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针对公有财产的许多重大变革常常都是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在制度和实践层面上展开。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管好用好具有独特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公有财产。为此,必须通过公法和私法的双重规制来发展民主法治,有针对性地对公有财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是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在企业内部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财产所有结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兼容性和过渡性。混合所有制开放型的企业财产所有结构,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对财产运作的要求,是一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有财产”程翔千于光远同志的《历史上的与当前中国的私有和公有》一文(1993年8月5日《经济日报》)中最奇特的论点是:“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有公有财产”。从这个论点出发,他认为一般的公有财产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而且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公有...  相似文献   

4.
百家论萃     
厉以宁谈公有制经济《党校科研信息》1994年第19期刊登了厉以宁的文章《宏观经济调控和运行》。文章就“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政府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谈到关于公有制经济问题时,厉以宁讲了以下几点看法:①公有制为主是就全国而言的,并非指每省每县说的,因为各地情况不同。②公有制的范围是广泛的。不仅仅全民和集体所有制才是公有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也是公有经济。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公共投资基金等等也是公有经济。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也有公有经济的成份。③公有财产最主要的是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理顺产权关系,做到产权清晰。本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都明文规定,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6.
农村女性在家庭中很少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住房、土地等财产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维护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法律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剖析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对农村女性婚姻家庭合法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对我国婚姻家庭制度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个人对构建农村女性婚姻家庭权益保护制度的浅陋见解,希望可以为今后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一道跨世纪的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玉宏 《新东方》2000,(1):53-58
通过对海口市含有公有经济成份的506户企业的调查,表明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主要的财产组织经营形式,对加速公有制企业改革有重要意义,将成为我国公有制经济较有效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上制止公有财产流失焦建国,王大庆《真理的追求》今年第7期刊登的《国有资产流失概况》一文所反映的公有财产(主要是国有资产)流失状况,确实是触目惊心的。每天1.3亿元之巨的公有财产化为私有、外流或糟踏浪费,不能不说是这十几年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漏洞...  相似文献   

9.
保护财产所有权是各个法律部门、各级国家机关的共同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还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根据宪法规定的精神,又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从规定的内容看出,所保护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相似文献   

10.
谈股份制     
谈股份制刘迎秋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根据国内外经济实践的经验,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既能够较充分地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要求。又能够极大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有财产的有效组织与实现形...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 ,身份关系渐趋弱化 ,财产关系日益增强。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否平等是衡量夫妻地位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志。研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对正确处理夫妻财产关系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实现家庭的经济职能 ,稳定家庭、防止纠纷都大有益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婚姻法》)是 1 980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订的 ,受当时条件的制约 ,有关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非常简略 ,在某些内容的规定上甚至是一片空白。该法忽略了财产在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婚姻法确立了我国夫妻财产的形式有共同财产制、个人财产制及约定财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我国的夫妻财产形式、内容和数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确定夫妻的个人财产以及在离婚时公平地分割共同财产,在司法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农村种航养殖业农民与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农村种植养殖仆农民无疑足中同农民的大多数,而非农产业人员的收入大部对靠体农产业收入,不从事农业劳动或只利用闲暇种自己的责任田他们是农村的万人,城镇的农民。城镇公有经济单位职工与非公有经济单位员工。公有单位职工保留着较多的计划体制的痕迹,与单位之间以行政隶属关系为主,并享有较多的浙利保障非公有单位职工与单位之间以、契约性关系为主.收入以货币化为主公自经济企业管理台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公有经济企业经营各保留着更多的计划体制痕迹一行政隶属性1996年国…  相似文献   

14.
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行政法对公民一方即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其背后存在着“公共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和“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地位与民法中的地位混同”的认识误区,为此需要公正权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益和社会公有财产权益,正确认识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并加强对行政主体特定行政法义务的要求,以有效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调整一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的对象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民法只调整其中的特定部分,即财产所有关系和交换关系。财产  相似文献   

16.
胡玉芳 《前进》2004,(5):46-47
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前提关于产权的含义,产权学派的代表人物各有表述。我国经济学界占主流的观点是把产权定义为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都是产权主体(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界定就是把产权的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的行动团体。界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法律机制,二是私下交易与商定。界定后的产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1)私有产权;(2)社团产权;(3)集体产权;(4)国有产权。产权界定…  相似文献   

17.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最早见诸于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后,就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国家法典所必须遵循的立法原则。如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劳动而挣得的。我国宪法作为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意志的根本大法,理所当然地要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拒绝“私…  相似文献   

18.
第一,重庆国资可以总结成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通过公有财产,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重庆无论是国资补贴微型企业的创办、还是降低民营企业的所得税,都是通过国有资产增值后藏富于民,遵循的是国民共进的思路,在增加财产性收入上,增加公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多年来我国理论界研讨的成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一理论的突破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突破口。因而,必将极大地推动今后公有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笔者认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去重新审视公有制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就此作些思考。(一)明确用市场经济要求去审视传统公有经济概念,明确国家、政府作为所有者主体,对公有资产的占有、掌握、运用必须由实物形态为…  相似文献   

20.
一、从我国经济全局鸟瞰公私利益拉锯战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善良老百姓和倾心事业的改革家未曾料到的一种扭曲变态的公私利益拉锯战。首先,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响彻城市农村时,一些人趁环境宽松,钻政策法律空子,掏公有金库,肥自己“田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