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司法理性之逻辑必然,现代司法在迈向专业化或者职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贵族化与精英化之内在趋向。其中,专业化程度被认为是引领司法达至“效果最优”的基本要素,但贵族化趋向则被认为是诱导司法走向“悖论”的基本因素-它使得司法很可能被异化为一个远离大众、甚至背离常识的封闭市场。为弥补司法职业理性之缺陷,化解其内在的逻辑“悖论”,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为生活理性渗入高度职业化的司法过程设置某种管道或者窗口,使得司法程序、法官质素以及司法判决更具包容性,并为包容性司法之成长创设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鼎 《检察风云》2012,(3):86-87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是我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蒲州梆子、上党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拟人”是咏梅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咏梅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用作比拟的形象也与时推移,有所变化。首先是一般的“美人”,进而是“冷美人”、“瘦美人”、“神女仙姝”等特品美人,最后则发展到“节士”、“高人”。与正面的形似刻划相比,拟人化描写遗貌取神,有利于精神品格的象征。拟象的变化则体现了梅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梅花神韵格调的不断提高。咏梅拟象的生成、嬗变和发展可以说是审“梅”认识史的一个缩影。“高士”拟喻是揭示梅花格韵最简明也是最崇高的方式,它的形成与流行标志着梅花作为士大夫道德人格象征的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5.
古典戏剧及通俗小说中描写皇帝“微服私访”时,多为负面描写,不是到勾栏狎妓,就是到陌巷问柳。当然也有体察民情和侦查贪官的时候,但是这就属于“好皇帝”了。  相似文献   

6.
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的时代、社会而单独存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的生活,就必须进行这种体现大背景的环境描写。九十年前,恩格斯指出,《城市姑娘》因为环境描写没有能够正确地表现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不是那样典型”,因而未能“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使这篇小说不能归为“充分的现实主义作品。”由此可见,环境描写对展示时代  相似文献   

7.
韩晞婷 《法制与社会》2013,(30):195-196
2006年澳门赌场收入超过拉斯韦加斯,成为世界第一赌城,成为我国人均财富尤为富裕的地区。于此同时,“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提升市民生活质素的呼声也日渐兴起。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澳门居民幸福感分布以及教育、年龄、学历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解,希望可为特区政府科学施政提供多视角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唐代的两位勇将尉迟恭和秦琼曾作为“门神”的原型。谈到尉迟恭,几乎所有的典籍都“一边倒”,把他描写成粗鲁勇猛的战将,与程咬金一样“有勇无谋”。其实,历史上的尉迟恭,非但有勇有谋,而且深明大义,是一个响当当的“纯爷们”!  相似文献   

9.
先秦汉语中无动作性“为”字到底是动词还是系词,这是个至今仍无定论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S为O(NP)”句式中无动作性“为”字,对先秦具有代表性的十三部文献作了穷尽式的调查,进而从多个角度对这类“为”字作了描写和讨论,由此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是这类“为”已初步具备了系词的性质,但还不成熟,是个准系词;二是准系词“为”字句的分布与无系词判断句存在互补性。同时,本文也对“系词说”和“非系词说”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约翰逊传》是“西方近代传记的鼻祖”,其独特之处在于:1.真实性。传记以大量细节,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约翰逊,且不讳言传主的弱点与偏见;2.史料性。通过约翰逊及其与同代人的活动,构成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3.趣味性。传记具有“情节”、“悬念”、“戏剧性”。《约翰逊传》对后世影响深远,“鲍士韦尔手法”“鲍士韦尔模式”成为西方传记文学界的常用术语  相似文献   

11.
王慧志 《政府法制》2014,(13):47-47
4月12日上午,山西省隰县第四届玉露香梨花节在隰县阳德塬开幕。本届梨花节以“梨花雪海、小康未来”为主题,包括招商引资洽谈及集中签约仪式、“梨园乡音”戏曲表演、“梨乡风韵”摄影展、省市作家摄影家聚集隰州采风活动、“隰县玉露香”市场营销研讨会、“玉露飘香”文艺晚会、“魅力隰州一日游”等,旨在以梨花为媒,  相似文献   

12.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23):52-53
报恩主题的剧目 按照梁启超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报恩”,一切其他的价值观念都由“报恩”发散而来。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尚可别论,但从传统戏曲来看,以弘扬“报恩”为主题的剧目确实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陈素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院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戏曲“杏花奖”两度获得者.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剧团团长,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剧团上党梆子小旦兼小生和老旦演员。  相似文献   

14.
香格里拉     
橙子 《法治纵横》2011,(15):1-1
英国作家詹姆斯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用藏传佛教“香巴拉”的概念描写了一处神秘和谐的自然秘境,并将原词汇衍生为“香格里拉”,含人间天堂之意。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的东渐,拓宽了东方民族的审美视野。西方近现代文学高扬人文精神,淡化情节、渲染情绪和富于诗趣的描写,“促醒”了青年叶圣陶“对于文学的觉悟”。这种“真气扑鼻”的写当下感觉和情绪体验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它们“唤起”并不断地增强了青年叶圣陶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的“创作”能力,那高扬的人文精神更启迪了青年叶圣陶沿着“为人生”的创作大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位市委书记,为了掩盖自己逾千万元的不法收入,竟然在一夜间变成了“功底深厚”的“小说家”。除了谎称自己多次在外地买彩票中大奖外,还将原本是普通工人的父亲“描写”成“超级富翁”,将身为普通农民的贫寒母亲“打造”成“百万富婆”……贪官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编造谎言,掩盖真相,并不出人意料,但像这位书记这样把“故事”编得如此离奇、离谱,在中国的众多腐败官员中,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哭穷”,是中国的“国粹”,很多小说都有这样的描写,借钱人还没张开嘴,有钱的人就说“穷的揭不开锅了”。真正的穷人,因为穷,似乎已经习惯穷了,反倒不怎么哭穷了;而那些喜欢“哭穷”的,往往并非真正的穷人,至少还没到该“哭’的地步,他们之所以“哭穷”,有的是真的“哭穷”,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8):40-42
《我和溥仪》记述了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在“劳改队”中与末代皇帝溥仪相处的许多小故事,描写了积极参加劳动却不会劳动的溥仪闹出的许多笑话:搬砖砸了脚、抬煤洒了一身、生火炉烧了头发眉毛、洗烟筒划伤了胳膊、时时受造反派训斥、被逼唱“鬼嚎歌”和“样板戏”等。著名画家丁聪用幽默的画笔再现当年心酸情形,令人内心酸楚的同时也引起深省。  相似文献   

19.
韩三洲 《政府法制》2012,(17):19-19
随着描写隐蔽战线的电视剧《潜伏》一炮打响,给影视界带来了持续几年的“潜伏热”,其中,被网上称为“四大红色女谍”之一的,就是有着75年党龄的宋维静(1910年-2001年)。  相似文献   

20.
吴越 《政府法制》2013,(32):19-19
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清代皇帝在金銮殿上早朝,其实,这都是虚构的。“金銮殿”,指的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实,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而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