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局部不时发生,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变得前所未有地复杂化了,如何进行有效地协调成为一个难题,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力求在进行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理顺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若干原则与思路。 一、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可能性分析 在设计、提出和实施利益关系协调的方案时,应该首先进行可能性分析,消除人们心中存有的疑惑。这样,才能使协调手段具有充分的依据,确保社会稳定与效率统一的真正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利益群体矛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劲松 《理论导刊》2006,3(6):49-52
对利益群体矛盾的分析是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当代中国由财产与收入差距、地域与空间差异、社会劳动分工差别、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等所引起和表现的几对重要的利益群体矛盾,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多层次的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变化呈现利益诉求明晰化、利益联系市场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经常化、利益心理失衡化、利益变动持续化八大趋势。根据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和新内容,本文尝试性提出了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协调的突破和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论述中,摆在首位的是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个基本点。一、党要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先锋队”,首先是要科学地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流通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等,另一…  相似文献   

5.
段勇  王薇 《学理论》2013,(18):33-34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快速推进,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在利益主体、利益博弈、利益心理、利益变动等方面均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是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种种社会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握发展的实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统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介质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聚昌 《理论探讨》2007,1(3):69-74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有一个历史的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介质结构在起作用。介质结构有两项内容:由生产力或其发展产生的新的利益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资源配合组织的经济有效性原则。这两项内容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特定组合,既决定了生产关系及其变革方向,也同时规定了这种生产关系得以存在和再生产自己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从生产力发展中析炼出介质结构,有助于用唯物史观回答当代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公平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行路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发展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阶段。新中国70年,我国生产力实现了巨大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化,也要求对外开放走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开放。新时代高质量对外开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世界历史进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阶段、对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并且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表明,提高党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已成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利益多元化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利益分化并形成多元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重大社会变化,这一重大变化将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影响。政府的决策,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增进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上,所以仍然是一个利益的问题。经济利益的分化和多元格局是我国各级政府决策所面临的新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大大地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才能使我国的决策适应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复杂变化,合理地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社会利益,调动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有效地遏制利益分化和多元格局的负面效应。否则,这种负面效应将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同处于大变动、大改革的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在我国它是一个当权的、统治的、执政的阶级的组织。国家的国体是由这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决定的,党的党性也是由这个阶级和利益决定的。利用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把中国工会办好,无论是对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还是对促进世界和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伴随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结构、知识结构、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当代工人阶级在理论上、实践上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运理论和实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文就如何认识当代工人阶级和做好工会工作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是相对应的概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相对应的概念。传统的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产业工人。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取  相似文献   

14.
郭彦森 《理论探索》2008,3(3):25-27
改革开放以后,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邓小平就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进行了成功探索.其主要思想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这些思想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更加迫切,尤为关键。只有坚持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破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就需要解决好制度体制的创新,就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群体,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协调好各个社会成员的多重关系、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16.
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玲利 《理论导刊》2005,(11):47-49
社会和谐,核心在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之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勤 《行政论坛》2006,(2):20-23
加强对权力和利益的整合,实现权力共享与利益的分享,提高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地方政府应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建立整合利益关系与权力共享机制,发展多元的社会结构,使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由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向网络综合治理转变,从而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建立健全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性问题的突出所决定,归根到底是由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现代社会科学正在不断地摆脱它的落后性和非科学性,走向成熟,越来越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示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和趋势c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把科学技术片面理解为自然科学,从而忽视社会科学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社会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一、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马…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国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的社会变革因素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又一新的历史阶段,80年代开始的社会结构转型进一步加速,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深入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主题。1992年后中国社会生活主要领域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进入了新阶段,无疑,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组,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物质利益关系之间摩擦和冲突尤为突出,做好它的调整工作更显得重要。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把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