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阈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过程,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胡家贵  高翔莲 《求实》2007,1(10):4-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不断化解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社会。由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我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国家政府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社会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虽然矛盾的产生难以避免,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矛盾产生后如何加以化解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有效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有效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就是一个矛盾不断化解的过程。推进和谐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不断化解农村矛盾。当前农村社会矛盾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期我们到应城市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结合体。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过程中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日益突出.因此,探讨建立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在刑事司法领域,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且强调犯罪人重新融人社会,回归社会,化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解决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矛盾与非和谐矛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解决和谐矛盾的方法是巩固发展,解决非和谐矛盾的方法是消除化解。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和谐矛盾与非和谐矛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十分重要,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关键又在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农村社会矛盾需正确认识农村社会矛盾的性质,采取科学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分层现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日渐明显,这种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团结和谐。为了促进社会团结,各个阶层的诉求必须得到反映,其利益必须得到照顾。而不同阶层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参与涉及自己利益的民主协商,将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物质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化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规范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途径,从经济关系上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一个问题中写了这样一段很有哲学品位的话:“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六中全会文件,特别是学习这段话,我想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党报新闻宣传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矛盾加以疏导和化解。谁来疏导、化解矛盾?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但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开篇就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事物、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建设"法治宁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中法治的基础地位,从解决构建和谐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强调法治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并就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08,24(4):20-23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只有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构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