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6,(6)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党治"与法制并举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确立了"鸣"(百家争鸣)"放"(百花齐放)并举的文化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心系制度定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逐步实现;江泽民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和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筑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了新推进。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制度建设与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脉络来看,可以发现制度的创新与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化是历代领导集体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提出要科学分析一些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办好中国的事情与发挥更大世界作用的关系"、古今中外"的辩证关系等,及时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现代化理论创新,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虎旭昕 《理论建设》2020,36(1):40-4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什么是现代化""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战略。但新的现代化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历史基因和思想源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习近平同邓小平的现代化观念之间存在明晰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逻辑层面从起点、原则到落脚点整条逻辑链上的一脉相承;观念层面从理念、路径到战略上的三维拓宽。从时间、空间、模式三重理路着手,对这种关系之形成背景、发展方向进行审视,以展现和阐释二者关系的多个面向。  相似文献   

5.
对于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党的三代领导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从"大跃进"到"两步走"、从"两步走"到"三步走"、从"大三步"到"小三步"的曲折过程.这一探索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后发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的客观基础;二是现代化的不平衡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必须遵循和可以利用的客观规律;三是现代化的属人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发展城效现代农业在十二师得到了认可并迅速推进,"在强力推进城市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步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战略布局,不仅符合兵团"十二五"及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的要求,还为"十二师"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与改善团场职工生活状况和促进师、团场经济发展相关,更与十二师的跨越式发展和师团、职工的现代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4,(5)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共现代化思想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第五个现代化"的演进轨迹。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认识到,必须发展工业,拥有现代化的军队,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逐步形成并确立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开始把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把政治概念与现代化一起使用,这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明确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共现代化思想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会议不仅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奋斗目标,而且论证了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构建了全面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蓝图,指明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重要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内容,这个概念的基础与核心是"现代化"概念与常识,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指导与概括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以党的文献为中心,对"现代化"的用法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审视"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从纵向的历史维度看,在党的文献中,"现代化"大量使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主要用于国防领域,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现代化"扩展到各个领域。从横向的逻辑结构看,中共对"现代化"的使用,既有顶层设计层面的概念,又有国防、经济、社会、科学、政治等方面的概念。从语义上看,"现代化"在词性差异、逻辑层次、生成路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的后-外发性,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文明与文化的冲突,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出现的市场化改革使这一冲突全面化和深刻化了.这表明中国已进入"消除现代与传统对立"的阶段.21世纪前期中国应当坚定不移的完成"南巡讲话"的未竟之业,到21世纪的后期,才会有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第三文明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5,(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涵盖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破解,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界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历程起步于30多年前,对于"公田"与"私田"的归属现已大致形成国有、集体所有与私有三种模式,但"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始终作为总体思路指导着改革实践,而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尚无明晰主张。在厘清现有学术观点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性地推行农地分类所有的多元结构模式,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西方演进性现代化,以"苏州探索"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现代化总体上是一种中道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通过理性设计与制度安排,以温和、兼容、务实和协调的方式,达成区域现代化的整体变迁与均衡发展。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该模式尊重特定的政治社会生态,依托自上而下的现代国家构建追赶型现代化战略、复杂叠加的治理结构转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秩序—效率"、"中心—外围"以及"做成—生成"等问题。从运筹学的视野讲,这一模式通过目标设置、权威驱动、资源整合、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等环节的运营,较好地调谐了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张力等"现代性病灶",对于后现代性的部分问题也有所触碰。因此,就发生逻辑与运行机理上看,"苏州探索"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政治与效率经济兼容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性、容纳度与整合力,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苏州特点的内在统一,具有宝贵的实践开拓价值和理论反思意义。然而,从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权力理性化和文化世俗化的诸层面看,该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东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采纳了资本制度和威权体制,二者之间的结合是基于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威权体制、资本理性和现代化构成了东亚型资本政治形态.由于现代化内含着发展的逻辑,由此造成威权体制与资本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造成"硬威权主义"向"软威权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四化同步"既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促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进入21世纪,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通过"四化同步"发展,可以打破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从而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培育内生动力。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中国每年有1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减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对我国"四化同步"与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有利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加快我国新时期现代化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及时总结中国"四化同步"与精准扶贫经验,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全球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世界现代化落伍者、后来者到中国现代化引领者、推动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题和战略考量。40年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成功经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解决了后发外源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困扰,回答了"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罗贤娇 《理论建设》2020,36(3):37-43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在应对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共有问题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辈们前赴后继地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从中国现代化的"西式方案"到中国现代化的"俄式方案"再到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方案"的历史演进。它是在成功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目标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国情、直接过渡与迂回过渡三对矛盾的实践过程中得以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19.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20.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