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光国 《经济与法》2001,(10):14-16
在我国新修订的合同法中,仍旧沿袭了“合同必须遵守”的合同观念,把实际履行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效率违约”论持否定的态度。本文对效率违约论进行了辩析,试图论证“效率违约”是可取的,并建议《合同法》建立效率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应该是对国内法律现象和国际法律现象的概括和描述,仅仅以国内法律现象为研究基点的法理学无疑是狭隘和贫乏的;但是,不对国际法律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就贸然作出结论的法理学则不仅狭隘和贫乏,而且会令法理学陷入"非驴非马”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针对”法亦是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性辩析.  相似文献   

3.
放眼律师刑辩领域,现在“罪”辩“无”、“死”辩“活”的扭转乾坤之辩似乎日益鲜见.律师没有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出来,反而把自己“辩”进去了的“无言的结局”偶有所闻;调查取证难、会见难、辩护意见采纳难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少数律师的异常行为,又使得社会、乃至管理高层对律师行业的信任度降低;“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则是法院刑事判决书中常见的判词。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辩析○高家伟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具有确定行政诉讼诉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等多方面的意义。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没有界定清楚。本文试就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含义和法律规定作一探讨。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高锋 《政法学刊》2000,17(3):46-48
文章从文史哲的视野,系统而客观的回眸了中国当代史上犯罪心理学科的林林总总,即概括出了纪元性的业绩,特色性的标志,奠基性的留存,又毫不辟讳地辩析了研究处于低谷的积困。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刊载了孙林同志《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辩析》一文(下称孙文),它论述了民事责任构成“四要件”之说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个观点笔者是赞同的。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民事责任都必须具备四要件的。比如,在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时,就不一定非要损害结果和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两个要件。又比如,在承担侵权行为的无过错责任时,也不是以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构成要件的。因此,民事责任构成“四要件”之说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看了某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某案的纪录片后,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无可非议,但对“辩护人”的席位牌写成“弁护人”却有一点看法。 “辩”,按照现在的解释是辩论、争论、分辩。“辨护”是指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辩护人”是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根据事实和法律,为被告人的受到指控的行为进行辩解的人。而“弁”,一意为古代男子戴的帽子;又意为旧时称低级武职。可见“辩”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受国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进行辩析。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但对法庭审理笔录的地位和作用,则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和阐析。在审判方式改革越来越深入、法庭审理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对法庭审理笔录...  相似文献   

10.
公诉人在庭审中的指控,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得以实现,一是“问”,二是“举”,三是“辩”。“问”是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以及专家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讯(询)问。“举”即是对全案证据的出示、分析与论证。“辩”则是对案件定性、量刑的辩论。“问、举、辩”都是指控的重要手段,不可偏废。三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各有侧重。整个公诉指控中问是前提,举是基础,辩是焦点。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庭审过程已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因此“问、举、辩”三者在庭审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能轻易缩小或放弃。但是在诉讼实践中,不少公诉人往往偏重于“举”和“辩”,而轻“问”,甚至错误地认为对讯(询)问无须加强,进而将讯(询)问当成“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当然表现。所以对庭审讯(询)问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信马由缰走走过场。这种讯(询)问形式势必难以达到充分揭示犯罪的公诉目的,往往使法庭调查难以深入,旁听群众如坠云雾,难辨是非。即使在此后公诉人能够通过严密的举证体系用证据证实其犯罪事实也难以消除讯(询)问时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庭审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辩析——兼论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葛洪义陈年冰一、问题的提出1814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的《论当代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发表。在这部对整个十九世纪法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小册子中,萨维尼提出了法律应与民族精神相一致这一...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梁慧星先生在《法学季刊》杂志上发表《论合同解释》一文。梁先生认为:“合同解释为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合同立法、合同司法、合同管理及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均不应予以忽视。”可是,近10年来,梁先生的提示似乎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理论界对此的专题研究寥若星辰,这并非由于我国理论研究或立法已妥然解决这一命题,相反.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日趋明显。有鉴于此,笔者在前入研究基础上发表个人对此命题的理解和认识。一、合同解释的概念辩析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能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致使所使用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胡配军 《政法学刊》2011,28(2):49-53
行刑个别化是当下中国监狱十分关心的一项改造技术,但这对项技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弄清它的含义,辩析其模式与经验、把握其根据和价值所在、探求其实践路径,能够促进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下中国监狱的行刑个别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施“两法”的需要,去年十月我县建立了法律顾问处,已配备干部二名。一个多月来已出庭九次为刑事被告辩护,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正确、合法的判处案件起了应有的作用,对参加旁听的群众也是实际的法纪教育。群众对公开审判反映良好。说:“通过公开审判犯罪事实越辩越清,情节越辩越明,这样可以保证案件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律师条例)规定:“律师认为被告人没有如实陈述案情的,有权拒绝担任辩护人”。如何理解和执行这一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律师拒辩当否。本文试就律师“拒辩权”提出下列质疑。  相似文献   

16.
在2010年度北京律师行业公益大奖获奖的17名律师中.有5名是巾帼翘楚,更有14名优秀刑辩女律师脱颖而出,获得了“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的光荣称号。女律师们正凭借着自强和坚韧,跻身于法律服务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冰心老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少了女性,就会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在北京律师界,占据1/3强的女律师,以她们独有的真、善、美,让整个律师群体更为厚实和富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程序性辩护的误区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民  吴云 《法学》2006,(10):96-103
刑事辩护从单一的实体辩护,发展为实体辩护与程序性辩护并行,乃至程序性辩护先行。面对辩护形态的多元化,对程序性辩护存在认识不足以及过度辩护两种误区。应加强对程序性辩护诉讼原理研究,准确界定程序性辩护特点及诉讼价值。结合司法实践,归纳出程序性辩护八大误区以及应对思路:立法宗旨理解不到位,望文生义确定程序违法;不当放大程序瑕疵,过度进行程序性辩护;程序性辩护顾此失彼,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辩护目标不清,不能准确界定证明对象;忽视程序违法程度差异,辩护缺乏“硬道理”;没有以“证”质“证”,证据形式定位不当;滥用程序性辩护,“质疑”不成反被“质疑”误;有错就辨、小错大辩,程序公正观念绝对化。研究应对程序性辩护思路和方法,避免程序性辩护误区,提高庭审诉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云虹 《江淮法治》2013,(20):18-19
“刑事辩护工作给了我做律师的感觉和激情。我会在刑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19.
被监管人死亡检察,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补齐这块短板,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检察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的界定不清,死亡检察的法律属性和工作要求不明,死因鉴定的启动和审查随意,相关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不规范等。本文在辩析监管场所与被监管人死亡有关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有责任死亡与无责任死亡的概念,论证了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的法律属性是职务犯罪的初查以及开展初查的必要性和内容,研讨了被监管人死亡鉴定的启动程序与鉴定结论的审查,提出了相关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应以死因分析来确定事实因果关系、以现行法律规定判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以犯罪构成和主客观相统一原理定罪量刑的三步法则。  相似文献   

20.
不敢替“刑事犯罪嫌疑人”辩护的中国律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今天,全国200多位“刑辩律师”手铐(脚镣)加身,一夜之间,从站在法庭上侃侃而辩的“大律师”沦为“阶下囚”。明天,中国将找不到敢与公安、检察院“对质”替犯罪嫌疑人辩护的律师。届时,你有冤案吗?自认倒霉吧,律师不敢帮你。你若是被抓的某起杀人案的无辜的“犯罪嫌疑人”,那,你就等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