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是各参与主体对社会价值进行利益分配的博弈过程.在我国现行的政策环境下活跃着多元的政策制定主体,包括以国家机构、政党为主的官方政策制定者和以利益集团和公众为主的非官方政策参与者.但是,不同的主体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增强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就必须让各参与主体在有限理性的引导下,沟通和传递政策信息,以政策互动制度为保障,通过妥协折衷和策略互动达成政策共识.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关将公共政策方案付诸实施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缺乏有效的执行 ,再好的政策也只是空中楼阁 ,缺乏实际意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复杂活动 ,受到系统内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 ,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系统 ,对于指导政策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政策本身公共政策的执行 ,必然是以所执行的这一公共政策为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身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公共…  相似文献   

3.
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利益集团通过舆论、政治程序并运用显赫的社会资源渗透公共政策过程,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需要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规范、引导强势利益集团的政策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增强政策的合法与认可、强化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受公民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参与渠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建立协调利益机制等渠道和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张欣 《前沿》2011,(6):133-136
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目的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利益结构,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冲突。为保证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找出改善政策执行绩效的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首先需要了解和研究公共政策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从而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建立起二者良性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以苗族生育文化为例,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公共政策的执行进行利弊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民族文化与公共政策良性互动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黄子婕 《求索》2011,(3):82-83,200
政策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而言,尤其有必要吸纳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凸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防范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操纵;使社会性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探因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然而,政策执行是一个与政策制定同样艰难的过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偏离政策目标的政策失控。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具有普遍权威性的行动方案和准则,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8.
公众认同是提高公共政策过程实效性的保障。它有利于推动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实现政策科学发展与社会管理民主化,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由于公众认同理论研究滞后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离,政策主客体间信任障碍影响了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认同的实现。因此,以政策主客体互动视角重视公众认同理论研究,从道德理性把握公共政策价值方向,基于公众主体性构建互动信任机制,已成为实现公众认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把各自的利益要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只能依据相对的"满意"标准,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有时又要对某些领域产生政策倾斜,在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总是要想方设法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以期实现自己的利益,政府作为政策过程的主体有时又不可避免地把自身利益夹杂进政策中来,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缘何失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执行失真是指公共政策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政策内容不符、偏离政策目标、违背政策精神的现象,公共政策执行失真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即抵制政策、截留政策、架空政策、敷衍政策、替换政策、损缺政策、附加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真所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执行成本扩大、行为和价值导向偏离、政府信誉受损。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众多参量和因素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之所以发生偏差或执行走样,源于公共政策执行者和公共政策本身的合法性、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权威性和权力性、对公共政策执行者执行行为的监控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致。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加强合法性、权威和权力性以及政策执行行为的监控性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阻滞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政策执行阻滞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扩大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和政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价值取向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导向,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过程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本质、定义、理念、内容、制定程序、管理结构、执行和修改、政策分析、政策影响等等。早在1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就提出过政治与行政两分法,认为政府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意愿的表达和意愿的执行。意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政治决策的过程,而意愿的执行就是一个实施政策的管理过程。所以说,公共政策是对公众有影响的政府决策和执行行为的总和。这些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三者)地影响公众的生活。因此,政府选择后决定要做或不做的事情都属…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溢出效应,即"外部性"。从公共政策外部性视角看待精准扶贫政策的政策间外部性、跨域外部性和利益分配外部性,有助于加强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改善政策顶层设计、拓宽政策分析领域、提升政策执行成效,从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普遍应用,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为克服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将政策执行过程视为社会建构过程,强调多元主体间平等协商和互动对话,主张尊重差异、增强信任与合作,鼓励释放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增强政策执行过程的民主化与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平台,仍需建构成熟的公民社会和配套的宏观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西方的利益集团理论,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虽然能够比较有效地阐释西方的公共政策过程,然而其自身也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由于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背景因素的不同。中国的利益集团与西方的利益集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照搬利益集团理论的逻辑理路,必须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对利益集团理论的超越。只有如此,才能优化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霞  廖锦亮 《前沿》2008,(4):124-126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梗阻,本文分析了梗阻的具体表现及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是提升政治信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孔凡瑜  周柏春 《前沿》2011,(19):46-49
公共政策价值是政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描述的是政策对人的意义。公共政策价值与公共政策执行实效关系密切。秉承政策价值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依据。民生、公正、效率是公共政策价值应坚持的三个维度。准确定位公共政策价值,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旭琴 《桂海论丛》2009,25(2):39-43
街头官僚理论是近些年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一个前沿领域.处于公共政策执行末梢环节的"街头官僚"生存于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稀缺和公共服务弹性需求的夹缝之中,出现绩效目标异化,表现出典型的行动逻辑--激励不足、规则依赖、选择行为、一线弃权和理性逐利,在公共利益权威分配的过程中产生偏差.矫正街头官僚政策执行偏差的主体路径包括三个方面:政策执行机构的内部改革,政策执行直接主体的自我优化,政策执行间接主体(目标团体)的问责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