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战略家、观察家及国内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不同的预测,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1993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以及1993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世并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以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的面貌出现。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极限论。1994年,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亚…  相似文献   

2.
德国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论中国改革德国左派知识分子,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宏观调控的改革政策,是可行和有前途的。他在1993年发表了《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中国是苏联道路的替代方式吗?》一书,根据他所认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季刊》1993年第135期发表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院副教授巴里·诺顿撰写的《经济学家邓小平》一文,对邓小平自解放以来的经  相似文献   

4.
《前线》2000,(7)
美国《中国经济评论》1999年9-10期刊载了美国联邦贮备委员会经济学家约翰佛乃德(JohnFemald)先生题为“增长、改革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文章,对中国能够抵制住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以及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二十年前,当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时,中国还是一个相当贫穷的国家,是改革给中国带来了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正如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劳伦斯·劳山urencelnu)和他的同仁们所指出的,中国走的步子看起来似乎很小,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根本性的;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瑟夫·…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兰格是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问题的波兰经济学家。1936年到1937年,当时旅居美国的兰格发表了著名论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设想。兰格设想的模式并不是为了当时正在运行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是为了回答德维希·冯·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者的攻击。米塞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找到组织资源分配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即生产资料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事件     
本文译自比尔·布鲁格著《中国:解放和改造,1942—1962年》一书第9章“彭德怀事件”部分。该书由美国巴恩斯·诺布尔书店1981年出版。比尔·布鲁格是澳大利亚弗林斯顿大学高级讲师,还著有《中国从激进主义到修正主义:1962—1979年》、《“四人帮”以后的中国》等书。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 “武汉·中国光谷”正式启动。这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各种新闻媒体竞相对“武汉·中国光谷”作了大量报道。美国著名的《光波》(LIGHTWAVE)杂志在2000年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 inVeb len)是制度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899年他出版了代表作《有闲阶级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后又先后出版了《企业论》(1904)、《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21)等。这些著作使他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中以制度批判而享有突出地位,尤其是1927年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正统经济学无法自圆其说,人们对凡勃伦开创的制度经济学派开始更加关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奇逊(Geoffrey M. Hodgson)在其《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中指出:“在两次大战之间,制度…  相似文献   

9.
1991年深秋的一天,九江市外办翻译张军告诉我,他已将美国老人雷鲍尔夫妇写的《再访中国》一文译出。我遂从张军处取来署名为穆丽尔·切尼、鲍罗·切尼的《再访中国》的文稿,急切地翻阅开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力配置走向市场化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劳动经济学》一书作者理查德·弗里曼在1995年提交的一份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程度如何?》的研究报告中,从改革以来中国劳动力配置和报酬支付方式与正常市场方式的接近程度。中国经济中决定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分别是:58岁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61岁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和58岁的退休教授迈克尔·斯彭斯。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中国人三书》(美)阿瑟·史密斯等著“认识你自己”,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而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了解你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性《。中国人三书》汇集了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中国人气质》、日本近代中国史研究专家桑原藏《东洋史说苑》、中国近现代文化怪人辜鸿铭《中国人精神》三本研究中国人的著作。其中《中国人气质》被誉为“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的权威性传世之作”,通过阿瑟·史密斯的眼光,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诸多习性,而《东洋史说苑》则是作者史学研究的论文集,提供宽广的历史视野的同时,呈现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生态经济是贵州富民强省的好思路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首创的。1987年,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从我国实际出发涤,主编了《生态经济学》,为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与传统的一些经济理论比较,有如下特点:一是强调生态环境是生产要素,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在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相关表述中常被使用.实际上,虽然中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方针等,含有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但长期没有明确使用过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 据经济学家董辅礽回忆,1980年在美国召开的中美经济发展战略抉择讨论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第一次参加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国际研讨会.1981年董辅礽发表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战略问题》《谈谈经济发展战略》等文章,可能是中国有关经济发展战略最早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提起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常吃败仗,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太精确。弱国不一定都打败仗,而强国也不一定都打胜仗。当时中国的国力如何呢?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6.
李彦亮 《理论学刊》2004,(11):103-105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1.知识经济的产生。 1912年 ,熊彼特指出了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973年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 ,首次提出了“后工业社会”一词。他指出“前工业社会依靠原始的劳动力并从大自然界提取初级资源” ;“工业社会是围绕生产这个轴心并为了制造商品而组织起来” ;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的 ,其目的在于社会管理和知识革新与变革 ,这反过来又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结构”。 1979年 ,贝尔将“后工业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1986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须向中国学习美国左翼学者、新社会运动活动家罗伯特·韦尔在19947-8月合刊的《每月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中国和美国的人权与误区》的长篇文章,详细评述了中美两国人权观念的差异,着重论述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误区,认为美国在人权方面...  相似文献   

18.
原苏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撰写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是苏联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我国过去采用过的政治经济学教本。该书作者列·阿·列昂节夫(生于1901年)是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在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9.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而在创新过程中不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主义就会失去质的规定性。因此,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创新的含义和指导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创新的内涵“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做出明确论证的,他所使用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  相似文献   

20.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瑞斯(Jams.Mirrlees)为北京一些大学的师生们作了题为《失业———经济与政策》的专题报告。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莫瑞斯多年来曾经对各国的失业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他的结论是:“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