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文化视野和意识形态分析互 相交错,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成为一种文化战略诗学。作 为一种文化战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形成了三种基本理论 形态:文化建构诗学、文化革命诗学和文化批判诗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和现实考察,认为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与国内外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对民间文学的运用和解释,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二、我国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是以从文艺角度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与资产阶级各种学派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有截然不同的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的建立,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基础,并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流派合理因素的多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3.
直觉,或者说审美直觉,是西方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一个中心范畴。对直觉的极端强调和崇尚,是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重要表现。作为二十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学家,卢卡契自然没有回避对审美直觉的研究。这对于我们批判地借鉴西方现代文艺学,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有相当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正> 《湖北社会科学》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所刊《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设想》一文逻辑不清和逻辑不对之处较多,值得商榷。因为这篇文章是从方法论提问题,并认为“一九八五年扬州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看法就是:方法的变革是文艺学发展的突破口”,为此破一种方法论,立一种方法论,所以,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为《方法》文。《方法》文破的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在“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成公式,“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相似文献   

5.
<正> 现在,许多同志都在认真考虑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变革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问题。我以为,体系变革的前提是方法的变革(这里说的方法是方法论)。经过几年的认真考虑,我认为1985年扬州文艺学方法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看法就是:方法的变革是文艺学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试就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使人类  相似文献   

6.
卢永和 《求索》2007,(6):167-169
本文认为,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而抽绎出来的经典文艺学具有很大的理论片面性,无法阐释各类型的文艺活动现象;相反,它遮蔽了文艺生态的多样性。针对经典文艺学的理论局限,我们须以一种新的非经典的视野去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文艺学的非经典化不是对经典文艺理论的颠覆解构,而是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以弥补它的理论缺陷,包括:重新审视边缘文艺观念;对文学史观的再认识;关注活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基础论纲斯民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文艺美学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内在完满自足的系统性。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美学和文艺学的专著,虽然二位导师有过此心,但在繁忙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却无暇进行具体操作,他们的美学、文艺学观点,散见...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的过程,其中内含了有序推进的几个重要环节,即由马克思主义过渡到相应的实践观念建构,再到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最后终结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客体的现实创建。如果仅从这一过程的理论形态演进来说,就是将作为理论观念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作为实践观念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实践指向性、价值选择性和现实超越性等理论特质而区别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整体推进和分科深入相结合的过程。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实践,是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党力量,进行整体推进的努力;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等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分途宣传和普及,则是一个分科深入的过程。大众政治学家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而且在知识结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出版发行体例等方面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为当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论争中,主张回归文学学的学者揭露了已有文艺学研究的文学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没有走上克服文学中心主义的正路;以文学学代替文艺学体系而又依然将该学科称为文艺学,无疑把文学中心主义推向了极致,这不是矫正,而是错上加错。因此我们有必要矫正文学学对文艺学的僭越,与此相应,重新出发的文艺学建构也应警惕本质主义的复辟、宏大叙事的异化以及文学中心主义观念,让文艺学真正回到多元共生的文学艺术本体。  相似文献   

11.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4,30(3):107-110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这一话题的全部困难与希望,直接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活动的中国语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需要确立一种基本信念: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首先是理论自身的任务,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美学自我内在理论价值的存在方式。而提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的原创性",既意味着对于单一意识形态延伸理论形态的突破和对于简单意识形态话语的超越,同时也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学者提出了一种与时代相符合的创造性理论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1,27(3):58-60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并不是要西化,绝不能离开民族特色这个根,而是要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融通中实现转换,比如言志抒情理论的延伸与转换、意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文艺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特殊性、神思妙悟式艺术思维的肯定等.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18,(3)
The Marxist human rights theory is embodied in several important works by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The key point to understand Marxist human rights theory is to read the texts of classic works of Marx.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more clearly and internalize it as genuine belief and emotional identity. This theoretical guide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concrete actions through concerns and answers to practical questio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era value of the classic Marxist human rights theory.  相似文献   

14.
黄学权 《桂海论丛》2010,25(2):18-21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培训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骨干,提升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水平。适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加强领导能力、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培训;必须改进方法,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提高干部的能力,必须大力推行行动学习法,必须坚持把培训学习与干部培养选拔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07,23(1):20-23
科学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又是我们党以往社会主义发展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系统升华,是我们党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的重要基石,由劳动价值理论扩展的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依据。笔者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基本理论研究,理论争鸣,理论深化以及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政治伦理以哲学—人性的分析、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政治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马克思政治伦理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基本观念蕴含着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它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胜利 《桂海论丛》2002,18(1):69-71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李兵 《思想战线》2002,28(4):6-8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二元格局。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对此 ,既要充分估计其积极意义 ,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 ,应当在保持“讲坛哲学”和“论坛哲学”“必要的张力”的同时 ,努力寻求二者在发展上的平衡 ,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一主线推进一方针指导一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