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功荣 《传承》2008,(20):120-121
十月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就其客观内容而言,原本属于从1905年开始的、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为使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是这场在俄国特殊国情下持续10余年的革命进程的最高阶段。革命在其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最终以最激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清除障碍、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2.
洪亚非 《前沿》2012,(20):150-152
1905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决议:鉴于俄国的国情,布尔什维克不希望立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的1917年4月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要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夺取政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7年9月,列宁又提出用武力夺取政权,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布尔什维克策略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战的爆发.列宁坚信欧洲帝国主义之间的大战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助产婆”,欧洲革命将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列宁认为作为一战的参战国俄国,虽然在经济基础上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因欧洲革命形势的即将到来以及俄国国内政治上的宽松条件.所以,俄国很可能跨入到社会主义,并且可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一旦俄国革命成功,将会促进欧洲革命爆发,而欧洲革命的成功又反过来帮助俄国为进入社会主义作经济上的准备.这就促使列宁改变了以前的策略,积极推动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目的是保证俄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拉开世界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后,列宁着重批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伯恩施坦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目的是确保共产国际及其成员党与社会沙文主义划清界限,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1921年后,随着西方革命浪潮的低落,列宁将信奉伯恩施坦主义的西方社会民主党重新划归到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中,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4.
舒新 《理论月刊》2010,(2):25-27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俄国党和俄国革命的影响,保证了俄国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批判了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沙文主义,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东方国家共产党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为东方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对中国共产党认知以改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主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蕴含着双重阐释结构:就表层结构言之,是对《〈流亡者文献〉三、四、五》尤其是对《〈流亡者文献〉五》(《论俄国的社会问题》)的继续检视和完善;就深层结构言之,是在新世界历史条件下对西欧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上的重大隐忧与殷切期望所展开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批判性分析。该跋运用唯物史观研究、阐释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针对革命隐忧与期望,俄国民粹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俄国村社的存亡,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走向与历史条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富有历史远见的先进认识,是在批判俄国民粹主义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成为人们认识以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为典型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窗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发展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维功 《传承》2014,(7):72-73
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俄国以土地公有制为特征的农村村社制度,汲取资本主义的生产物质条件,在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互相补充的条件下,认为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20世纪,俄国、中国等落后国家相继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并不是马、恩这一设想的具体验证,而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在弗·恩格斯与彼·特卡乔夫的论战中形成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及其导言,基于理论批判视角对特卡乔夫所持的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有力驳斥,与此同时又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之曙光,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正面阐述。扼要言之,其阐述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前景已呈现出明朗的革命趋势,以及对此已明朗革命趋势的原因分析和多维度预想;阐述了此已明朗革命趋势的经济维度和政治维度,指出即将到来的俄国革命必将是一个包含多种维度的整体性革命,即不仅仅是经济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多维度社会革命;阐述了此已明朗革命趋势必将对欧洲社会发展形势产生重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造》1960,(5)
四月二十二日,是偉大的无产阶級革命导师列宁誕生九十周年。大家都知道,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級革命时代的馬克思主义,它具有非常战斗、非常革命的性質。列宁主义是从无产阶級革命中产生出来的,具有鮮明的无产阶級革命的特色;列宁主义是在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們的搏斗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它保卫了馬克思主义,发展了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武装了俄国的无产阶級,武装了俄国人民,並在列宁的直接領导下,取得了偉大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紀元,开始了以无产阶級革命为主导的新的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的道路,不但是苏联无产阶級的康庄大道,而且也是各国无产阶級为了取得革命胜利而必須走的共同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理论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性质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差别。考茨基从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先决条件出发,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卢森堡通过对俄国革命起因及其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特指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实质是一种革命策略:马克思以维护农村公社为基础,激励俄国民粹派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1.
姚海 《探索与争鸣》2004,(11):17-20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思想家,他的见解曾引起同时代人的强烈反响和持久争论。就对于俄国历史的影响而言,别林斯基的社会思想较之其美学观点更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别林斯基在苏联被奉为俄国革命民主运动的首倡者、俄国革命启蒙活动最伟大的代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先行者而备受尊崇。这个评价也长久地影响了中国学术界,至今仍决定着人们对别林斯基的印象。然而,人们对别林斯基的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别林斯基是一个非常复杂经常自相矛盾的人,他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数度急剧转变立场甚至退回到自己已经放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考和解决俄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发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与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坚持用革命辩证法认识十月革命,强调世界历史发展是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为东方落后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指明前进的方向;坚持用历史辩证法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科学地论证落后国家选择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发展的本质特征,为世界历史时代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列宁社会政治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俄国公社问题是马克思晚年理论思考的重要内容.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不是由于其“主观情绪”的转向,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深刻的理论思考.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是马克思思考俄国公社问题的客观原因.《资本论》的进一步创作与完善是马克思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直接原因.与民粹派日益加深的联系和民粹派对革命主体力量的强调是马克思深入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主观隐性原因.  相似文献   

15.
俄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党。它功勋卓著,为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称赞。然而,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完美无缺、勿需整顿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共产党在列宁的正确领导下,曾几次开展清党工作。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自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我  相似文献   

16.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理论设定的"世界革命"与实际发生的"世界革命"有不同的内涵,对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应当以客观历史进程为根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十月革命以后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诞生与发展壮大,并在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展和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代先祥 《新东方》2010,(2):66-71
苏维埃在俄文中原意是代表会议,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创举,它在1905年的俄国革命中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列宁的肯定和支持。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全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俄国;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际相结合的开端,列宁把这个结合在俄国实践化并获得成功,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导师的这一优秀理论品格为榜样,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列宁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在进程中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从开始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阶梯"及走向社会主义"步骤"的思想,转变到肯定俄国可以先于西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晚年发生进一步的转变,提出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并指出俄国以及东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将具有更多特殊性。上述列宁十月革命战略思想的阐释及进程中的转变对于当前我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