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人大》这块"代表园地"上,一切"政务公开",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地州市专版"上"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介绍"的"连载",而且还能阅览"外地人大工作"、"信息与动态"的"简讯";"报刊文摘"将"专题报道""外国议会"、"知识百科"和"法律问答"的"特稿";"图片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0):F0004-F0004
<正>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相似文献   

5.
辩证地说,传统诸子的"义利观"存在差异性,但剖析其基本意涵,"义利合一"的主导价值使其在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义"及"利"的历史客观性,具体展现在"法"与"礼"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分"的中介,"法"以"罪"有应"得"的逻辑来扬弃"义外之利";"礼"藉以"德"获"得"的"礼数"来固守"义中之利"。"义""利"之辨的生成与发展对于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中"良法"和"普遍遵从"两个方面的要求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桯"是古楚方言词,其义是"牀前几"。通语义为"直木"("屋柱"、"柄下节"、"登、几之腿")和"横木"。在历代文献中,各有其演变的轨迹。"桯"与"桱"、"荡"、"楹"、"樘(橕)"、"經"、"鞓"、"莖"、"莛"、"耓"、"裎"和"鞓"等字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2,(5):56-56
<正>有些历史小说将慈禧太后也称作"太后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号不是慈禧专用的,清代历届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至于清代帝王"特称"为什么叫"老佛爷"?这是因为女真族首领  相似文献   

8.
张道航 《长白学刊》2011,(1):109-113
经济功能区从"极化发展"到"泛化延伸"是必然趋势.在"极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补缺提升"、"功能外溢"、"区域合作"、"设立新区"、"融合用边"等路径实现"泛化延伸",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泛化延伸"不是"泛而滥"、"多而杂"、"广而劣";而是"泛而专"、"多而精"、"广而优".因此,经济功能区的"泛化延伸"...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内含着事物化与物化两个向度。一方面在"事物化"的层面看,价值概念构成了人对"事物"依赖性社会中"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建构原则;另一方面从"物化"的意义上讲,价值往往被"非批判实证主义化"、"实体化"、"先验化"、"非实践化",从而使得仅具"历史正当性"的资产阶级价值获得"永恒信念"的外衣。如今,在社会现实中进行价值再造,不可能以"灵知主义"、"救赎"等观念来补救。我们需摆脱"观念批判"的套路转而植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方能真正理解"高位阶"的价值概念,同时必须在"人类感性活动"中辩证处理"低位阶"与"高位阶"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巍山县永建镇永胜小学有13个教学班,520多名学生.在开展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学校除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和在德育课组织学生学习<民族政策>、<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书籍外,还专门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室.教育室辟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毒品的危害"、"我们的榜样"、"辛勤的园丁"、"可爱的校园"、"各民族团结"、"家乡巨变"、"永远跟党走"、"美丽的家乡"、"警钟长鸣"、"伟大的祖国"、"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楷模"、"祖国在腾飞"等栏目.  相似文献   

11.
《桂海论丛》2010,26(6):F0003-F0003
<正>《桂海论丛》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等殊荣,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辟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建设"、"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理论探索"、"社会学研究"、"兴桂方略"、"北部湾论坛"、"中共党史"、"公共行政管理"、"法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等栏目。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同舟共进》2008,(7):43-46
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个"问",也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13.
破格提拔要重点关注"格",就要回答"破"的什么"格"和具备什么"格"才能"破格"两个问题,一方面要控制"破格"的广度,另一方面要控制"破格"的幅度。破格提拔要服众,就要做到科学定"格"、依规而"破"、"破"而有度、实绩为重、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实践中的案例出发,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刑法中"入户盗窃"之"户"的认定标准,认为应当以"户"的"私"属性为出发点,结合"私"与"公"的"临界点"对于具体案件中的"户"在案发时是否达到"入户盗窃"的之"户"的要求做动态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在选民通过选举程序当选为人大代表的过程中,选民享有广泛的"被选举权利",这些"被选举权"包括"平等权"、"被提名权"、"介绍自身情况权"、"知情权"、"竞争权"、"当选权"、"放弃权"等等。所谓"平等权"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正确把握"宣传"与"新闻"关系的角度,引入"话语"的概念,分析了党报由"宣传话语"进一步向"新闻话语"优化的路径,即:一是"灌输话语"优化为"传播话语",二是"概念话语"优化为"事实话语",三是"官样话语"优化为"公共话语",四是"唯上话语"优化为"亲民话语"。  相似文献   

17.
"文明"一词,在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两种语境中本有不同的含义。中文"文明"由"文"与"明"合成,文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文","明"为"明明德"之"明",则"文明"义为吾人作为道德主体或伦理共同体成员,循"仁义"之道,以生命实践创造性地彰显人之德性秉彝,从而生成"人文化成"和"天下文明"的人类道德生活世界及其和乐美善。自从义为"市民化"和"文雅化"的西来词"色飞来"(civilization)被译为"文明"而在汉语中通行之后,中华"文明"的本义即被西方"色飞来"所混淆、遮蔽、覆盖、扭曲、侵蚀,以至于消解。中华"文明"本义被变乱和"色飞来"的盛行,实质上是现代版的"夷化夏"或"文明的野蛮化"。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只是一种人性"异化"的片面的理性文明,一种必须被更高的文明彻底超越的文明;而真正"人文化成"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从而也是人类文明的正道,乃是中华"文明"早已启示的德性文明。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推进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改变干部选拔中的不良现象,包括:重视"拔"而轻视"选";重视"绩"而轻视"效";重视"青"而轻视"老";重视"识"而轻视"能";重视"忠"而轻视"孝";重视"暗"而轻视"明";重视"稳"而轻视"冒"。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警察不良执法心理、表现形式及其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执法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民警素质的逐步提高和内外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安执法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部分民警执法时仍存在着"图权"、"图利"、"图适"、"图便"的心理,表现出"扫荡式"、"钢丝式"、"传统式 "、"附属式"、"保障式"的执法行为.要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人"的教育,加强"案"的督查,加强"事"的查纠,加强"评"的创新,加强"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先富、后富、共同富""大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要义是"致富",本质是"共富",核心是允许和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关键是"先富"带帮"后富"、"后富"赶超"先富"。坚持和贯彻落实"大政策",必须准确把握其整体特性,充分认识其国策地位,全面理解"致富"内涵,正确把握"先富"与"后富"的评判与评价,深入认识"共富"的要求和"致富"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