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在世,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往事。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最值得追忆的便是1985年采访重庆“雾季艺术节”。 那是1985年10月20日,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将在10月22日举办重庆“雾季艺术节”,以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同时,还邀请50名当年抗战时期在重庆工作、战斗过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及舞美工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2.
王景山 《党建》2010,(7):31-31
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有许多优秀人物汇聚于我的笔端。至今最让我难忘、最震撼我心灵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他于2009年11月6日凌晨去世,年仅45岁。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是贵刊一个读者,谨借此园地与广大史学工作者交流读史心得。我想谈得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距今已过去了二十年,其结束也已十年了。这出荒唐的历史悲剧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浩劫的  相似文献   

4.
我从1936年起开始当记者,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五十多年间,我写的各种新闻不下万件,但能记得住的不多,很多已无法查找了,这里先回忆解放前我的记者生涯中的几件往事。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国民政府即已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往重庆,把重庆定名为“陪都”;国民党的要员们,纷纷从南京,从武汉到了重庆。 对这些人的采访,多半是官样文章,发的也大都类似公报新闻。但是有几件事,却是我至今  相似文献   

5.
孟醒 《党史博览》2009,(5):23-27,52
许立群和熊向晖是南京中学和清华大学的同学。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说:“1937年2月,我在清华介绍他(指许立群)入党。”  相似文献   

6.
朱幼棣,浙江人。198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国内部,1987年后成为出入中南海的“红墙记者”,1999年后先后又在山西省和国务院研究室从政。《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了他的记者和为官生涯,透露出些许微妙。  相似文献   

7.
1939年,历史恢宏而凝重。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入中国大陆腹地,而国民党顽固派正在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事件。 9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接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新民报》记者张西洛的联合采访,第一次公开提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著名政治原则。这次重要的谈话,后经整理收入《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8.
翻开中国共产党85年来的辉煌史册,“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从中央档案馆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被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悉而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状元府的奇遇(上)金凤我于1948年到华北解放区,组织上分配我当人民日报记者,至今已整整47年了。47年记者生涯,接触过许多人和事,有些还颇为奇特。50年代初我在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组当记者,为了写一篇北京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到北京市基层采访。东城...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有一件值得追忆的往事,那就是十三年前的“重庆雾季艺术节”中我曾有意识地安排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与名医宦世安先生的会见。换句话说,我当了一次“导演”。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84年1月,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宦世安老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采访中,我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是陪都一位著名中  相似文献   

12.
“荒唐荒唐真荒唐。三陪小姐当部长;稀奇稀奇真稀奇,小姐爱上焦书记”。这是最近在湖北省荆门市颇为流行的几句打油诗。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成立,杜导正任第一任署长。这之前他已有30多年的记者生涯和《光明日报》的5年领导经历。1991年,他和几个老朋友创办综合性月刊《炎黄春秋》。有人说他是“80岁的年龄,60岁的身体,40岁的思想。”记者:最近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周佩麟  韦鑫 《当代贵州》2013,(13):54-54
在近10年的社区工作生涯中,我始终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社区群众当好“服务员”,给他们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19岁参加革命,除新中国成立前后那几年、到基层任支部书记5年和“文革”期间被下放劳动外.我48年的工作生涯中有30多年都是在组织系统,可以说我对北京组织工作感情很深,也颇有感慨。下面结合我自身经历,谈一谈我所了解的北京组织工作历史。  相似文献   

16.
后土绵绵载英雄──寻访革命历史影片英雄原型散记关捷一、小楔我是《辽宁青年报》的记者,一个时期以来,我为充斥于舞台银幕报刊上的无聊侃爷、荒唐顽主、一掷千金的大款而深深忧虑。谁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脊梁?是英雄!是五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前仆后继英勇拼搏无私奉献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山东省栖霞市4个镇57名“村官”集体要求辞职的事件,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当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到各地检查村委会组织法实施情况时,这一事件还专门被列入有关部门提供给检查组的材料中。 这57名“村官”为何要辞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主要是这些村的党支部和镇党委、政府片面强调党领导一切,凡事要求“先党内后党外、先支部后村委”,  相似文献   

18.
我的西藏情     
1962年,当我刚刚结束大学学习生涯,尚未踏入外交部大门时,一纸调令把我送到世界屋脊——西藏——那个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作为译员参加中印边界冲突中的一些文职工作。新世纪伊始,当我和丈夫结束了在国外的使命后,外交部又返聘我们夫妇回部工作,筹建“西藏事务办公室”(简称“西藏办”),重新涉足于西藏对外事务。可以说,我的外交生涯从西藏起步,又在西藏结束。飞向高原经受磨练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外交人员是“文装解放军”。而40年前的那次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了“文装解放军”的含义,一个“文装解放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当时,我…  相似文献   

19.
1939年3月30日,正当国共两党已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力抵抗外辱之时,国民党顽固派却在山东省博山县太河村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反共事件,无辜杀害和抓捕八路军指战员200余人,鲍辉等多名八路军山东纵队高级干部遇难。惨案引起毛泽东的无比愤怒,他在1939年9月16日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记者的谈话中,不仅提及该惨案,痛斥惨案制造者“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且代表中国共产党严正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反摩擦”斗争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忆录《我的生活》中谈及1999年美军战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克林顿称,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当时拒绝相信这是一次“误炸事件”;他还说,与江泽民相处越久越对他有好感。 克林顿在书中形容,那次造成3名中国公民死亡的袭击事件是科索沃冲突中“最糟糕的政治挫败”,他写道:“我为这次错误感到惊讶和十分苦恼,遂立刻致电江泽民致歉。他当时不肯接听电话,所以我多次公开道歉。” 克林顿是在事发后一周才成功与江泽民通电话的,他在回忆录中披露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江泽民回应称,他知道我不会故意袭击大使馆,但他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