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鲁木齐机场上送行的那一幕最让人难忘,许多孩子都流下了依依惜别的眼泪,大男孩转过脸去,摘下眼镜悄悄抹去泪水,大人们的眼圈也红了。这是仅仅在新疆活动了5天的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的同学和老师们在和新认识的新疆朋友们告别,短短的几天他们已经结下...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26日至29日,顶着炎炎烈日,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交流团一行118人来豫参观学习。以郑州为中心,去开封,赴洛阳,最后抵达中岳嵩山少林寺,一路风尘仆仆,行程数百公里。“没想到河南现代化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没想到河南浓缩了中国历史的沧桑,没想到河...  相似文献   

3.
接受记者采访时,定居温哥华23年之久的陈先生平静地回忆起一段往事:宋庆龄抗战时在他家地下室躲藏了几天。1938年6月14日,为支援抗战,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宋庆龄在香港主持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保盟”致  相似文献   

4.
易靖茗 《台声》2014,(4):62-66
<正>3月,初春的北京仍寒意袭人,树木萌芽,静待苏醒。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支特殊的团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的成员,这些打扮时尚、举止优雅,看起来只有40出头儿的美人儿们,有谁会想到,她们年龄大都在60至80岁之间,最大的已82岁,都是"奶奶级"的人物了。3月6日至13日,以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主任陈富美为团长,由全国台联组织、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承办、台声杂志社协办的"海峡两岸旗袍文化推广交流团"赴台参访团一行40余人,应台湾中华旗袍文化推广协会之  相似文献   

5.
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精髓的唯美诗句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源自于中华历史文化名楼,寄情于中华历史文化名楼。登上黄鹤楼,人们能感受"日暮乡关"的离愁;登上岳阳楼,人们能领悟"先忧后乐"的情怀;登  相似文献   

6.
叶舒宪 《探索与争鸣》2023,(10):14-17+177
<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1)本文拟从文化文本论视角出发,通过解析中华文明上五千年的“攻玉”经验,诠释下五千年“君子温润如玉”人格理想的由来,探寻儒家温柔敦厚教育理念的史前基础和中国式人文化成理想的原型,从大历史观的深度诠释中华“和平”基因的发生奥秘。  相似文献   

7.
杨丽珍  徐波 《台声》2010,(5):20-23
<正> 4月14日至18日,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名誉会长、知名律师许文彬等一行13人,应全国台联和河南省政协邀请,专程来豫参加"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领导人——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出席了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副会长史茂林全程陪同许文彬一行参加了大典及在河南的参访。  相似文献   

8.
冀增民 《台声》2000,(11):41-42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第一副主席王津平(右)向河北省台办赠送“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锦旗。(左为省台办副主任郑汉光) 7月 15日至 22日,来自台湾 8所中学的中学生和北京、承德、唐山、秦皇岛 4市的 350名中学生,举行了冀台青少年燕赵文化活动周。期间,他们访问了北京、承德、秦皇岛和唐山,进行了 5次座谈交流, 7次联欢活动,双方之间加深了了解,沟通了情感,建立了友谊。台湾的中学生表示, 8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得到了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这次活动,使大家能躺进母亲的怀抱,认识母亲,确实不虚此行。 “我醉了,我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夸大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而忽略社会实践的深化、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性,就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做出正确评估。因为,当社会结构成为历史进步的桎梏并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历史地提出相应的实践任务时,就会使文化价值系统本身的矛盾和冲突激化而酿成价值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运动才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任务,全面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全会的召开必将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中华文明之问”,期待国人做出“第二次之大贡献于世界之进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华文明之问”作出了新时代的庄严回答。  相似文献   

12.
卓兰 《台声》2018,(20)
正李忆含李忆含,195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本科、硕士、博士皆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不断地在艺术学、艺术创作领域里追求上进。现任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灵·上居——东方美学思想讲堂理论指导老师、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慈济大学台北社会教育推广中心书画讲师等职务。李忆含秉持着"古今精神转化""中西思想汇通"的创作理念,在人文、自然、省思文明现象、体验生命根源等题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