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其民族深厚的艺术底蕴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音乐方面,更是引人注目。俄罗斯这片沃土培养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如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拉赫玛尼诺夫等均享誉世界。多年来,俄罗斯音乐在国际乐坛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俄罗斯音乐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2.
佛陀的音乐观与原始佛教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陀对世俗音乐取超然的远离态度 ,而原始佛教的音乐艺术活动当然不可能达到高度繁荣的阶段。随着佛陀的灭度 ,世俗音乐对佛教的影响才愈加显明。在此背景之下 ,佛教音乐方逐渐发展并走向繁荣 ,进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著名文学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根据自己多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提出了著名的艺术情感说,并以此为标准去衡量音乐和戏剧,以甄别艺术的真伪。通过他对这些艺术的评论,我们可以清晰地领悟到托尔斯泰艺术思想的精髓,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原则反映了对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根本利益的认知。墨西哥外交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政府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性的外交政策,其重心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墨美关系为核心,较少与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发生联系。(2)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墨西哥的对外关系逐渐走出孤立状态,外交上摈弃了过去的防御性政策,转为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事务,提倡第三世界的团结,最突出的表现是强烈的多元化色彩。(3)80年代中期以来的墨西哥外交政策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领域,其政治色彩趋于淡化,突破了外交政策传统的界限,对国家安全予以新的解释,这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艺术教育高度普及,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承"金字塔"式的英才艺术教育培养机制,创造世界独树一帜的杰出艺术,培养拔尖创新艺术人才,是当前俄罗斯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俄罗斯艺术教育的现状、政策实施和改革发展趋势对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成为世界的焦点。东西方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俄访问。由于各自的背景等不同,他们对苏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闻也就不尽相同,但是比较完整地描绘了当时苏俄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创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过去20多年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评点千秋、继往来开并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各有所建树的一代学人,今天或已离退休,或已辞世,然令人欣慰的是,前辈们以他们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为他们所开创的广西东南亚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者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民族。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史,为无数特立独行的天才作曲家创造独特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长的黑暗统治,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与激情。  相似文献   

9.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扩张期, 研究生教育规 模迅速扩大。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规模扩张期后将达到一个“稳定值” , 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规模扩张之 后, 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 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 我国 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即将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期, 内涵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研究 生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就必须克服定位不准、制度不灵、效率不高等问题, 必须在观念、体制、培养 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 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0-17世纪俄罗斯的教堂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基督教艺术进入古俄罗斯,俄罗斯美术的发展便同整个欧洲艺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融合、创造和发展后,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艺术面貌,而古俄罗斯的教堂建筑艺术是古俄罗斯美术中较有成就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在科技方面的外向开拓具有很强的力度和特色。普及英语的优势为其外向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科技上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自信的姿态迎接教育在国际一体化潮流中的挑战,向世界一流高等院校看齐,创办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女子医学教育正式起步。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医学教育进入医护行业,成为女医生、助产士和护士。女子医护人员的诞生和成长在近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拓宽了女性的职业领域,使女性获得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及更充分的行动自由,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suboi Hideto examines the mutually entwined pursuits of modern poetry and music in interwar Japan,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he work of Nakahara Chūya, Kitahara Hakushū, and the People's Poetry group. Cutting across their respective distinctions within the poetry establishment, Tsuboi draws attention to these figures’ shared investment in symphonic, folk and popular music. In so doing, he identifies among them a prevailing concern for curating a poetic voice that might harmonize the conflictual registers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expression and thereby attune the work of the poet to that of the ‘people’ more broadly. Meanwhile, the essay traces the currents of modernist and avant-garde thought in Japan and Europe that framed these poets’ engagements with music and sound. Tsuboi then illustrates the varying degrees to which these voices, forged within the cosmopolitan milieu of the Taisho period, bent toward the nationalizing project and later gave way to the chorus of wartime fascism and imperial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4.
Justin Jesty 《Japan Forum》2014,26(4):508-52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alism debate (riarizumu ronsō)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1946 and 1950 as a forum in which ideas on artistic form, the role of the artist in society, and the social relevance of art come into focus in a way that allows us to see how questions such as Japan's modernity, the recent experience of fascism, and the challenges of rebuilding culture during the early cold war were taken up by leading cultural figures in the field of the visual arts. Occurring alongside discussions of how the art world could be reformed to avoid the failures of fascism, the debate served as an occasion to re-examine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t in Europe and Japan and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of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in a way that opened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art's relationship to the world and promised to begin the process of envisioning it anew. The debate involved three camps which I label social realism (represented by Hayashi Fumio and Nagai Kiyoshi), modernist realism (Hijikata Tei’ichi), and avant-garde realism (Uemura Takachiyo, Okamoto Tarō, and Hanada Kiyoteru). While assessing their points of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 argue that the debate set the stage for debates in the 1950s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5.
近世前期,日本的中央政权及地方各领主在全国范围内较集中地进行了各自领国都城城下町的建设,同时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将其全面经营成为领国统治的中心。通过城下町建设、经营过程中各项政策举措的实施,领主们推动了近世社会身份制和阶级关系的巩固与强化;实现了对领国内物资生产和流通领域较为全面的掌控,建立起以城下町为核心的领国独立的经济圈,保护着领国内市场体系的平衡与稳定;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经济因素向领国农村的渗透,维护了领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1300"运动是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运动,这次运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938-1939年仁安羌和稍埠石油工人大罢工和"饥饿进军";1938年的反穆斯林运动;以及1938-1939年的学生抗议运动."1300"运动促使缅甸人民更加团结,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进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亚洲当代艺术正在崛起,中国当代艺术始终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东南亚当代艺术品也受到瞩目且市场日益扩大。然而,面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中国和东南亚当代艺术在拍卖场中的表现却迥然不同。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寒流,东南亚当代艺术却异军突起。本文从东南亚的文化背景、市场竞争力,迥异的作品风格和价位等方面分析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合理投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特有的民族优越论是其侵略中朝思想的观念格局中潜在的持久性精神要素。以神国观、"华夷之辨"世界观和社会进化论等为依据而虚构、鼓噪的日本民族优越论实用于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方面,促成日本侵略中朝思想的滋生和延展。以近代化成功为依托而昂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终使其将本民族优越意识置换为"挽救"东亚的救世意识和鼓吹日本充当东亚霸主的舆论工具,发展为民族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理论最直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