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盲目性生产所导致的国民经济不均衡发展,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了产业部门分工、地域分工、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生产力平衡布局等区域经济思想,并坚信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而且可以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逐步消灭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遇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区域发展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实施了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静 《理论文萃》2008,(4):46-52
区域政策是针对区域问题而言的。通常区域问题分为三种:落后病、萧条病和膨胀病;对应这三类区域问题,至少有三类问题区域,即落后区域、萧条区域和膨胀区域。①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的产生是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而造成的,而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集中,包括人口集中、许多行业的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三大差别不断扩大。因而,提出社会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工业与农业相结合,促使城乡差别逐步消灭的思想,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具有计划性、直接性和均衡性,把区域综合发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改革开放前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根据不同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又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都体现了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时代背景、主要任务、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方面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当前,福建省教育均衡发展已取得了新成效,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长期影响,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学校间发展不均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建设、更加注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弱势群体教育等方面继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客观要求,是区域经济均衡协调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能否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初步形成、正式确立到全面深化的演进过程,其基本内容、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也由非均衡发展中的协调逐步走向全面协调。十二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既体现了党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模式、发展价值观和执政理念探索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关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与策略安排的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双循环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需要在做大做强内循环基础上,更好发挥内循环对外循环的拉动作用。而如何有效贯通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联动内循环和外循环则需要数字经济大显身手。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但是在数字技术水平、数字经济渗透、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数字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经济畅通双循环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需要着力解决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持续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加速推进产业链的数字协同,建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在指导思想、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着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综合国力,重新审视50年我国区域经济的成长,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发展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非均衡到均衡:改革开放3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了差异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和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得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再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发展导向的经济政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导向仍然不尽合理,制约着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地理、历史、不均衡发展政策和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平衡发展等因素,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庆新 《探索》2006,72(2):121-124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一个长期方向。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强调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兼容。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以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前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兼容问题,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经济增长中以公平为目标的效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的同时,与时俱进,根据我国国情与时代特征,分别提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观、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出现了地区内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不均衡发展,而这一发展趋势还将延续.今后一个时期,以"功能性建设"为特征的地区合作进程,将更多地表现为便利化和经济发展合作,以及改善贸易环境等方面,中国在亚太地区合作,特别是东亚合作的重心应该是帮助发展周边落后国家的能力建设,从次区域和宏观大区域两个层次关注基础设施等功能性建设,并加强地区内协调和流通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为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文章在认真分析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聚集不突出、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大城市群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交通运输网体系和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经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国务院新近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正由梯度递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转移。加快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发展西部的事情,而且是东西部经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  一、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经济互动的基本内含  西部大开发中指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目前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只占全国的 14. 7%。但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价廉的劳动力,开发的潜力很大。西部大开发,就是充分利用西部…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政府间面临的共同问题。东北三省政府间合作面临着产业同构、地方之间的经济差距与不平衡发展、地方政府合作不可预期性以及契约精神在政府层面的缺失等问题。因此,应以建立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区域合作规则机制、区域政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等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来推进东北三省区域政府合作。  相似文献   

20.
加快南疆特别是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重要途径。克州在促进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战略作用,建议从南疆三地州甚至更大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克州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克州发展,通过克州这一新兴经济增长极和国防安全稳定极的培育发展来打造新疆南疆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