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瞭新 《政府法制》2009,(16):40-41
进入5月至今,我国一些地打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各地处置手段不一,社会反应不一。接受笔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从去年开始,尤其瓮安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执政能力建没,高度重视在拭层具体执政行为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多个部门直接培训县级干部,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主要归结于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本文认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导致基层政府权威缺失的主要原因则可以归结为基层政府的行为失范。同时,部分农村出现"大宗族,小政府"的现象,"长老会"以及乡村"能人"成为农民群体权威的集中者,这些地方权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权威。本文拟从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角度来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权威缺失的原因以及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仍然会以有限范围的孤立事件而存在。因此,如何防范群体事件的发生和科学地处置已发生的各类群体事件,成为考量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朱全宝 《行政与法》2012,(2):100-103
农民群体性事件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正在向着多领域、多角度方向展开和延伸。但农民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本质仍是权利问题,因此,要研究该问题就必然要对它进行宪法上的界定,进而寻求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宪法根源,最后从宪法高度找到应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安徽池州、四川达州、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的研究,总结出群体性事件主要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暴力化、仿效性,主体多元化,处置难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基层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性迟钝”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加大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措施来应对日渐频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吕锋 《当代法学》2011,(3):157-160
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手段,不断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公安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需要.通过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六项机制",从而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肖文涛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6期上著文《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说,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相比,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点是:数量上呈现出阶段性高发、频发的趋势;参与主体愈益多元化;其所涉及的领域集中在农村征地补偿、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等社会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对于群体性事件可以借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思想来进行应急管理,所谓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望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模、参与人群等表征来进行观察,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闻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类型和危机程度。"问诊"则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通过沟通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诊"确定群体性事件的症结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袁媚 《法制与社会》2010,(2):181-181
本文概括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了基层政府应对能力的不足,并就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琴 《法制与社会》2012,(28):240-24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发,其中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在2000年后超过了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如何解决农民群体性事件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试探讨弄明群体性事件中的法治理性.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涉法事件的法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突发的过程,群体性涉法事件在现阶段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社会转型、行政行为违法、群体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政府权威弱化等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本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复杂性以及过激性。对群体性涉法事件的解决,法律手段意义重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救济体系,才能从源头上规制群体性涉法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程革  朱小贞 《中国司法》2008,(12):109-111
拖欠打工者的工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群体性欠薪事件危害性则更大。群体性欠薪事件普遍具有矛盾对抗激烈、组织程度强、涉及主体面广、处置难度大、影响广泛等特点,处理过程和结果很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群体性欠薪事件能否做到快速、有效、合法解决,已经成为体现政府行政效能水平、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下,较为成功地化解了多起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在公正、诚信、法治、民主等方面,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破解群体性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应从政府的执政理念、建立回应型政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健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有特定的社会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处置不力应对乏术的表现;从调研中得到的部分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结果信息分析:行政决策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事件时失误比较大,粗心大意,控制群情不办,导致严重的财物毁损事件发生;构建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行政决策机制,演练预案,比对落实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各种矛盾很容易激化,从而诱发各种群体性事件。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本文主要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缘起、城市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更好地加强城市治安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屠翩翩 《法制与社会》2012,(23):164-165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隐患.在现实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常与政府正义与否存在密切的关联,同时,政府正义也成为能否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条件.只有从政府行为、道德和制度三方面构建来保障政府正义,才能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将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格局,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日益增多,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就可能引发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加强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赴浙江省调研乡镇人大工作,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乡镇人大建设,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加强人大系统建设的政治自觉,对广大基层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鞭策和鼓舞.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群体性骚乱属于群体性事件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特殊的动员方式、组织化程度低、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没有直接利益诉求作为其主要特征;民众不满情绪的酿积与地方政府管治水平较低是转型期群体性骚乱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有效防治群体性骚乱事件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从体制上消解民众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要强化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骚乱事件的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四个"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公共事件高发,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大多发生在县一级,维护社会稳定也要靠县一级党委、政府."郡县治则天下安",提高县一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巩固执政基础,夯实执政根基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