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地分析美国的南海政策逻辑对于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是由于其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美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干涉主义立场也从“多边协商体制”走向了“积极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学者对美国在南海利益的界定,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将会增强其在南海争端上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美国将运用国际法否定中国对于南海的领土诉求,利用经济实力干涉南海争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与中国海军实力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构建多边安全机制,提倡运用国际多边机制解决南海问题,力求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南海争端是非常复杂的,解决南海争端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需要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注重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处理好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关切,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高兰 《国际观察》2016,(4):42-56
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重大缺陷,无论从法理还是实践的视角看,都存在不公平性。南海争端的核心是领土主权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适用于主权和领土争议,因此也就不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处理。菲律宾对中国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背后推手是美日等国。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为了解决南海争端,中国采取外交谈判优先的战略,美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外采取了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海洋威慑战略,日本则实行国际干预架构下的海洋同盟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围绕南海展开的海权博弈。中国应倡导南海海洋治理的两个创新性理念:以法治海、以海治海。  相似文献   

3.
《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金明教授的又一本南海问题研究新著《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由海洋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这是李教授为维护我国南海领土主权、推动南海争端和平解决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本书共有11章,16.5万字。这11章分别是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我国南海断续疆域线的由来、沿革与现状,越南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现状与评述,菲律宾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由来与述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美济礁事件的前前后后,美济礁事件后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美菲访问部队…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之间长期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问题。近年来,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文章分析了南海问题的最新发展趋势,探究其未来走向,认为应该采取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与预防机制,通过加强在能源、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功能性合作,建立互信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达成有约束力的规范性安排,以寻求最终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海领土争端非常复杂,与海上优势和领土主张有关的新利益和竞争背后存在战略动机。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过去十年间南海保持着相对和平,但是复现的争议及潜在的冲突升级除了凸显各声索国之间的角力外,更反映了南海问题正在由资源领土之争上升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博弈。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互动,特别是两军愈发频繁的海空相遇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或事故,因此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双边军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中美两国在南海附近的相遇存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的亚太同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的双边军事交流。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了中美双边军事关系的低互动性以及两国战略互信的缺失。考虑到南海作为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其潜在的海洋资源以及未解决的领土争端,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不断出现的安全挑战并且建立管理危机的机制,这对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有重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单方面对中国启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强制仲裁程序,中国已多次对外宣示"不接受、不参与"之立场。强制仲裁实难解决南海争端。中菲仲裁案的管辖权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即便进入实体审理阶段,菲方亦无必胜把握。由于两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争端未被提交仲裁,菲方若败诉,可能在不违反判决的前提下提出许多法律理由将其持续在南海对抗中国的作为"合法化",中方若被判败诉亦可如此。判决并不具备解决中菲南海冲突及争端的法律效力,两国针对核心争端的各自立场及法律论点不会因本案判决受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介入南海问题,近年随着南海争端再度升温,日本的介入不断加剧和升级,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高调和强力干预南海问题的区外国家。与以往相比,近年日本的介入已呈现出许多新的动向和特点:一是加大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力度,全面反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及政策主张;二是利用各种渠道推动南海争端多边化和国际化;三是以"支持能力建设"为名加强与东盟的海上安全合作;四是加快与美国的战略对接,构建日美联合干预体制;五是加强与美澳印的多边协调与合作,筹组遏制中国的"志同道合者"联盟。日本之所以加大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并非像它所公开声称的那样,而是怀有更多、更广的目标。日本的介入虽然不至于对中国在南海维权和维稳构成颠覆性挑战,但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南海争端与东南亚国家的扩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明辉 《南洋问题研究》2006,17(4):35-42,52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倍受亚太各国关注。最近一些年来,有关南海诸岛及海域的争端不断,东南亚国家由此加紧了军备竞赛,明显扩军,联合军事演习不断,这进一步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将对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动向,加强我国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坚决捍卫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邵建平 《东南亚》2011,(4):17-22
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缅甸和泰国之间具有复杂的领土争端,包括陆地边界领土争端和海域争端。缅甸和泰国一直谋求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争端。然而,由于领土争端涉及两国的核心利益,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争端还对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因牵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有关各国推动共同开发难度较大。21世纪初,中菲两国曾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磋商,但皆未获成功。近年来,受益于南海地区局势趋稳向好发展、中菲关系转圜以及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的建立,两国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菲双方需尽量排除外界干扰、审慎拣择区域,充分发挥机制化磋商的作用,并采取灵活的商业合作模式,方能使两国在南海有关海域的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俄联邦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为联邦内非俄民族间的领土争端。非俄民族间领土争端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文化传统迥异的两族领土之争、"小套娃"式的民族领土之争和"合的想分,分的欲合"型的。虽然目前非俄民族间领土争端趋向缓和,但其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2.
泰国本身并非南海主权申索国,但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给予极高的关注度。本文试从泰国主流媒体近两年所刊载的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的表态,尤其是总理和各部首脑的发言,对泰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中的基本立场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7月,美国全面介入南海争端后,对外公开表达的立场是,在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上,"不选边站""不持立场"。然而,自2015年以来,美国越来越偏离"不持立场"的态度,转向事实上的"持立场",公开反对中国的主权主张。美国政策的转变反映了美国对南海地区力量格局转变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美国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防止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的需要。美国的持续深度介入使南海问题将注定成为中美之间长期博弈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围绕南海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国家关系出现了巨大变化。以西沙海战为标志,中国政府挫败了南越的挑衅,收复领土,重新规划了南疆的建设。待越南统一后,中越多次商谈两群岛争端,但因双方立场差异甚大,无法达成共识,但却为后来的谈判积累了经验。中菲的南沙争议因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虽有分歧但双方不断调整立场,才使南海事态发展平稳。在与两国谈判或商谈中,中方为促使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周边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凸显,其拉拢域外大国的力度增大,美、日等国积极响应,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南海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和东盟争端方的主权之争,还涉及中美,甚至中日之间的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与中越关系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再一次声称,"长沙群岛"(即我国南沙群岛)为越南的固有的领土,并列举了一系列所谓"历史依据"。与此同时,越南国内媒体不断发表、刊登越南的历史学家们所拿出的所谓的史实以证明南沙群岛最先由越南人发现并登陆。这表明,自从2007年11月我国政府在我海南省设立行政区划三沙市以来,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仍在愈演愈烈。本文从我国政府在南海设立新的行政区划导致越南强烈反弹着手,从纵深分析越南导演南海问题紧张复杂的实质以及其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全合作是应对南海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当下的南海安全合作面临着民族主义、信任赤字、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三大基本障碍。这三大障碍均与情感紧密相关,需要积极情感的投入来消除这些障碍。情感投入能够作用于南海安全合作的机理在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情感的诱导、动力、选择和调节功能。中国情感投入促使南海各方为共同情感支付溢价,能够驱动南海安全合作行为,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但当下中国情感投入存在情感投入制度化程度较弱、情感与利益的界限不明确和情感的信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3个基本问题。中国需要理性设计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20.
罗亮  吴士存 《东北亚论坛》2024,(1):50-63+127
南海国际话语权是海洋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海争端相关方主张海洋权益,争夺舆论制高点和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新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外交声明、立场文件、学术成果、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介南海政策主张,有力彰显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与此同时,南海国际话语权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之下,也面临议题和架构设置能力不强、话语支撑体系薄弱、对外传播创新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未来要深刻认识涉南海国际舆论的基本格局,通过加强南海问题基础研究、理论储备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重视智库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等措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