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从建国到经历了一系列动荡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发展中强国。我国在迈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取得的成绩令国人振奋、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贫富差距加大、犯罪率上升、失业率增加、环境问题恶化、弱势群体利益的保障等社会转型中所带采的“类发展困境”的问题不容忽视。而环境问题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类发展困境”的典型表现,解决环境问题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课。当前,我国制定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一系列单行法法规法令以及地方法规作为辅助的立法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限期治理制度这项重要制度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最令人瞩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不公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弱势群体〔1〕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2〕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妨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大障碍。毫无疑问,弱势群体的保护状况,是公平正义实现程度的晴雨表。因此,探讨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尤其是法律保护理念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立静 《法制与社会》2010,(15):185-185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贫富差距也日益拉大。贫言差距问题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呢?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且改革的推进将会扭转贫富差距的现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喻晓芹 《法制与社会》2011,(20):182-183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贫富差别的警戒线,社会各个阶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分化。如何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力求探讨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和措施,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现在国家正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效率与公平两方面来分析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的途径,并指出两种错误倾向,最终建立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之一.那么,中国在15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扩大了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岂不是走了资本主义的路?面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重申党的富民政策和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为我们认识和掌握共富和先富的辩证法,处理好目标和现实、理想和政策、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把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牢牢奠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共富新构想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中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出现多样化和扩大化趋势,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出现贫富差距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同时,结合理想的三角和谐模式,粗略地指出宏观上的大致方向;构建社会利益均衡圈,给出了相关的具体改善措施,力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推进扫除贫富差距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9.
宋月 《法制与社会》2012,(13):153-154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国情,提出了不同步的共同富裕思想。这为我们正确看待当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化解现实中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陈勇 《行政与法》2013,(4):13-16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政府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找到调整贫富差距的有效方法,而且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应部分地归功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有利于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一个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建国以来直到上个世纪末的中国政府具有中性政府的性质,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但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政府的中性,并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巨大的贫富差距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隐患.因此,要坚持共同富裕这一正义标准并以法治的手段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的贫富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 了变化,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比中印两国贫富差距的异同,尤其是参考印度的情况,对于有 效治理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衡平税法将衡平理念运用到了税法之中,其提出立足于我国非均衡经济制度条件下产生的社会财富分享不公的矛盾。传统税法面对贫富差距问题存在一定的法律失灵甚至异化现象,需要衡平理念对其进行矫正。遗产税在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作用已在世界其他国家得以彰显。当前,在衡平理念下开征遗产税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遗产税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实现三位一体但又有层次的价值理念、税权和税负的衡平。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应采纳"一体承认、平等保护"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宪忠 《法律科学》2006,24(4):144-146
物权法必须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给予平等的承认和保护。在我国,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内在和谐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不存在私有财产增加了公共财产就肯定减少的必然性。对现在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应该从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角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吴声堂 《政法学刊》2003,20(4):31-3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遗产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上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完善税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开放的30年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当初以企业立法形式确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必然地会从目前实行的“双轨制”企业立法阶段发展到国家宏观调控立法阶段的外商投资法典制阶段,从而使外商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的各市场经济主体一样,在中国享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7.
药品缺陷责任法律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十分重要。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十分不完善,既没有维护好受害者的权益,同时又未能将责任在责任主体间进行公平分担。现行法律制度根本无法达成以上目标,必须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药品缺陷责任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践中医疗机构药品缺陷责任畸重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贫富分化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根本成因在于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社会法制度的缺失。矫正贫富分化的主要途径在于以整体主义观念为基础构建和完善社会法制度,这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各国社会立法的普遍做法,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观念相契合。但整体主义只是社会法的观念基础,而不是整个法学的观念基础。整体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对个体主义的否定,二者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不同层面的理论分歧,其中分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理论冲突,集中反映了中国宪政建设中不同制度发展方向的理论选择。然而,宪政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不可能等待理论上的冲突尘埃落定,也无法完全涵盖于上述理论冲突中。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面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的控权机制问题、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化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权利-权力"关系问题、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度化问题以及宽容的宪政文化的养成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纯粹的理论选择问题。不应以理论上的所谓"冲突"取代对宪政制度具体问题的关注,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宪政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