"侧面,以"文明体"来解决两岸问题,促进交往,使两岸民众在血缘上、情感上相互融合,成为彼此维持心理社会均衡方式中的一部分。目前,以"恋家者"来描述中国人维持心理社会均衡的特点仍是合适的。这个文化基因的检测工作,也验证了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  相似文献   

10.
唐小兵 《南风窗》2014,(18):80-82
<正>现在是大众文化胜利的时代,但大众文化胜利也并不是说精英文化就被消灭,它只是变成小众化,变成了"副集合"。精英文化也只是文化中的一种,认为一些人有特定需要就为他们定做。整个20世纪从启蒙到革命后,知识人与大众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四"时期的"到民间去",体现了知识界对底层社会的浪漫主义想象,知识精英承担了启蒙的任务,"群众"成为精英主义理念下的他者。到20世纪下半叶,民粹主义思潮汹涌,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11.
秀大于博     
陈中 《南风窗》2010,(14):52-55
<正>参观世博园,在精心接待的安排下,如"士兵突击"般两天看了15个热门场馆。感触一,中国真是人太多了,平均入馆排队超过两小时,最典型的是沙特阿拉伯馆,排队人流长达4公里,预计排队时间10小时,入馆后人站在传送带上观看12分钟投影就出馆了。看着各场馆门前的人龙,只有一句话:"晕菜"。  相似文献   

12.
在走上审判台的那一刻,她可曾,为那身追随了她20年的警服而忏悔……1989年,6月24日,张玛云,应当不会忘记这一天,无论谁从一个拥有20多年警龄的人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美国犯罪学家索尔斯坦·塞林提出"文化冲突与犯罪"的理论假设,在今天"地球村"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理论光芒。塞林提出"初级文化冲突"与移民犯罪的关系,在来日中国人群体中是存在的,但表现形式与塞林《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描述的情况有所区别,具有一定的华人群体的特殊性。这种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一般规范文化的冲突、法文化的冲突、歧视性文化,以及受日本社会环境影响的中国人原有规范文化的变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放到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整个文化体系和生产它的基础性关系(生产方式)的深层历史结构中来看待,就会发现二者"共谋"所营造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的封闭性和悖论使人沉湎于主观的、自在的自由和虚假的陶醉,为置身其中的人营造了一幅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3,(22):38-41
中国的"大时代"和"小时代"的故事,因为和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并不同步,更兼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不匹配,更为复杂和苦涩。17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敏锐地捕捉到,"大众"出现在了历史的地平线上,欧美将进入大众所主导的时刻。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同样是法国人的古斯塔夫·勒庞发现,大众的理性能力非常可疑,可能就是一个笑话。又过了半个世纪,在1930年代,西  相似文献   

16.
在安徽太和县流传着一个奇闻,名叫范祥波的刑释人员,携带礼品和5000元现金来到河南省新郑县梨和乡,向15年前受自己伤害的沈家人当面忏悔谢罪,以实际行动诠释了“15年一笑泯恩仇”。  相似文献   

17.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子浮沉录     
南方朔 《南风窗》2011,(3):95-95
人是一种很麻烦的动物,如果自己运气不好或人生倒霉,多数人都不会省思自己,而是找个最廉价的理由,全都赖给这个理由,通常已不会再讲话的祖宗最容易成为箭靶,这也是俗话谈的"子孙不肖,祸延祖宗"的另一层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声音     
《工会博览》2014,(32):23-23
从事预防工作应有慈悲心肠三年前,我第一次前往看守所对涉案的一名婕疑人进行提审,当问道反思贪腐对自己的家庭造戍的伤害时,这名年轻的刚处长涕泪交流、泣不成声。“一笔丹青难画尽,满腹悔恨与伤心”,一句深深的忏悔让刚刚参加预防工作的我受到了极大震撼,我不由得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从事的工作,“如果说反贪、反渎惩治腐败是‘怒目金刚’的形象,那么从事预防工作则应怀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肠。自己的一份努力,哪怕只换来一个人的悬崖勒马,都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孙骁骥 《南风窗》2008,(17):96-96
李约瑟与中国的"邂逅"是颇为浪漫的。根据西蒙·温彻斯特的叙述,这一切开始于他对一名中国女子的爱情。这名女子就是来自南京的鲁桂珍,抗战初期,她因仰慕李约瑟夫妇二人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远赴英国剑桥留学。李约瑟对她一见钟情。就在两人"越过友谊界线"的那晚,李约瑟学写了他的第一个中文字——"菸"。之后,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