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民主政治意识,有利于维持农民的政治热情,有助于引导农民的政治参与,从而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08,(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民主政治意识,有利于维持农民的政治热情,有助于引导农民的政治参与,从而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月柱 《理论文萃》2005,(3):4-6,64
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为了维护与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方式和渠道来参与或影响整治过程的行为。中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还有不尽人意一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及改进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做法。这些做法带有明显的“务实性”特点。对之进行理性总结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推动其深入开展。 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走了一条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实践中启发农民觉悟,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的路子。这几年,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确定了利益目标。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它也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直接…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政治参与程度是中国农村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农民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对此问题,应从新的视角作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农民政治参与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松友 《探索》2011,(5):58-62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农民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总体较低,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衍生并扩大、政治参与不平衡、参与主体分散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中的农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政治行为,亦为农民政治参与行为,是指农民为了表达、维护和增进个人或集团的利益,按照一定的方式参与政治过程以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农民多人参与政治过程的行为,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其包含两类不同性质的政治参与行为,即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无序政治参与。在无序政治参与行为中因其行为法律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亚类型,即合法失序行为、违法失序行为和暴力犯罪行为。不同的政治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序政治行为与无序政治行为之间的转化、无序政治行为中各种亚类型政治行为之间的转化,均依据一定的条件发生。对不同性质的农民政治行为,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农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呈增长趋势,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为农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产生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根据“政治系统论”的观点,当前农民无序政治参与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的总体环境不优、参与主体农民的政治素质不高、政治输入渠道不通畅、政府责任缺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村民自治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村民自治中,行贿、故意报复、群体性暴力抗议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现有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和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等,因此应采取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等措施,逐步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同票同权视阈下的农民话语权实现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票同权"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参政权利的尊重,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和渠道,有助于增强农民话语权。但是从形式上的增加分量到农民群体真正融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仅因为造成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还因为在"同票同权"的时代下,农民话语权的实现还有赖于许多因素:有赖于"同票同权"从官样文章走向现实操作层面;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强势群体的共识;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农民的主体性意识;有赖于农村政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在体系、过程、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影响。在体系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政治社会化、权力社会化、政治机构的分化;在过程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决策规则和过程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提升政治体系的实际作为。  相似文献   

14.
农民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阶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居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就总体而言,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消极的政治参与。提高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推选农民思想更新,还要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以相关制度为保障,并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道国 《世纪桥》2008,(8):29-30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的效率是促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村民自治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简要分析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以及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期,湖北省竹山县委通过调查研究和组织引导,使该县各村普遍成立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协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协会设会长和秘书长各一名、理事若干名,由村民分别从德高望重且本人愿意义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农民党员、本村知名人士和回本村定居的离退休干部中推举产生。目前,该县共建立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协会136个,60%的村民自愿成为协会会员。工作协会由于群众基础广泛、工作方式灵活,  相似文献   

17.
《思考与运用》2006,(7):50-52
中国的问题首要的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首要的是思想问题。关注农民思想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石柱现有农民42.53万人。随着农村形势不断变化,农民思想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全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研究是20世纪上半时期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科学的一个范畴,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和政治发展水平的标准。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从民主和平等的角度看,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决定着我国政:冶参与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基石,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今我国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系列的参与障碍,严重背离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初衰,需要从思想、制度等各方面去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唯实》2010,(5):55-59
乡村社会治理,实质上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的发展模式。但在农民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当前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极大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