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芳  李国春 《工会论坛》2004,10(5):92-93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理论决定了现行法律法规将营业执照的颁发视为企业法人成立的标志 ,但现行司法实践又认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至其注销登记前 ,企业法人主体未消灭。这一矛盾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混乱。这就要求在理论层面上重构企业法人主体产生和存续的标志 :将企业法人的登记与营业执照的颁发分别作为企业法人主体权利能力的获得与行为能力的获得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当其在法院涉讼,则会出现若干难以处理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首先,关于诉讼主体问题,从程序上来讲,它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其次,对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确定相关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再次,关于清算责任问题,包括从清算主体问题、清算程序问题、清算责任的性质和构成问题、清算责任的例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相关法律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在市场经济中已屡见不鲜,给法院、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本文讨论此类企业涉讼时出现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法律问题,以期对审判实践中执法的统一和完善企业法人管理的相关法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中对《合同法》52条第(五)项的强制性规定进一步限定为效力性强制规定,但却未对效力性强制规定作出进一步解释。从分析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形式及实质双重判断标准入手,进而分析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公司在注销其法人格之前必须进行清算,以了结公司存续期间的法律关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只是导致其强制解散,使公司由业务经营转为清算。在公司办理注销登记之前,其人格依然存续,并以其名义参与诉讼。承认公司清算中法人格符合股东有限责任和公司财产独立的公司法理论,有利于维护公司、有限公司债权人和股东各自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 ,民事主体资格是否也随经营资格同时终止 ,其诉讼主体资格如何确认以及民事责任如何承担 ,目前这些问题尚没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明确规定 ,因此当前理论界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多争议 ,各地法院作出的判决也不尽相同 ,这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 ,体现法律统一性的原则不相适应 ,亟待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统一认识。本文试从审判实践的角度谈谈个人看法 ,以期对当前解决此类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无效,但某些情况下其私法效法应当受到保护.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理论按照研究进程可以分为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原则与例外、取缔规定与效力规定、取缔规定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物权变动登记的效力存在对抗要件主义和生效要件主义之别。在分析两种立法例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我国物权变动应采取与船舶物权变动相同的立法模式,即应采取对抗要件主义立法,并对我国《物权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通常因司法实务中一定的思维模式而不被关注,但是法条又不禁止,这不免让研究法学理论的人们产生种种疑问:究竟是一定无效?还是视不同具体情形而定?为何不能确定无效?其背后又是怎样的问题?实际上。研究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明确强制性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在各种强制性规范中,我们亦需确定不同类型规范的效力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能简单认为违反了强制性规范的行为即为无效,并试图提出了一种理论,借以将强制性规范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分别判别违反这些规定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事业单位是由单一的主体即国家举办的服务于特定社会公益目标而设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的国家登记制度必要性不充分,宜改为备案和公告制度。对于有的事业单位一方面被事业单位登记部门认定为事业单位法人,一方面又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企业法人的“双重法人”现象,应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企业法人名称权性质与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定企业法人名称权为人格权已演变为学界的思维定势 ,但人格权无力载负企业法人名称权所具有的直接厚重的财产利益 ,兼出自企业法人名称权特征及迎合国际潮流的考虑 ,宜将企业法人名称权纳入知识产权领域给予对待。企业法人名称权可否继承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可是有些学者偏偏混淆了企业法人名称权的主体 ,抹杀了企业法人名称与企业法人名称权的分界 ,以致得出不适当的判断 ,因而还是有探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未成年人也频繁地参与民事活动日益。我国现行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中没有完善的规定,由此民事纠纷而引发的民事案件日益增多。建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线为7岁,细化规定行为能力范围,增加有关欺诈手段订立合同的条款,赋予追认权。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即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但我国许多改制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之所以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得到改造,相反近几年却发生了大幅度滑坡现象,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人人格基于人的伦理性,与自然人不同,法人人格的确立基于经济的原因。由于法人不具有伦理性,法人人格权同自然人人格权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承认法人人格权是对民法人文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将促进政府工作的一系列改革,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之际,正确界定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性质,分析改革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必要性,总结《行政许可法》的亮点与实施阻力等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德国现行刑法典与判例对法人犯罪皆持否定态度 ,但学术界对法人有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观念也已得到广泛承认。本文通过探讨德国法律制度对法人处罚规定的得失 ,指出法人犯罪肯定论虽然日益受到重视 ,但在和刑法理论的调和上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从正面肯定法人的犯罪能力的基础上 ,探讨合适有效的制裁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理论对于支配权、请求权的划分 ,主要是针对物权与债权 ,而“支配”并非人格权的主要权能和基本特性 ,且生命权、身体权以及健康权的主要目的仅在于抵御他人的不法伤害 ,故其不属于支配权。而名称权、肖像权中的确存在某些支配性质的权能 ,表现为自然人对其名称、肖像在一定范围内的使用和利用。隐私权所保护的个人私生活秘密的范围和强度 ,要受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以及社会观念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两会期间,"人口准入制"的提案引起众多争议,无论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还是法学界都对此都争议颇多.文章从法学的角度,从正义、自由、平等等法的价值对此提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