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照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今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俄罗斯问题专家李永全研究员认为,“中国年”将极大地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对话。记者:李先生,您多年研究俄罗斯,非常了解中俄关  相似文献   

2.
中俄是否有建立战略同盟的利益基础,这是决定中俄战略同盟是否存在的决定性要素。俄罗斯的战略重点在东欧,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亚。虽然力量上双方可以互为支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战术上的可行性。事实上,中俄双方也不存在以同盟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4.
揭开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新篇章 中俄两国在20世纪既有过结盟的关系,也有过对抗的矛盾.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从各自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出发,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在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方针和原则的指导下,中俄关系过去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两国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加强了互利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建立了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各层次的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国在维护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方面相互支持.两国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方在经贸、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扩大.中俄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协作.近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钰 《工会博览》2009,(6):152-152
中俄两国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近十几年,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不断深入发展,双方关系急剧升温,国内外掀起一股中俄热,对此,本文作者以近些年来中俄关系为线索,探讨了中俄多领域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这是中俄双方为增进友好、加强互信和扩大合作而采取的一项明智举措.通过友好年的积极推动,两国关系将在业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会给一切珍视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的人们带来信心、希望和喜悦.  相似文献   

7.
高层声音     
赵义 《南风窗》2010,(21):10-10
<正>胡锦涛:巩固和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中俄双方要进一步发挥两国战略安全磋商机制的作用,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在涉及各自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怡 《南风窗》2013,(19):66-67
美国自阿富汗全面撤军之后,推动中俄两国在中亚维持团结的一大主因已经消解,而中亚与北京之间经济关系的密切不可避免地会导向政治接近,这会给中俄友情带来变数。国在中亚维持团结的一大主因已经消可避免地会导向政治接近,这会给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使两国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上升至危险程度,而中美之间现有的危机管控机制难以有效应对这些危险。拜登政府的上任并未改变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基本走向,但加强危机管控、避免意外事件及冲突升级也成为其执政团队的基本共识。一般而言,中美故意走向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利用或因为中国周边事态与中国发生危机的现实性在上升。与此同时,中美在网络和太空领域发生偶然性危机的风险也在上升。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长期化的趋势下,加强危机管控符合双方、地区和全球的现实利益。为此,中国要继续维持有效的战略威慑,坚持以互信求安全的理念,敦促美国明示并遵守其对华战略竞争的底线;坚持既有的原则立场,警惕美国将其立场嵌入未来危机管控的规则之中;积极推动网络、太空和其他新兴安全领域的全球多边治理谈判。  相似文献   

10.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31-33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外交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有所作为"上面了。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一味处于守势,对美国和美国支持的其他国家的进攻缺少实质性应对。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了"人际距离"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关系亲疏程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舒适距离是不同的,具体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其距离"等。当舒适距离被突破后,人就会感到不舒服。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借用这一视角呢?2011年12月2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泰国期间,出席了泰国华人华侨各界举行的欢迎晚宴。在致词中,习近平称:"欢迎域外国家在促进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他们尊重本地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注意兼顾各方舒适度。"这是中国领导人首  相似文献   

11.
自欧盟确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以来,欧盟独立防务与北约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相互增强”两种论调。争论焦点在于价值观念、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军事和民事能力、国防工业和支出。在过去几年,欧盟与北约的关系也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欧盟与北约之间总体上呈现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两者同步增强的发展态势。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承诺修复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包括进一步加强北约。同时,美、欧将在价值观念上回归“旧常态”,在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上进一步靠拢,在民事和军事手段的运用以及增加国防工业投入上也会有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因此,欧盟与北约的关系将进一步呈现相互增强的态势,但前提是欧盟的战略自主建设不只是出于做强自身,而是更多地为了使欧、美双方公平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俄/苏关系在经历了中国蒙羞受辱的19世纪和动荡不安的20世纪之后,进入了相对平顺、正常的21世纪。这一正常关系的形成过程至少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中俄各自政体都远离了传统的共产主义模式。二是双边关系在后冷战时期和后“9·11”时期世界体系由两极向单边单极的“范式”性变化中不断调整,在世纪之交实现了自17世纪以来最平等、最正常的国与国关系。本文简要回顾中俄数百年的交往史,着重评析20世纪最后十年中俄两国由“存异”到“求同”的过程。其间中俄关系不仅实现了“软着陆”,更开拓了新空间,为新世纪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目前中俄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实际仍处于某种不对称状态:频繁的、制度化的官方高层交往,对应低水平、低质量的民间交往;政治、战略层面的信任与合作,对应社会、民众之间基于历史恩怨和缺乏交往的复杂情结;日益深化的军事合作,对应双方仍不完全信任以至存有恐惧感(尤其是俄国方面);急切扩大经济交往的意愿和现实需要,对应彼此相当的防范心态,等等。有鉴于此,21世纪对中俄关系的最大挑战恐怕是目前来之不易的“正常”关系本身。在经历了后冷战的磨合之后,双方在新世纪中要相干无事、善待对方,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经济是美国和中国利益的深度联系点,中美经济间焦点问题既凸显两国经济关系在以金融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又是两国国家利益的交汇之处.因此,从消解中美经济焦点问题人手,在中美经济间建立一个强大、可持续的互利共赢关系对双方都将是一个明智之举,这也将惠泽世界.自1972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蓬勃发展,但目前却受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和中国快速崛起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动摇的风险在日益加剧.2012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中美经济关系需要一种新的"公报"来引导双边经济关系的战略框架以确保两国互利共赢关系不受经济争执焦点及公众态度和焦虑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俄关系:坦诚,再坦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南风窗》2007,(8):73-75
尽管去年达成的中俄天然气协议至今仍停留在纸上,而远东石油管线的落实也未有确期,尽管双方最近对中亚能源的争夺有所加剧,而莫斯科不久前又对中俄民间贸易做出严厉限制,但从毛泽东—斯大林时代以来,中俄关系从没像现在这样密切。在胡锦涛和普京今年的首次会晤中,双方针对美国单边主义发表了关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联合声明,签署了2009年联合探测火星的协议,中方还承诺向俄国商品全面开放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孙永祥 《国际展望》2012,(2):48-66,135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后果使众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俄罗斯均属经济转型国家,国内经济发展需外力拉动。能源合作是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能源实力及其战略上的差异使两国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按市场经济规律加以协调和解决,方可取得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从20世纪初起,在两国的交往中便出现了民间组织的身影,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中俄两国民间组织的交往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锤炼,在21世纪新型国际形势的要求下展开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飞  于游 《当代世界》2021,(4):11-17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加剧全球治理赤字,加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进程.在大变局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周边局势动荡,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考验.近年来,俄罗斯以大国复兴为目标,在加强国内政权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对外战略,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着重发展对华互利合作.作为彼此最大、最重要和最可倚重的战略伙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文交流成效日益显现,共同塑造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继续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独特的陆海复合地理位置注定了中国必须同时"海防"和"塞防"。俄罗斯与中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故中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陆上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只有在陆权相对稳固的基础上,才能加快海权的建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确保了中国陆地边境的安全,也为中国顺利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洋利益以及进一步发展海权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中俄之间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海权关系框架应是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