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买官卖官、执法犯法、公款吃喝……腐败这个社会问题,已渐渐侵入社会的肌体,干扰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消除腐败、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个别腐败现象仍在蔓延滋长。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关于性贿赂是否应该入罪的争论被广泛关注,表明腐败新动向给当前反腐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贿赂方式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过去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为隐蔽性较强的性贿赂、信息贿赂、业绩贿赂、感情贿赂等非物质化贿赂。在一定程度上,非物质贿赂的腐蚀性,远非特定数额的财物所能企及,其社会危害性和持续性,甚至超过了财物贿赂。  相似文献   

3.
周义程 《人民论坛》2022,(16):78-81
近年来,金融腐败易发多发,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从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查处的腐败案情来看,金融腐败呈现出隐蔽性增强、专业性提升、涉及面变广、潜伏期延长等新特征新趋势。金融腐败容易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严重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坚持金融领域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惩治金融腐败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评述由头: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各种形式的"特权"被逐步取消或受到限制,但不可忽视的是,特权隐性化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诱发腐败的新形式。特权隐性化也称"隐性特权",主要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基于自身掌握的公共权力,在法定利益之外隐蔽地享受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社会上时髦女郎“傍大款”成为一种潮流。如今,在我们党员干部中也有许多人或明或暗地“傍”上了大款,这种领导干部“傍大款”的风气十分盛行,并日趋严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当前腐败的新动向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仍然十分严重,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新的动向,增加了反腐斗争的难度。准确把握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动向,对于我们有效地开展反腐斗争,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中,不少领导干部堕落直至犯罪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内助”。这些自恃身份特殊的夫人,积极帮助甚至鼓动丈夫敛财受贿,结果使丈夫身陷囹圄,自己也坠入犯罪深渊。  相似文献   

8.
新型腐败的最核心属性是隐蔽性和复杂性,复杂性从属于隐蔽性,新型腐败的发生机制之所以变得更加复杂,是为了让其变得更加隐蔽。新型腐败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今天的新型腐败从手法和形式上来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明。新型腐败的产生至少有三大根源:一是在与反腐败措施的相互博弈中逐渐演化出新的腐败类型;二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滋生新的腐败土壤;三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发明带来新的腐败手法。解决新型腐败的根本之策需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提升公权力监督的能级。  相似文献   

9.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11.
追逐资本的新型腐败当前干部队伍中某些人的经济腐败,就其逐利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金钱为目的。它的直接动力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腐败者对物欲、颜欲的低俗贪婪。另一类是以资本为目的。它的直接动力是追求金钱(货币形态)向资本的转化,其实质是腐败者对资本积累的渴望。上述两类人手段和方式上看,它们都是经济腐败行为,但从政治经济理论上分析,二者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是用腐败所得金钱购买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包括购买异性这种特殊的“消费性商品”,以满足个人灯红酒绿的生活愿望。因此,它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说,组织人事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最大的腐败”,引发了中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出台。中央党校有关专家评论说:《纲要》的出台,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制度层面遏制腐败,尤其是用人上的腐败。中组部负责人证实:干部人事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没有根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和市场不完备的环境中,个人的行为动机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本文以此为假定,采用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和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以2000-2004年全国和江苏省有关媒体公开曝光的反腐败案件为主要对象,从我国腐败的趋势性特征入手分析了腐败的内在逻辑。本文的结论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是改革权力配置结构和改善与权力配置的信息结构。在制度和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执政官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约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东在《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关键期,如何防止官僚腐败等不正之风蔓延,是迫在眉睫而又影响深远的全局性问题。在僵化模  相似文献   

15.
腐败还是不腐败: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还是不腐败这是行政人员道德选择最常见的一种两难困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行政人员两难困境的理性选择,不难发现,只要监督缺失、软化,行政伦理失范,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政人员的道德选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腐败都是理性选择。这更凸现监督权威树立与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县委书记这一当前热点腐败岗位,本文通过解剖其权力的来源、运作和演变趋势,提出县委书记用权具有三大风险点。就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防腐保廉之路,提出完善以高标准培训,高层次选任,高级别配职为主要内容的选拔任用机制;以实现党政权力科学划分、班子成员票决权和对县委书记弹劾权为中心的适度分权制衡机制;以制度常察、基层评察、舆论的督察和上级突察为主要框架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的深层原因:一是官员职责不一致不仅在思想观念上根深蒂固,而且在政治实践中已形成惯例;二是官员之间的同病相怜和“官官相护”严重影响;三是问责究罪工作程序上的党纪政纪优先模式,架空了司法机关;四是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也使司法机关难以摆脱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不少基层干部为了快出“政绩”,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使当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群众戏称这种“寅吃卯粮,年年受惶“的工程是“透支政绩”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在对国内、国际形势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判断,必将对中国社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构建”,是制度建设,而不是对和谐社会原则、目标和意义的理论敷陈;关键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而不是仅仅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念。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就是说,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和政府。一个清正廉洁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