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叶坚 《群众》2006,(3):7-8,16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和“四个优先”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江苏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由…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十六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拟用20年把安徽建成生态省,以期摆脱环境与发展双重压力,使欠发达的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先进地区经济水平。生态省的概念和内涵何谓生态省,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依笔者理解,生态省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依靠科技进步,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在省级行政范围内建成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省其实是生态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延续、拓展和提升,只是内涵更丰富,涵盖面更广。然而,生态省建设又不同于生态环境建设。前者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国发[201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为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引领示范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5.
绿色浙江和生态省建设不是仅仅追求绿化覆盖率等少数几个指标,而是要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经济更加发达、生态人居更加和谐、生态文化更加  相似文献   

6.
《政策瞭望》2014,(6):1-1
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并着力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早在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浙江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之后的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后,习近平同志系统研究和阐述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意义、良好条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努力把浙江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制定《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具体部署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十大重点工程”.开展“811”环境治理行动,明确努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的目标,并将生态省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工作目标责任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类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2005年上半年,浙江连续发生东阳画水、京新药业、宁波北仑、长兴煤山等多起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习近平同志及时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同?  相似文献   

7.
6月20日,我应邀参加了安徽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初稿)》专家咨询会。在会上,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于1986年开始,倡导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提出人类应该选择一个面向未来的绿色文明社会模式,着手建设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村、以生态企业为核心的生态城市,进而  相似文献   

8.
我省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不断推进生态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我省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柳树滋 《新东方》2001,10(6):11-15
1999年以来,海南、吉林、黑龙江等省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这里有必要对生态省概念的理论内涵即生态省建设的理想目标作深入的探讨。生态省应是生态环境质量领先的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省、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省、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绿色GDP最大的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省和人民生活质量一流的省。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3,(11):18-19
近年来,浙江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以环境污染整治为突破口,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要求,构筑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战略目标一脉相承,美丽蓝图正在画就。  相似文献   

11.
许佐民 《今日浙江》2011,(13):46-47
2011年6月30日是浙江首个生态日,它开创了全国省级设立生态日的先河。生态日的建立,是我省生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03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8月,指导全省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正式下发。  相似文献   

12.
6月2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马淑洁副省长在会上讲话指出,自生态省建设试点得到批准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省建设工作,省委已经把生态省建设列入省委工作要点,省政府把生态省建设列入十五计划目标。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大系统、大环境的观念,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省建设工作。马淑洁副省长强调,要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要求,坚决实施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破坏和恢复、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制度。15度以上的坡地要逐渐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00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浙江的重大战略,2003年8月,省政府印发《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省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去年以来,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手段的循环经济在全省全面兴起,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循环经济就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今日海南》2006,(3):13-13
海南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订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文明生态村就是生态省的一个重要细胞。2000年9月,我省立足本省实际,结合贯彻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2002年4月,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力争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实现我省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五年多来,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推动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海南从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开始,近十年的生态省建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6.
沈泰言 《今日浙江》2012,(12):38-39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新期待出发,持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力度,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义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特别是主政浙江期间对如何建设生态省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强调生态省建设要依赖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主体",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三大动力"和教育、法律、政策、技术"四大保障"。他的生态省建设理念蕴含了以人为本、生态正义和生态民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学习习近平关于生态省建设的理念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实现绿色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4,(21):29-31
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摘自《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9.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义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千意见》中,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先行先试。建立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就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义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