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和谐思想,符合和谐社会的法治原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人权保障理念,适应了和谐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牢固树立促进杜套和谐的新的刑事司法理念,大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司法制度,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刑事案件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作为基层检察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积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将和谐执法理念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落实于执法办案各环节,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最佳效能,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一、坚持和谐执法就是要坚持和谐的司法价值和目的1.执法要体现“和谐”的司法价值。“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司法基本价值。司法除了应具有“公正和效率”这二层价值之外,更应具有“和谐”价值。公正是人们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从主观角度对司法进行的评价。效率则是指以一定的司法资源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案件的处理,是衡量诉讼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司法的社会经济价值。法律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规则,司法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其最终的价值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内心正义的体验,符合社会的效率要求,同时要维护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转,修复受损的正常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精神纽带、力量源泉和行为指南,是其价值意义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能够指导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司法行政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把握好工作方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建设平安硚口、构建和谐硚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硚口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尊重和遵守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硚口必须提高全区人民的法制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和崇尚法制的良好环境。树立具有前瞻性的法制宣传理念。和谐社…  相似文献   

6.
郭素红 《世纪桥》2008,(5):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把握好工作方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以和谐理念推进社会公共管理方式创新,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推进社会公共管理方式创新,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用更宽阔的视野考察税收改革。本文通过税收对和谐社会构建作用的分析,认为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理念取向新一轮税收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强化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推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融洽的征纳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和谐税收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在刑事司法领域,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且强调犯罪人重新融人社会,回归社会,化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解决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益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共享是利益主体在合理差异和互惠互利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平享有。当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利益主体不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共同利益时,社会就会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社会的不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实现利益共享。从理念和制度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共享理念与机制的协同作用,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利益共享与和谐社会在理念上存在着内在契合,和谐社会必然是利益共享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停留在利益共享的理念层面,还需要利益共享机制对利益主体共享社会共同利益给予制度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湖南”,是湖南省委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省法院系统通过及时调整司法政策,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在维护湖南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按照构建“和谐湖南”的要求,及时调整司法政策构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系统本质是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自然——人——社会这个全生态系统整体和谐统一的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谐共生"核心价值理念。正确处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格生态"三大系统内部及其相互关系,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生态系统整体和谐统一发展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4.
肖艳 《求实》2008,(Z2)
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根本职责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又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2007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因此,在和谐社会目标下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对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对我们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必须意识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首先,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和谐校园构建好了,就能在无形之中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深入分析传统社会中的和谐路径,这对我们培育和谐文化及树立和谐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法治为基、德治为本的双重维度。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依法治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德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旨向,以德治国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和重视道德教育改革。德治与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机制,须坚持德法并举,促进德治与法治在立法、执法、司法中的结合,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次提出了司法和谐的理念,并要求全国政法部门努力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加大力度构建和谐的司法环境。然而反观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却面临着一些尴尬困境,不论是从公众对刘涌  相似文献   

19.
实施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人,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大学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的规律,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构建和谐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建国 《求实》2007,(11):34-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以及现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一系列有益价值理念,着力培育和谐人格,为社会成员营造和谐的心灵与精神秩序,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持久和谐的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