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犯罪与腐败既相区别,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只有整体把握犯罪与腐败的关系,把反腐败与打击犯罪、治本与治标有机结合起来,切断腐败与犯罪之间相互促动的因果链,形成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和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打黑运动的不断深入,"恶势力"也成为媒体、学界的高频率用词,甚至有取代"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词的趋势,这表明恶势力在"严打"高压政策下反而呈现出多发态势。究其原因,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分配不公、价值观念改变及社会控制体系不完善成为恶势力犯罪泛滥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社会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成为预防恶势力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膨胀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知识经济潮头涌现。知识产权犯罪作为知识经济的消极衍生物,处于滋生蔓延状态。知识产权犯罪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原因,这些原因有机整合为一个原因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对于单位犯罪理论中的自首认定和处罚问题并没有具体涉及,单位犯罪后自首认定理论界尚存分歧,这就给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需要对单位犯罪中的自首情形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明确单位犯罪自首与单位自首的理论区别,探讨单位自首后的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5.
犯罪的中止形态在多数情况下是单独存在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等犯罪停止形态发生竞合关系。当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发生竞合时,一般情况应按中止犯罪来处理比较合理恰当。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促发犯罪人犯罪的个人的主观的因素,是犯罪人之所以犯罪的直接原因。分析犯罪人的犯罪主观原因,可以从犯罪倾向、犯罪观念、犯罪意志(出于仇恨、妒嫉、贪婪或残忍等)、犯罪习惯、犯罪人格和犯罪过失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具有巨大破坏性的黑社会组织犯罪呈现出蔓延和泛滥的趋势,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适时分析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突出表现、成因及法律适用,以期构筑打防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犯罪活动是由犯罪需要和犯罪动机所驱使的。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着始动、导向和强化的作用。而犯罪需要则是构成人的动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 ,为犯罪动机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9.
犯罪的生成、变化是一个犯罪组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来自人和社会的因素围绕犯罪组构都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犯罪是人和社会互动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所以,治理犯罪不是单纯地限制和消除所谓的诱发犯罪的因素,而是转化人和社会的作用结构和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的犯罪和反犯罪都是由意识所支配。失控型犯罪和受控型犯罪都是更犯罪意识弱化造成本文论述了受控型犯罪的形成、特点、趋势以及遏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牵连犯的中止形态,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中,在实施目的行为、结果行为中自动放弃相应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相应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处理应当结合本国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来具体分析。就我国而言,对此问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形来具体分析:实行从一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数罪并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从一重从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独立法定刑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  相似文献   

12.
单位共同犯罪是指包括单位在内的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故意犯罪 ,它是客观上存在、理论上成立的共同犯罪形态之一。“共同单位犯罪”称谓有其不科学不规范之处 ,应将单位之间的共同犯罪称为“纯粹的单位共同犯罪”并纳入到单位共同犯罪的基本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3.
转化犯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名称,是对犯罪行为发生转变后罪数形态的概括。转化犯的提出拓展了刑法罪数形态的理论,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转化犯应限于故意犯罪之间的转化,且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定转化犯。  相似文献   

14.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应当是多种预防模式的有机结合。我国一向对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比较重视,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虽然在犯罪预防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情景预防的做法,但尚未系统化、完善化。将情景预防纳入到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情景预防的成功做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情景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情景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应当是多种预防模式的有机结合.我国向来对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比较重视,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虽然在犯罪预防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情景预防的做法,但尚未系统化、完善化.将情景预防纳入到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情景预防的成功做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情景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颖的经济营运模式,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具有快捷的特点。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为电子商务犯罪创造了条件,在不长的时间内,电子商务犯罪迅速发展,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安全。电子商务犯罪形式多种多样,且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极强、传播快、范围广、受害群体较多等特点。面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犯罪,应该充分发挥不同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构筑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证明个人和单位的同一性的重要功能,印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印章等行为,导致印章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从而损害了公众对于印章的真实性的信赖.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伪造、变造印章类犯罪和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印章类犯罪.详细研究这两个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准确定罪和适当量刑提供指导.结合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刑法关于印章犯罪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刑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犯罪断念是抛却未成年阶段暂时性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模式变化。成功塑造犯罪断念的首要依据是处于转型时期的越轨青少年的内部条件改适,外部因素激励犯罪断念的渐次展开。规律的作息、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正常的就业,能够减少与沾染不良习气同龄人的非正当接触。政策控制是塑成犯罪断念的第三层次的影响因素。聚焦于心理帮助、道德规范指引、技术培养、能力训练等项目的政策控制相对更能引导青少年与反社会行为决裂。  相似文献   

19.
论伪造罪的犯罪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造罪有行为犯、情节犯和结果犯三种类型 ,因而其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就因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伪造者与行使伪造物品者之间是否构成共犯是伪造罪共犯问题的关键点 ,其区分标准主要在于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故意。另外 ,伪造行为与行使伪造物行为或其它行为各自均构成不同的犯罪时 ,表现为牵连犯的情形 ,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应当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 ,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