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城市所进行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经历了准备、试办、公社化与衰亡四个阶段。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它留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斌 《求索》2010,(5):242-244
南宋文官政治甚为发达,高中低各级京朝官构成中央文官集团,其中众多的低级京朝官是南宋的政府运转基础。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功能与运作过程深受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等诸时空因素影响。制度与人事之间有着微妙互动。六部监门官虽为低级京朝官,但遴选精严,职位清望,较多地涉足要务。以微观视角观照这一中央低级京朝官,有助于动态考察南宋政治运行。  相似文献   

3.
以"寓公"与"士人"为代表的南宋居乡士绅群体既是官民之间的媒介,又是基层空间秩序的重要维持者。他们置身于县治的背景之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县级官府统治力的不足。他们的影响并非完全体现在其与县治的良性互动之上,也不乏在基层权力空间中的激烈较量。"民化"与"官化"是对县治背景下的居乡士绅群体活动轨迹的两种反向的描述。伴随着自身的"民化",士绅群体给县治的展开制造了障碍。"官化",即充当地方官的职能角色并协调基层公共事务。在官方力量缺席的情况下,居乡的士绅群体也能主动介入并发挥着许多积极的作用。通过考察南宋士绅群体的变迁,可以窥见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带有怎样的文化基因,又会遇到哪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陈君慧 《求索》2010,(7):178-180
西方的反对阐释学理论与南宋诗学中的反诠释思潮前后相距约7个世纪,但是由于艺术思维、艺术意识、艺术品质上的相通,他们在诗学特征方面表现出隐性的遥契,具体可概括为:消解作者的意图,通过强调"风格"和"味"回避内容,关注感觉和体悟。从根本上说,前者是对西方传统庸俗释义之风的彻底反叛,是对西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后者是对有宋以来"尚意"阐释学的颠覆,是对知识主义、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解构,二者都具有解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科技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都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  相似文献   

6.
就南宋诗歌的发展而言,江西派诗体甫始作为典范出现,就面临人们的不断反思并寻求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南宋人对唐音宋调两种诗歌范型及其风格差异逐渐自觉把握、对诗歌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尤以杨万里、刘克庄、严羽等为代表的诗歌观念和批评理论具有突破性.由于错综复杂的认识最终未能定于一尊,南宋后期的诗歌创作也就相应呈现为江湖诗人依违折衷于江西、晚唐间的混杂状态,没能在唐诗和江西体之外构建出新的诗美范型.  相似文献   

7.
应对危机,需要采取适宜的统兵体制以切实驾驭军队,尤其如何控制屯驻于外的精锐部队御前诸军,是令南宋棘手的核心问题之一。南宋通过宣谕使以谕指督军模式控制御前诸军,使之既能听命中央又可抗衡强敌,在精锐部队形成收放自如的宣谕使——都统制——总领统兵体制。宣谕使是高层文官,才干出众,有着较强的军事领导能力。这一重要的文官领军个案,有助于考察南宋应对危机、控制军队的统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董春林 《求索》2012,(1):233-236
秦桧死后,为革除时弊,重构官僚政治体系,宋高宗政权曾开展绍兴更化运动。表面来看,这只是针对秦桧专政时期制造大量冤狱的拨乱反正,实质上却是重整此前官僚体系的标志。绍兴更化代之而起的政制更革,不仅巩固了高宗朝后期的政治基础,更为沈该、汤思退为首的官僚群体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高宗政权向孝宗政权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10.
王宇南 《创造》2009,(6):94-94
今年,中国的一件大事便是迎来建国60年大庆。每个人在冥冥之中已感觉到这个年份的特殊和重要性。同时也会怀着这样的好奇心:60年过后,中国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近日,作家出版让推出的《国运》就是一部与开国60年有关的著作,作者席宏斌采用展现历史横截面的方法来写作,就是围绕着历史问号来安排内容: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们在衰过自己的开国60年时曾经历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岁月又有哪些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政权为缔结宋金和议及收四大将兵权,不仅通过冤狱等规则政治行为巩固和议后的政治基础,并且借助道德话语及惠民政策重构社会秩序,从而实现宋高宗政权向宋孝宗时代的平稳过渡.宋高宗所谓“倡仁孝”、“止兵革”、“贵清静”等道德话语实为左右社会舆论的政治手段,以民事政策为主体的惠民政策,既起到一定的政治稳定作用,又不失为有效的道德抚慰谋略.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8):95-96
张进军在《理论界》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综观大多数因政府政策或具体行政行为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群众利益受损而得不到及时、合理、合法的补偿是群体性事件触发的原始动因;从类型学的角度看,这些群体性事件各具特性,类型不一。  相似文献   

13.
廖金龙 《人民论坛》2014,(9):121-123
乡村司法治理形态的转型,不仅未能使我国基层的各类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反而由于基层行政、资源短缺等压力的存在,导致当前我国乡村司法不能做到依法治理。当前乡村司法改革不应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应正确处理“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种乡村司法机构,围绕法治健全各项机制,保障我国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15.
乡村司法治理形态的转型,不仅未能使我国基层的各类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反而由于基层行政、资源短缺等压力的存在,导致当前我国乡村司法不能做到依法治理。当前乡村司法改革不应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应正确处理"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种乡村司法机构,围绕法治健全各项机制,保障我国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差序政府信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史考察,从差序政府信任存在的真实性、作为因变量的差序政府信任和作为自变量的差序政府信任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集中于量化分析,偏重于差序政府信任存在真实性和原因的研究,而在质性研究、差序政府信任存在意义、整体性研究和比较研究方面仍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观念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态度以及理念。宋代人的法律观念无论从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甚至到最高统治者都与以往不同,人们知法、讲法、用法,造就了宋代别样的法制,达到中国历史上法制的顶峰。就此现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统治者重视、民众思想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亚光 《求索》2023,(2):102-109
统一大市场既是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史和思想史领域由来已久的理论议题。市场从分割到统一,在商周至明清数千年的商品经济演化中产生和延续,在近代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有关“统一大市场”的学术史和思想史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两个高峰。历史经验表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解决市场分割问题,关键是在国家治理能力和市场自发动力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青年、全球化与就业:基于地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变化,青年人公民意识的出现和变化,青年 人迈出校门开始工作以及完全确立公民地位的传统过程;从大体上就当前青年 就业和失业问题作了探讨,并且研究当代青年充满紧张和矛盾的转型过程。本 文还考察了在一些地区的试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文化和社会体 制方面的因素如何导致各国情况的差异。一些数据来自两个最近的项目:"欧 盟青年和青年政策之间的矛盾"以及"欧洲委员会以及欧盟民调的DG22"。  相似文献   

20.
CISG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商业条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该条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向国内法渗透。渗透之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在实体立法的过程中直接移植条约的规定;二是在司法过程中超越适用范围来适用条约以修正和解释国内法。相比之下,通过后者来移植国际法规则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