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2017,(22)
正近年来,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在近海领域迅速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载体,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江苏是海洋大省,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全面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主动选择。海洋经济与经济增长新动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经济增长各因素的作用得到积累和放大,如消费、投  相似文献   

2.
海南海洋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国梁  臧劢 《新东方》2008,(8):34-36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极其重要的市场和发展途径,海洋旅游已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国际海洋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第十一届岛屿观光政策论坛即围绕“海洋旅游的开发及市场营销”为主题展开了探讨。海南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开发保护海洋旅游资源,利用市场营销手段促进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4.
李军  张平 《中国发展》2013,13(4):12-19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体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和北部湾五大海洋经济聚集区.该文阐述了各海洋经济聚集区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海洋国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同时存在、近海环境恶化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从海洋产业机构、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域和海岛使用等角度提出了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开发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思文 《群众》2010,(10):25-26
<正>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打造江苏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乃至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亟需创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海洋文化发展战略,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海洋文化建设高地。  相似文献   

6.
刘容子 《今日浙江》2003,(16):28-29
目前,世界海洋经济以4大海洋支柱产业为主体,即:近海石油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近海石油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投入开发的经费每年达850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海洋、发展海洋、保护海洋环境是经略海洋的前提。因此建议:一、多层次设计"智慧海洋"区域。在近海选取100km*100km的范围,在海底观测上,可基于浮标、海底接驳盒、光电缆构建定点长期的观测系统;在空间广度上,可基于长航程自主式水下潜器实现数千公里的断面观测;在海洋水体观测上,可基于潜标、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观测;在海表面,可基于无人船、波  相似文献   

8.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作为我国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总产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广东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和地理基础;然而,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低,省内区域布局不合理,是广东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持续发展,应当是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一平 《新东方》2013,(6):22-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表明党中央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地处南海的海南作为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应当抓住机遇,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多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进程,引进高级别技术与高层次人才,在国际市场引进资金和项目,开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新路子,创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6,(3)
根据孙中山长期以海洋为平台的革命活动,及其一系列关于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讲话和行动,归纳出孙中山的海洋观,包括海权至上、建设海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建省等,成为孙中山学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革命理论价值。在当今背景下,孙中山海洋观,仍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的指导方针,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不可或缺参考,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围填海造地的态势及对海南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建纲 《新东方》2008,(10):32-3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开发领域的日益拓展,海岸带、海岛、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密度进一步加大,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海南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一个岛屿省份,沿海地区是海南海洋开发的重要依托。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4.
宁波海洋开发的大思路是:深化和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和“科教兴市”战略,把发展海洋产业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结合起来,组成陆海一体的完整经济框架,构筑起传统海洋产业和高新产业协调发展的海洋产业新格局。开发顺序是先以海岸带和近海为主,重点开发北仑(含大榭岛)、镇海区,进一步做好开发穿山半岛、梅山岛、象  相似文献   

15.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向海洋经济大省迈进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再创经济优势,海洋开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迎接海洋时代,紧紧抓住机遇,把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跨世纪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依托“港、渔、景、油”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把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潜在开发地区,在我国海洋总体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开发和利用南海资源是突破我国未来面临的空间有限、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等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出路。海南、广东两省背靠南海,区位优势明显,两省的海洋经济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力打造海洋高端产业聚集的蓝色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5,(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潜在开发地区,在我国海洋总体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开发和利用南海资源是突破我国未来面临的空间有限、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等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出路。海南、广东两省背靠南海,区位优势明显,两省的海洋经济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广东省和海南省签订《广东·海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海洋高端产业聚集的蓝色经济区域,通过探讨双方最大程度上如何发挥互补效应,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出"十三五"期间共建南海蓝色经济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黄少飞 《前沿》2007,(9):80-82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已大大提高,中国的体育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行列,我国并不成熟的体育产业不但面临发展的机遇,而且也面临激烈的挑战,而体育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探讨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方案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