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溪 《人民论坛》2010,(5):90-91
中国古代的治吏惩贪是约束制约权力,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也是制约权力,但两者性质不同。法治国家的建设成败也取决于对权力的控制,取决于对各级官吏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当权力与法治的关系谐调,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就加快,反之,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受到阻碍,延缓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将会给予官吏以重权、要权,同时为了防止官吏权力的过度膨胀,危害自身统治,又制定了样式众多、惩处严厉的法典对官吏进行约束,这就是所谓的重典治吏。研究我国古代重典治吏的经验,深入探讨其定位、价值归属与特征,对于当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世智 《人民论坛》2014,(6):111-113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将会给予官吏以重权、要权,同时为了防止官吏权力的过度膨胀,危害自身统治,又制定了样式众多、惩处严厉的法典对官吏进行约束,这就是所谓的重典治吏。研究我国古代重典治吏的经验,深入探讨其定位、价值归属与特征,对于当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和法治已经耳熟能详的今天,认真反思一下我国法治建设的民主动因,不仅对于民主建设,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法治是民主的内在要求。从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看,民主对法治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表现。在现代人民民主社会中,从人民权力到国家权力的行使有多个环节,人们不可能行使国家权力,只能通过代议制机构委托政府行使。为了保障人民主权,就需要有法律制度来规范权力的行使,使权力的行使不违背人民意志。法治就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民主的法律制度。第二,法…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2,(11):45-45
苗勇在2012年10月10日在《法制日报》撰文《笼子和法治》认为,如果把法律比作是一个笼子,这个笼子里关的是权力还是老百姓,法律的属性就会发生本质变化。法治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强有力的约束,而并非在于对老百姓的统治。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有丰富的法律文化,但是没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在于:依法治权、依法治吏。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18项法律,立法的进度是空前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很多。权大于法、言大于法、情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虽然事例都是个别的,但是"恶例传千里","一例足以败法"。这败坏了国家的法制形象,动摇了人们对依法治国的信念。国家的各级官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指挥权、决断权、处置权、裁判权。国家公仆权力的行使,必须有  相似文献   

7.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点评:这句话是说,以私心治国,国必乱;以法治国,国必强。韩非子可谓是中国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思想的古人,然而在封建君主国家,他的思想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不过今天,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已大大加强,法律、法规、法纪意识已经空前普及,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8,(16)
正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  相似文献   

9.
正职权法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也是行政法治的基础。职权法定就是关于机构构成和法律地位以及职责权限法律后果的明晰,核心是保证机构和人员充分依法履职并只向法律负责,包括机构、人员编制、职级岗位、薪资待遇、物质保障、职权与职责、权力行使与责任追究程序等的明晰和具有上位法的法律依据。黄岛综合行政执  相似文献   

10.
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唐盛世吏治的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是王朝的统治基础,大凡盛世,无不把整饬吏治,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各级官吏的言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与控制,以法治吏,作为政府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纵观汉唐盛世的吏治得失,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东西,如通过“治吏”达到“治民”,重视吏治制度建设,通过建立选官任官制度,建立有效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倡廉惩贪,这些对整饬吏治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石性原则。中国封建社会既无规范意义上和制度层面的罪刑法定 ,也无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罪刑法定。中国封建社会里 ,类推比附制度的存在 ,封建法律体系阶次性、明确性 ,民间法的存在 ,君立的绝对立法权 ,礼刑互用 ,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绞合在一起 ,是中国封建社会设有形成规范层面和缺席层面罪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刑事和司法上的主客体思维 ,围绕儒家“礼治”来制刑、量刑和用刑 ,封建统治者在法价值上重秩序、轻权利 ,罪刑关系上的功利主义和刑法工具立义 ,对实质正义的过分追求和迷恋 ,公法文化的强盛和私法文化的贫弱 ,社会本位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封建司法官吏在规则内无自由裁量权和规则外无限自由裁量权的“角色冲突”,刑法主观指向无限性与文本客观涵盖的有限性的矛盾与不谐辱因素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没能形成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12.
厘清法治的对象问题是当前我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在"法治国"的概念中,"国家"是法治的当然对象,在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国家、政府、社会三大对象中,法治"国家"是关系全局的重中之重。分析"国家"的本质可知,权力是"国家"的真正核心。作为法治对象的"国家",根本任务是将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经由人民制定的法律实现权力的法治化,即:将权力的设定、赋予、行使、监督等权力运行全过程都纳入法治之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治程序治理权力及与权力相关的事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吏”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权是官吏的灵魂和内核。欲治官必治权。因而,治官之务在于制权。一、省官是制权的先务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农民负担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太多。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先务”。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针对农民负担问题而言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省官既是养民之道,也是治国安邦之道。省官必须精简机构。庙多僧多。机构多公职人员也就多。省官先要撤庙。庙不在,僧无留。要下决心撤并那些重叠的机构,撤消那些因人设庙的机构。省官必须控制编制员额。机关编制不…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克创造性地提出法治的核心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他认为对个人自由权利最大危害是公权的滥用,因此政治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这种先进的制约公权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立法活动。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当时,引来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下可好了,国家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权利,也要承担赔偿责任。它的里程碑意义在于赋予了公民向国家追究责任的权利,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行使也将起到警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欧转型时期的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法治是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实质法治是超越实定法的法治,表现为人的尊严和正义具有对包括立法权在内的国家权力的约束功能。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在东欧转型时期的违宪审查中存在紧张关系,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法制文明的内涵中国是一个地处东北亚大陆,资源丰富的内陆性国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以宗法家长制家庭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以儒家纲常伦理学说为统治思想,以皇权神圣的专制主义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饶有特色的中华法制文明的内涵。1.从先秦的法治思想到封建法律中的罪刑法定先秦时期作为显学的法家学派提出了法治思想。韩非子说:"治民无常,唯以法治"。商鞅说:"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言不中(合)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能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更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02,(11):46-46
高卫宏撰文指出,司法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具有扩张和滥用的倾向,所以必须加强监督和有效制约。加强人大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工作是积极行使人大的法定职权,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将司法权力的运作纳入民主与法治轨道的必然要求。针对人大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在现阶段应重点探索和尽快建立健全如下监督制度:1.设立人大监督委员  相似文献   

18.
姜方利 《求索》2007,(9):101-103
行政垄断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文化背景,具体表现为人治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的滥用、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等几个方面,这些法文化因素共同促使了行政垄断的产生。为此,必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权力滥用到权力法定、从官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等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主要思维,文章以探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为目的,以目前党政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律信仰、权力行使过程中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处理好守法与能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警察权力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警察权力的核心是刑事侦查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以人权保障为本位的"警察公民主义"价值观已经渐渐取代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的"警察国家主义",现代法治社会中警察权力的设立旨在保护公民的权利。在刑事侦查中,警察权力的行使应当在民法的框架内,否则很容易侵犯公民的民事权利。民法是众法之基,欲治公法必先治私法。人民警察需要学习民法,准确把握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牢固树立权利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