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 《理论前沿》2009,(23):14-15
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必须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发展增量明显,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随之凸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必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部分。因此,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统筹城乡发展又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南京大力探索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本文以南京为典型案例,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南京发展的主要矛盾。并详细分析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有明显差异,成都市城区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复式二元结构要求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必须在借鉴发达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上海、太仓和东莞三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然后对比分析了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独特的改革背景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探索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基于"实践社会学"对作为"实践形态社会现象"具体实践的阐释。发现浙江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经验性成果值得借鉴,尤其是"新土改"及其配套实践。当然,有鉴于此研究路径在方法上多关注"事件性过程"案例分析,自有其局限性。因此,相关观察与结论是否有助于开启国内城乡一体化改革"一叶知秋"新时代,尚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和检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在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通过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城乡二元化的弊端,并提出未来我国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表现形式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户籍改革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作为大城市的天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好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制瓶颈。我国二元社会结构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静态二元结构与动态二元结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双重二元结构。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主要侧重于破除静态的二元结构,而忽视破除动态的二元结构。动态二元结构的弊端正日益凸显。要真正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全面破除双重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城乡二元意识形态、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社会发展基础、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南宁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为南宁市顺利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成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城乡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统一的体制和政策,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解和把握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理论内涵,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结构。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要消灭农村和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需要,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城镇化由分割型向融合共享型转变的需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轮",正在带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安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典型意义,其现状值得考察。针对其中城乡规划没有形成一体化、城乡管理不对称等问题,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尽快、彻底改革现行的户籍、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制度,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直至实现城乡一体化铺平道路;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从而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了城乡思想与观念的差异,城乡一体化必然要求在建构城乡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在道德教育层面上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城乡社会一体化要做好公共财政、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结构急速转型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并呈现新的特征,亟需破解。本文试图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制度性根源为起点,紧扣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核——产权、主体、产业——发现当前统筹城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市场化改革是未来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而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统筹城乡发展,则是未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乡基层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政府改革和居民参与为基础的整体性治理改革和创新框架.国家整合与社会融合作为实现基层善治的未来趋势和现实要求,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相符合的新型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镇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特有户籍,因住房,教育,土地使用,社会福利,教育政策,土地劳动用工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提出来的城乡发展形势,目的在于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城乡之间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独立的状态,为了使城乡之间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尽快融合,从而使得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更快的提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于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也同时为了保证从农业稳定获得工业化资金,因而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户籍,财政,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政策等,这也在制度设计上逐渐形成和强化了我国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关系的联系日趋紧密,城乡功能转型也在不断加剧,由此而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逐渐显现出某些方面的不适应,也日渐与我国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文章将从城乡一体化的法律制度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并阐述其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加以分析,争取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积极的参考和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给予了大量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当大量资金涌入农村时,建立在二元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很难与之适应,必须进行改革,其改革措施就是要通过加强对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大政府支农的投入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成效;合理划分财政支出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等措施,使新的公共财政管理能够支持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户籍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主线应该是尽快修改完善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规定,从而剥离掉附着在户口本背后的那些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实现城乡居民的事实平等。  相似文献   

20.
杨劲 《理论前沿》2004,(18):39-39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当前要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协调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创新。要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的有序流动。尽快废除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可以完全打开城门,让农民自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