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体 国家的政权构成形式。政体与国体相适应。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一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或总统制)等不同政体。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实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君主立宪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形式上分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在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象征的地位,国家实权则完全掌握在内阁手中,如现在的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相似文献   

2.
有贺氏通过考察民国的成立史,提出所谓"统治权转移说"理论,试图表明这样一个制宪原则:民国与其他共和制国家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民国也可以采取与其他共和制国家不同的政体。同时,他通过比较其他共和制国家所施行的政体,得出这些政体均不适合民国的论断,进而认为民国采取的政体首先要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与国情。他提出建立所谓"超然内阁制"政体的主张,该政体取内阁制之名,行总统制之实,而且总统无须承担政治责任,完全脱离国会和政党的制约,其原型是日本和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在"超然内阁制"政体的构想下,有贺长雄提出关于国会、大总统以及司法诉讼体制等方面的具体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使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外,也就是使大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不受国会、政党和法院的制约。其制宪思想遵循的仍是明治宪法体制的模板与思路,将国家利益视若圭臬,带有威权主义和精英治国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大类,但在具体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  相似文献   

4.
陈立平  李滨 《湖湘论坛》2007,20(2):53-56
康有为对社会正义做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康有为的"社会结构正义观"、"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正义思想做一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王卫明 《传承》2010,(27):90-91
康有为在寻求救国的真理过程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政思想,其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转型时代,并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了资产阶级政体第一次尝试。变法虽被扼杀,但其先进的政治思想、政治实践,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以来,政体问题的争论一直是各派政治势力关注的焦点。在一场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较量中,共和主义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取得了胜利,并且成为此后中国政治发展中政体问题的惟一选择。但是,由于对共和的认识存在误解以及缺乏实行共和的基本条件,近代思想家尤其是辛亥革命所推崇的西方式的共和思想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实现,而是在随后的政治发展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和转换。近代中国共和主义实践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国人对于共和在理解上的误区也成为共和主义遭遇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对于共和与君主立宪的关系认识不清关于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7.
每个国家的公民在对自己的国家称谓时,总会习惯于简称为“我国”。我们国家的日常表述中,这种称法也很普遍,大到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小到各类著作文章、百姓言谈,几乎涉及到国家的都会这样简称。其实,对于“我国”的这种称法,其意义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不同的时候或不同的场合,其意义是有所不同的,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政治意义上的“我国”我们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它包括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指其阶级本质,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政体是指其国家政…  相似文献   

8.
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事迹,虽然诸多历史学家已写下了许多专著,但对于他在1916年秋至1927年春这段时间里,曾一度超脱世外,遁身茅山的往事,却至今鲜为人知。康有为一生中,曾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为什么到了晚年,却偏偏会与茅山结下不解之缘呢?应该承认,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晚年政治上趋于保守。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心情抑郁,但仍未能忘情政治。他一面组织"孔教会",发起"定孔教会为国教"的活动,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与盘踞在江苏的张勋等人保持密切联系。1916年夏,有位茅山道士到上海找到康有为,邀请他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茅山一游。康有为对于那位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  相似文献   

9.
岳进 《云南人大》2009,(6):14-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是十分拥护的。但是,对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搞西方议会制度,不少人在思想上并不是很清楚,正如吴邦国同志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为此,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投票选举只是民主的表层20世纪以来,"民主"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响亮的政治词汇。人们普遍向往民主,许多国家宣布把民主作为安排本国政体的一个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为目前亚洲少数几个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法治体系的民族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值得当代中国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涉及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所需的政治合法性及权威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明治维新"所缔造的近代天皇制。这一糅合了君主立宪制和专制集权制度两种要素的政治变革既使得近代日本迅速实现民族国家的全方位构建和社会的激烈转型,也为日本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它在"二战"中将战争的灾难带到亚洲各国。然而,由于战后盟军推行民主化改革,接受"和平宪法"的日本迅速抓住机遇,在保留天皇体制的同时却能在经济上实现崛起,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因此,对日本既有政治文化传统的发掘,对于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理论上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国家政体理论金太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体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南。本文拟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一考察,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这对指...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康有为分别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关系较为特别.陈独秀早年曾深受康有为的影响,但在五四时期他却对康有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陈独秀眼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是先觉之士,戊戌变法后则开历史倒车,是顽固的复辟派.陈独秀的这种解读既有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4.
陈立平 《传承》2009,(22):68-69
康有为对社会结构正义作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结构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结构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三《思想政治》“民主”问题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对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民主原则与民主实践这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把握不准。为此,在教学中如何搞清这三个关系,把握它们各自的区别与联系,谈一些个人粗浅之见。一、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高三《思想政治》中指出:“民主的本质含义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即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可见,民主有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之分。两者区别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赦免制度在我国久未启用,而激活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不仅具有政治、社会、司法价值,而且对于缓和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消除社会矛盾,减少死刑误判都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国防、外交等国家利益以及人道主义考量,对死刑犯可以考虑赦免,但对于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死刑犯则不能赦免。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对社会结构正义作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结构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结构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中胜 《前沿》2013,(22):173-174
英国在近现代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是现代政治的成功实践,洛克对这一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总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洛克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它在英国首先建立是与英国悠久的“国王传统”和“自由传统”密切相连的.在君主立宪制中,“国王”与“自由”共存,与以往不同的是,“自由”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成为国家的根本与归宿.  相似文献   

19.
古代掌权者为了使其权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服从,总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其掌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严密的论证:由追逐"天意"、标榜"神授"逐步发展到"权源于德",到了近代才转向"权源于法"。在现代中国,"权源于法"的思想已成为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基础,但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研究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深刻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这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和全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