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南风窗》2014,(20):19-19
<正>"1各国的国庆节都是一天,这样才能引导公众集中精力庆祝国庆,它的政治意义才能凸显出来,我们的国庆节3天,又拼凑成7天,反而把政治意义给冲淡了。"——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十一黄金周迟早会被取消。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来到。碰巧今年的双节又赶到了一天,真可谓天随人愿,双喜临门。如何过一个文明、昌廉、祥和的“双节”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提起拾麦穗,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拾麦穗,时间要两三天,我们简直高兴极了,不管怎么说,有几天不用上课,能够自由自在地在田间地头玩耍,这实在是很幸福的事。再说,从小  相似文献   

4.
刘国耀生日:10月1日北京燃气销售二分公司工会干部生于国庆节,使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小时候即便家里生活再困难,妈妈也要在每年国庆节这天,亲手为我做一碗香喷喷的打卤面……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所有隆烈的欢庆和物质生活上的"偏袒",我只是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回忆     
正当亿万人民兴高采烈地迎接21世纪第一个国庆节到来的时候,我又回忆起30年前那难忘的同一天——1971年的国庆节。那一年因为发生林彪“九·一三”外逃事件,原定天安门的群众游行活动,改为在全市各大公园游园。我们所属的演出队被指派在颐和园石舫的听鹂馆地区演出。  相似文献   

6.
大凡上过学的人,都经历过开学典礼。就我来说,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又到大学里当老师,参加过的开学典礼不计其数,模糊间只记得开学典礼的套路:主持人竭力使大家安静,然后是校(院)长及其他领导同志沉闷的发言,接着还是发言……然而,纽约保险学院的一个开学典礼以其别开生面的方式和内容留给我深刻印象。那时我们刚到纽约,人家还没正式上课,发给我们课本后就啥也不管了。我们则按国内习惯想:开学头几天肯定“琐事”  相似文献   

7.
5月的一天,记者采访了北人集团公司工会主席于宝贵。生于1949年的于宝贵,宛如我的父辈,和蔼可亲。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于1968年进入北京人民机器总厂。那时我就是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毛头小子,至今已有38年了,是北人培育了我,给了我一个成长、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我也亲历了北人的成长与辉煌。  相似文献   

8.
以所有中国企业的名义我们盼望总有那么一天我们脚下的市场会像我们头顶的天空一样不可分割 浑然一体让财富自由创造让创意自由飞翔到那时我们回想起在一个分割市场中被“合法地祸害”的酸甜苦辣注定热泪流淌  相似文献   

9.
拒绝奴性     
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在我家附近,有个电线杆子上拴着一个大喇叭。常播放被现代人渐渐遗忘的《国际歌))。那年月在听这首歌之前,会先听到一个男人用相当亢奋的声音将这首歌的歌词朗诵一遍后,才能听到大合唱:唱得浑厚有力, 令人热血沸腾。那时的我,无论从灵魂上,还是肉体上,都有一种升华之感——我是多么的幸福啊!我是多么幸运啊! 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世界上有2/3的受苦人,我却是1/3的幸福人,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解放那世界上的受苦人……小时的我不知怎的,特别想加入红小兵,可是命运没有让我圆这个梦,原  相似文献   

10.
住房三十年     
初秋,我倚在新房子窗前,看着金色的大地,一轮橘黄色的太阳将天边染红,思绪回到了30年前……1978年,我分到了集体宿舍,15平方米的小房子3个人住。那时,我们白天上班,晚上  相似文献   

11.
小冯儿     
正小冯儿,是我早年在工厂时的同事,比我大两岁。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他已经是二级工了。二级工那时挣三十五块五,工人们都叫它"米索索",透着不满,也透着幽默。我们厂是个街道小厂,集体所有制,和史铁生早年写的《午餐半小时》里的那个厂子意思差不多,不过我们厂人多,有好几百号人。  相似文献   

12.
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在回来的火车包厢里邂逅了一位杭州萧山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年龄相仿,而且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听出来我是山东人。他说,他就是去孔子的故乡,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听国学课的。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一次在那里置天时间,听一位博导讲国学。  相似文献   

13.
在电脑控制室对门的房间里我们找到了他。他是这家拥有六百多员工的银行机构的副主任。他今年三十六岁,皮肤白晢,进入银行界已历十二年,言行显露出一种特有的淡定。你们可能找错对象了。我既难以代表某一阶层的人,我个人本身也没有什么可讲的。有不少人说我的个性很适合在银行工作。但我之所以入银行做事,纯属偶然。十二年前,很多东西都是由不得你选择的。那时,我已在农场当农工八年了。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华东政法大学的苗伟明同志告诉我一个信息:徐建老师今年80岁了。顿时,“虚怀若谷、德高望重”八个字在我脑海中跃然而出。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认识徐建老师的。屈指算来,当时,徐建老师已年近花甲,而我却属而立之年的范畴。那时我刚从一个中学老师转到青少年保护工作岗位上来。虽说正值黄金年龄,但毕竟只有一个教师岗位经验和一所学校的管理经验,要想履行好青少年保护工作职责,还需从头学起,特别要学好相关法律政策,细心观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潜心研究个案及其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3,(26):8-8
我去广州某工业区喝了一个农民工朋友给刚出生儿子办的满月酒。一年多前,我见过他,那时他在工厂边的村里租着一间每月300元的小房子,和一个小自己十几岁的陕西姑娘相恋。个人魅力,以及在工厂区的便利条件,使他避免了农村中很多年纪超过30岁但又贫穷的男人打光棍的命运。我那时和他的见面,是在一个福利彩票的销售点,他买了10元的彩票。在  相似文献   

16.
前往延庆看望孟广臣同志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电话里,见面时,总是一次一次提及。我和老孟认识已经有30多年了。大约是在1973年,我们同在崇文区的东兴隆街写作,那时的老孟,已经是很有影响的农民作家了。他为人淳朴宽厚,为文严谨认真,给我和当时一大批青年作者很大的影响。此后尽管疏于音问,然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正儿时我对父亲最早的深刻记忆,是他那件有着很重烟味的狗皮大衣;至今我每逢喝咖啡时,总会隐隐约约地觉得有点血腥味。1992年7月的一天,我到外面办事,跑了一天非常累,回到自己的小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这年我33岁,父亲73岁。那时,我的小家还未装电话,睡得正香的时候,有人敲门,我很不情愿地开门,看见文化馆的同事站在门  相似文献   

18.
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个)(苹果)(一)(天)(使)(医生)(远远地) 每天一个苹果,医生不来找我。 (西方人认为苹果有益健康,类似于我们说萝卜吃了顺气一样。)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0):94-94
无论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地方或个人,历史上的种种都必然与我有关,因而在指责过去的许多黑暗时,我们一定要问"那时我在哪里"、"那时我做了什么"这种可能很难答复的问题。历史上难免有些时代比较黑暗,黑暗的时代意味着有些人由于自觉或不自觉成了时代的加害者,使别人蒙受创伤与不幸。而我相信受害者心里不好过,加害者的心里也不一定好过。如果有真诚的人能留下记录,表达出自己的悔恨心路历程,我相信那一定是最动人的人性诗篇,它的价值一定远远超过后来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