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青年人的婚姻观与家庭行为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在晚婚、离婚和同居的人数比例方面,还是在青少年中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以及堕胎率的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方面都有大幅度增长。这些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准备就所有这方面的变化考察一下当今美国青年人的行为动向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康岚 《青年研究》2012,(3):21-29,94
本文通过分析两代人在家庭主义认同的不同维度上的代差与代同后发现,青年人对于家庭主义的认同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导致青年人身上出现了以家庭价值的稳固和个体意识的崛起为双重特征的"新家庭主义",青年人更多地强调家庭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这有别于父辈认同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家庭主义"。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是中国社会个体化进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青年人离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地区出现离婚潮。因赌博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感觉村庄、家庭生活平淡,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通过网聊、外出务工产生外遇,这三者是导致青年人离婚的主要原因。青年人离婚体现了他们的意义世界发生变化。在传统村落,以传宗接代为内涵的本体性价值构成维系乡土婚姻的价值基础。乡村社会转型导致本体性价值解体。在家庭、村庄生活中,个体开始注重情感需求与感观体验。青年人接触外界机会多,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较强。青年人婚姻最先受到影响。青年人离婚成为普遍现象说明社会转型消解了乡土婚姻的价值基础,却未同时赋予新的价值。青年人处于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交接地带,他们是现代社会中的失落者,离婚现象的普遍发生反映了青年人价值缺失后的迷茫。离婚潮的出现对乡村社会秩序造成冲击,亟需重建现代婚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4.瑞典的青年研究瑞典是一个社会福利高度发展的国家,苏联有些学者正在研究“瑞典模式”问题。瑞典的社会学研究生机勃勃,国际社会学协会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和家庭研究委员会的主席都选上了瑞典社会学家。现任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主席。J·哈特曼博士最近刚来华访问过。瑞典的青年研究非常活跃,青年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瑞典人的两性关系相当自由浪漫,就连美国社会出现的一些“新潮”有好些都是从瑞典人那儿学来的。因此,瑞典学者热衷于研究青年人的婚恋观也就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5,(8)
结婚,对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件大事。八十年代青年人办婚事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在抽榉调查之后,觉得可以用“能挣会用”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能挣”,指大多数年轻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来办婚事的,基本上摆脱了对父母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正在一天天向我们走来,现在的青年人在5年后仍是我们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我们身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呢?他们认为这些现象是好是坏?是否会发生?本会的这次问卷调查,还涉及到这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反映了北京青年眼中的2000年图景,以及他们对社会道德变化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在北京的大小菜市场里买肉买菜的人群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操着“下江 口音的年轻妇女。你若同她们攀谈起来,她们会告诉你:“我们是安徽来的家庭服务员”。“家庭服务员”习惯的称呼是阿姨或保姆。 近几年来,安徽省的保姆输出在北京和全国的一些城市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据北京市调查估计,在北京居民家庭服务的保姆,半数以上来自安徽,大约有两万余人。保姆已成为首都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3)
以不容乐观的社会婚姻家庭现状切入,突出重读经典之迫切性,旨在让经典重现。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结合当代实际与自身理解,从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三个方面归纳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作家对婚姻家庭的阐述。这也是在畸形婚恋观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今有效缓解社会恋爱婚姻弊病的一剂良药,对建设美满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为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建立幸福美满家庭,在选择配偶时,都有一定的标准。为了研究新时期青年的求偶心理和择偶模式,我们将今年二月至四月刊登在《工人日报》和《中国妇女》杂志上的三百例征婚广告作了统计分析,以探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个领域的着眼点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的职业选择问题是青年社会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阶段,我国青年选择职业的倾向和社会对各种职业人员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一矛盾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青年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了解青年人选择职业(或专业)的倾向,了解影响青年人选择职业的各种因素,对于妥善解决个人选择职业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对于做好对青年人的职业咨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83年进枝的学生,使用的调查方法是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类抽样(因为考虑到在文、理科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在中文、政教、物理、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婚恋家庭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大学生的恋爱观、爱情观、婚姻观、忠贞观、家庭观、生育观及赡养观。调查分析表明:约50%左右的大学生持较平等的、与社会规范较为一致的婚恋家庭观,另约50%左右的大学生观念呈多元化状态;在婚恋家庭观念的诸多方面男、女生呈现出显著差异,女生很有可能在婚恋中处于被动地位;男生以事业为首,女生则以家庭为首  相似文献   

12.
一月八日下午,在北京曹禺的寓所,我们同这位驰名中外的剧作家,交谈了话剧《日出》改编为电影的经过情形。曹禺娓娓而谈,两个多小时如同一瞬。 《日出》从问世迄今,已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半个世纪。它以对旧社会的深刻揭露所产生的悲剧力量,打动了中国几代读者和观众。今天,历史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不论老年人,还是青年人,看  相似文献   

13.
余华  徐倩 《学理论》2013,(3):43-45
社会文化的嬗变直接影响了每一个时代的婚姻家庭文化,带来婚姻观、婚姻建立、家庭关系的改变,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推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婚姻家庭的建立和发展课题不断更新,其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和广阔。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上,总认为理想教育是针对青年人的,似乎其他人没有进行理想教育的必要。这是不正确的。青年是四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时期正是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思想活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可塑性大。因此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理想教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强调这一点,就可以放松对广大党  相似文献   

15.
沙莉 《各界》2008,17(8)
伊斯兰教把结婚尊为圣行.由此<古兰经>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婚姻制度并充分肯定和保护妇女的各项权益.本文试图结合<古兰经>的相关条款来解读穆斯林妇女在婚姻制度中的各项权利,包括平等权、婚姻自择权、离婚再嫁权、财产继承权等,以及伊斯兰教法中独特的待婚期的规定,以期阐明伊斯兰教仁慈、宽厚的婚姻观和对妇女家庭地位及权益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6.
1941年底,在所谓“新加坡防御战”的前夕,一阵防空的警报声响起,一个青年人同一个中年人一道进入防空壕。那位中年人近乎自言自语:“战争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了。”然后冲着青年人问道:“我仅仅是一个作家吗?”那个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还是一个战士。”  相似文献   

17.
沿着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相当复杂的现象。这些现象以很明显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呈现在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面。近几年来,有人在这方面做过一番研究,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存我国已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缘故和某些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同被研究者客观存在着的“代沟”,所以,一些研究文章并未真正探索出青年的社会心理。我认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工作,应当主要让青年人去做,必须提倡青年人写青年人。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下面,我们对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上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做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声音:从互联网看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珊 《青年研究》2004,(12):42-47
互联网的开放、虚拟等特性为青年人的自由表达、平等交流搭建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大事我们都可以在网络上听到青年的呼声。本文主要从网络留言中查看当代中国青年对台湾、日本和美国以及对腐败、贫富分化的态度,剖析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本生活条件是个人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青年人对于基本生活条件的感受,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价、对家庭生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满意态度。如果连收入、住房等起码的要求都得不到实现,人在生理、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的话,那就很难保证他还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更大的发展,而且还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 基本生活条件的内容十分繁杂,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基本生活条件分为十四个指标。通过对它们进行各种分析,我们便不难得到中国城市青年对于基本生活条件的感受了。这十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