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关于法律解释法律制定以后,在实施过程中去产生对法律应当如何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在我国,立法解释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职权。1954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所调具体应用解释是指执法机关在具体诮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作出的解释。目前,担国法律露问中客…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解释被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几乎已经约定俗成.但从不同的标准发法律解释分类的界限是模糊的.由于法律解释权享有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法律解释局面的混乱.现行法律解释制度是一种奢侈的制度实践.高层机关抽象的法律解释在运用到司法过程中必须面对法官的具体解释,增加了重复解释的成本,法律解释混乱带来了协调冲突的成本,公众面对冲突法律解释要大幅增加守法的成本.现行法律解释不符合司法的现实需要,增加了法治的"交易成本".必须统一法律解释的配置,降低法律解释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吴秋萍 《法制与社会》2013,(22):259-260
目前,我国的司法解释经常脱离个案,对法律规范进行规范而抽象的解释,带有明显的"立法化"倾向,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下其合法性是受质疑的;但结合立法与司法实践,有必要赋予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权限,使其成为法律解释的主要主体,同时对于此种法律解释的定位也应制定专门法律从各方面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王健 《法学》2014,(3):35-49
垄断协议认定与排除、限制竞争的关系是"强生公司垄断案"判决所要解决的关键争议。从近5年法院审理和反垄断执法机关处理的若干典型垄断协议案件中可以看出法院和执法机关的观点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从各国有关垄断协议的立法情况看,排除、限制竞争在垄断协议的认定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如何认定排除、限制竞争垄断协议方面许多国家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和具体的分析框架,这大大提高了法律适用的确定性。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认识分歧虽可通过理论解释初步加以澄清,但最终的解决仍有赖于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立法解释一词是个多义词 ,在我国 ,宪法与法律尤其是《立法法》确立的立法解释制度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及地方性法规专门做出的明示解释 ,不同于立法 ,不同于立法机关在监督宪法、法律实施过程中对宪法、法律的解释 ,更不同于具体应用解释。我国的立法解释制度独具特色 ,其设立有其合理性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之名行修改法律之实 ,还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干涉具体行政、司法事务。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中的标准人:部门法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有关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标准人的预设。由于法律制度的抽象性、概括性要求,在规定相关权利与义务时,立法者需要确立一种抽象的标准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基本定位。运用标准人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在立法申确定更为合理的标准人以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效,在司法实践更为准确地认定事实与解释法律以更好地适用法律、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7.
<正> 在体制改革、建设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如何处理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的变革 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法学的一大课题。加强法解释对于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 重要意义。我们在看到法律解释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法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法解释中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诸如解释权分工不清、行使不当,不同法解释之间的矛盾,有的法解释超越立法意图甚至违背立法精神,法解释缺乏作为价值取向的明确目标(实用或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是价值目标),等等。这与我国法解释理论研究薄弱直接有关。 克服制定法抽象、遗漏和滞后等弊端的思路大体上可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寄希望于法律适用前的解释,二是寄希望于法律适用活动本身。前者体现于制度为解释制度,后者体现于制度  相似文献   

8.
先在于政治国家、超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形态、处理争议事件的市民性司法权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后来政治国家权力体系中以国家名义行使的司法权首先是市民性裁判权,然后才是宪政意义上的政治性司法权。无论是市民性司法权还是作为政治性司法权,都具有法律解释、司法造法的属性。禁止司法造法主要是指禁止司法机关像立法机关那样主动立法、抽象立法,并不反对司法机关在具体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被动性、补充性立法。案例指导制度作为规范司法权行使的制度,既是法律解释机制也是司法造法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行政立法的存在及其性质 《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其目标是规范立法活动。行政立法被列入其调整范围的前提是行政立法是一个立法行为,这涉及行政立法的性质问题! 虽然,我国1982年宪法,承认了行政立法的现象,并在立法体制上明确了所具有的立法地位,但关于行政立法的性质,学者仍存在不同看法。第一种,可以说是主流的,即将行政立法行为划归行政行为范畴,称之为抽象行政行为或行政规范行为,国家大多数教材及行政行为专著都持此观点。但必须指出,这种“抽象行政行为”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也包…  相似文献   

10.
行政解释普遍存在于行政执法活动之中,行政执法过程必然涉及法律的适用性解释。从实践逻辑上讲,行政执法过程就是法律的解释过程,无解释即无行政。但相对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而言,行政解释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其功能暗弱无彰。基于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之需要,发挥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必要正视行政解释的内在价值和实践功能,并参仿司法解释制度,重塑行政解释机制和程序,形成解释权相对集中的行政解释制度。  相似文献   

11.
董坤 《法学评论》2023,(1):119-129
法律条文呈现出用语同一性与相对性的特点。用语同一性是原则,用语相对性是例外。从法解释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用语同一性的理论功用是创设同一解释规则,即通过对某一条文中某一语词的含义作出解释,推测认定这一语词在整部法律乃至不同法律中的含义;以此为基础反向识别出那些违背同一解释规则的情形。从这个角度看,用语同一性可以作为识别、检验、评判立法、司法解释中用语不规范、不妥当的路径方法。有些违背同一解释规则的情形并不是立法瑕疵,而是属于立法可接受的例外,即用语相对性。刑事诉讼法中的用语相对性多出现在普通用语、相对概括抽象的用语以及跨章节的不同条文中。由于法律用语的多义性和概括性、不同的现实语境、立法要求以及立法风格等原因,用语相对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用语相对性应保持必要限度,以维护用语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同时不触碰修法红线。  相似文献   

12.
张红光 《中国公证》2012,(12):20-24
六、历史解释历史方法对于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因为“历史在照亮昔日的同时也照亮了今天.而在照亮了今天之际又照亮了未来”。①历史解释是是一种重要而常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历史解释与法意解释是同义语,有时又称为沿革解释。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解释是指“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之时所作的价值判断和意欲实现的目的.确定立法者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得出法律规范的含义”②。但其实历史解释还有另一条途径.那就是通过法律的发展史来判断法律的存废与含义.卡多佐大法官和罗斯科.庞德教授就是同时在这两个方面使用历史解释方法的③。(一)《公证法》的历史解释本来。“按照其他方法足以确定法律规范的涵义”.就“无需考虑历史方法”④.但为了增强说服力.本文还是决定不厌其烦地就此狗尾续貂.“我国立法无附具立法理由书之制度.其他立法资料如审议记录不公开.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时由起草人所作的立法说明往往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13.
胡翠丽 《法制与社会》2013,(30):154-155
各级执法机关的人民来访接待场所是人民群众直接与执法部门接触的地方,也是各执法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在这里,来访者应享有法律监督权,通过他们的监督行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执法部门的制度,更加促进执法部门主动接受监督。最终保障来访人法律监督权的自觉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6,(1):63-73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决定带有"抽象法命题"的意味,从而与立法有所通联。"抽象法命题决定"的性质如何以及能否被司法机关适用是需要直面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决定的主体和程序是判断其是否属于法律的唯一标准,但不属于法律的决定也可能被历部宪法授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定法令、解释法律、修改法律、补充法律、批准条约的职权所涵盖。就其可适用性而言,司法机关几乎不加甄别地将这类决定视作可适用的规范,但在应然层面上,并非所有决定都可被适用。"抽象法命题决定"之所以勃兴并呈现出法规范的面相,原因包括转型期宪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不足,立法者持守积极慎重的立法理念,全国人大常委会权力结构的复合性,以及司法条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法律解释邵之云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强调法制的今天,探讨此项工作颇为重要。一、关于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以一定的形式对宪法、法律(包括法条及其用语如概念、连接词等)应有含义所作的阐明,是对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法律实践和社会现实,把法律解释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法律现象或制度加以研究。首先分析了法律解释的概念及分类,试图阐明在法律解释中存在的理论混乱,界定我国法律解释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讨论了我国立法解释的意义和作用,肯定立法解释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此后重点分析了司法解释的问题,提出: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和法官(审判组织)在个案中适用法律时所作的具体解释。各级地方法院不应层层制定地方性的司法解释文件,以避免行政性管理对法官审判权的侵蚀。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具有授权立法性质和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规范性司法解释的功能难以被判例所取代,但在继续完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判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亮 《法制与社会》2011,(33):87-88
卡特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垄断行为,如何有效打击卡特尔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由于卡特尔都是秘密协商,证据难以被发现,因此反垄断执法机关发现并查处秘密卡特尔的难度很大。为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宽恕政策以鼓励参与卡特尔的经营者主动告发。我国《反垄断法》第46条第二款也引入了此项法律制度,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宽恕政策仍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就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文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这部法律总结20年来的立法经验,对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以及适用与备案等问题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立法活动,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立法工作效率,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制定《立法法》的必要性一方面,立法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我国宪法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  相似文献   

19.
《证券法》第47条规定了短线交易归入制度。该制度源于美国法,乃是试图用一种粗略而实际的方法,威慑短线交易人,以达到阻吓和预防内幕交易发生的效果,而不论交易人是否的确从事了内幕交易。然而,通过文义解释、扩张解释和目的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对该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该法条立法疏漏明显,不仅无法实现其立法目的,而且缺乏法律规范应当具备的严谨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故建议废止该项意图作为内幕交易之补充规则的短线交易归入制度,让内幕交易人及其他证券不当行为人回归内幕交易制度或其他相应法律规范的规制,以严肃证券法制,还市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与法治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对于正确实施法律和弥补立法粗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现行法律解释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均与法治存在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律解释的法律依据的规范性程度差;在法律解释主体方面存在立法解释和检察解释,行政解释权过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