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道德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干部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就要紧紧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核心,从干部道德建设的三个层次出发,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努力使每个干部都成为具有道德自律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组织部门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以从严的举措,推动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必须在"严明纪律"上做文章。党要管党、从严治吏,要靠严明党的纪律。只有纪律严明,才能让干部步调一致,心有所向、行有所往。一是要讲政治。讲政治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也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根"。今年,营口市以"学党章、学宪法、学讲话"为抓手,实施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平塘县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着力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干部监督进小区、干部监督管理巡察、深化干部选拔考察机制,有效解决了干部监督经常性"失位"的问题。2015年,平塘县首次开展了干部监督进居民小区和干部监督管理巡察等工作,对存在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干部,分别作出谈话提醒、诫勉、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免职等处理,有力推动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了各级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生动力。建机制强保障,织密领导干部监督网。一是建立小区监督网络。明确由各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担任干  相似文献   

4.
181与480     
近日读报读书.两则罕见的消息令人惊讶与不安.一则是安徽省利辛县人事局的部分干部组成造假"一条龙".从1998年起不到两年时间"出炉"的"三假干部"竟多达181人,发人深思的是,这181名"三假干部"的报告上除少数是伪造领导的签字外,其余100多份确有利辛县一些前任领导的批示.另一则是陕西省洋县的"一把手"批发小"官帽",一夜之间让480人的头上各戴了一顶乌纱帽,创造了共和国干部任命史之最,导致县直各部门和乡镇机关"官"满为患.在这480名干部中有18名是县级领导的亲属,其中包括组织部长吉长福的四个亲属.这些人既无考察材料,也没推荐意见,只有姓名、年龄、性别,拟担任职务等.致使"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的、涉嫌犯罪的、刚受过司法处理的、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被取消入党重点培养对象的人都在一夜之间被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12)
正干部"带病提拔",不仅直接损害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而且直接影响党风政风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各级党委(党组)要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战略高度,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干部工作的聚焦点、攻坚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不给"带病干部"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干部教育研究,充分挖掘干部教育在发挥干部这一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中的潜在优势,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建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神圣的使命.长期在党校从事教研工作的吴林根和石作斌两位同志,抓住时代转换的机遇,不负众望,终于完成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以<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的学术专著,为新世纪的干部教育探索增添了亮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实践证明:以"科技兴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是建设开放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系统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巩固和发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唯实》2003,(8):118-121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适应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执政方式转变,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基础上确立的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党管人才"既延续了"党管干部"的传统又拓展了新的执政空间;"党管人才"的实质是"解放人才";实现"党管人才"最根本的是要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党要成为"先锋队"的党,成为"三个代表"的党,最核心的问题是干部问题.最近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鲜经验,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
矛盾冲突的焦点往往是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集合与暴露,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干部从思想到行为的表现最集中、最深刻、最彻底,因而应该作为从本质上把握干部、从深层次上了解干部、从客观上评价干部的重点,也是考察干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求实》1991,(4)
来稿认为:党的干部是普通公民、公职人员、人民公仆三重属性的统一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干部作为普通公民,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国家主人翁整体的一员.毛泽东同志曾说,干部是普通劳动者.马克思称自己为"世界公民".干部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干部的主人翁思想、感情、观念,而不能有"官"和"民"的区别;决定了干部应有终身公民的意识,而不是终身为"官"做干部的思想.干部作为公职人员,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处于特定位置上的普通公民.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协调,需要一批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决策、服务人员,人民赋予他们一定权力、职务、责任.这种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这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增强党性锻炼,打造全党信任、人民信赖反腐铁军的首要标准。一、忠诚锤炼立场的坚定性。政治立场坚定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决不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7,(10)
近年来,望江县委始终注重在发展和创业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用开放和发展的理念选拔任用干部,通过识准人、选对人、用好人,倡导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实行立体式考察,选同一层次中最优秀的干部为严把干部考察关,望江县采取"点、线、面"比选的办法.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  相似文献   

14.
日前开审的"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马德卖官案,暴露出多方面问题。尤其是相关制度频频失灵的现象,最令人深思。在马德担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的短短两年内,他卖官所得有600万元之巨。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德在大权在握时非常"重视"干部制度建设,多次提出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在绥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写清推荐理由,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部门专门为此制定了《推荐干部责任书》。绥化有关县市还提出了"五个不用":"溜须拍马的不用,好吃懒做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无为的不用, 无德无廉、形象不端的不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县委的工作搞得好不好,不是上级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千好万好,只有老百姓说好才算好.""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评价干部政绩的最有效的标准."隆昌县委书记刘志诚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这样对干部说.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     
山西省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干部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一些干部对自己的升迁太急迫、急切以至急躁,作风漂浮和热衷于跑官、跑票、跑关系的"急躁"、"漂浮"、"跑要"等问题。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强化整治,严肃处理,真正让这些人没有市场、无利可图、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按照省委的要求把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工作引向深入,是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道重要课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否把发展的蓝图变为现实,最关键的是要靠干部去努力,靠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当前要创建发展型县(市)区领导班子,就必须在坚持"以切实的政绩论成败"和"以健康的发展论英雄"的原则下,建立和完善一套能激励干部不断上进的能上能下的机制,使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这个机制必须抓住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中青年干部是事业的骨干,是干部队伍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组织寄予厚望,群众满怀期待。笔者认为,中青年干部不辱使命,应常怀"四颗心"。中青年干部要常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之心年轻干部要担当历史重任,担当更大的责任,加强党性锻炼尤为重要。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廉政瞭望》2010,(7):6-7
<正>调查显示生活腐化最损干部形象浙江省统计局就机关干部形象问题近日开展调查,针对"哪些行为对机关干部形象损害最严重(可多选)"的问题,在列出的8种行为中,3272名网友选择了"生活腐化、  相似文献   

20.
网闻摘录     
<正>把群众当作永远的"考官"一到检查就紧张,一遇考核就焦虑……针对当前部分扶贫干部把迎检当负担的情况,一些干部分享经验时说,把群众当成永不撤离的检查组,迎好群众24小时的"检查",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经得起任何方面的检验。群众是最敏锐的"监督眼",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倘若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遇到检查、考核,当然就紧张、焦虑。相反,如果平时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