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是     
《南风窗》2013,(16):18-19
图说理解"80后"人事薄熙来被提起公诉7月25日,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薄熙来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  相似文献   

2.
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未成年被告人在庭审中翻供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显得比较突出。为了切实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证实犯罪,打击犯罪,达到教育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本文拟就未成年被告人庭审翻供原因、认识及工作中的重点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纯粹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这一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主体,在享有诉讼权利保护方面,较之成年人并无独到之处。建议在刑事庭审程序中构建心理援助权这一特殊诉讼权利,即在庭审前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向法官提供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评估报告,帮助法官挖掘被告人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提供量刑参考;并使法庭教育指向性明确,切中要害,触动心灵,有利于对被告人的帮教工作。同时,在庭审过程中通过法官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共同对存在心理障碍的被告人进行适当心理干预,最终强化被告人的认知、自控能力,预防其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运用简易程序中应当注意庭审中公诉人缺席、庭前调查未成年被告人经历的主体、简易程序启动上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选择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诉法修正后,庭审方式将由法官为主的纠问式改变成为以检察官为主控、律师为辩护的控辩式.如何在新的庭审方式下继续保持对少年的处理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以保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自身特点,有许多新的问题亟需研讨:一、关于庭审教育阶段是否予以保留的问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30条的规定:“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后,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可以进行庭审教育,公诉人和诉讼与人可以困绕下列内容进行发言:(一)教育少年被告人正确对待审判;(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需要。未成年被告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均尚未成熟,对此通过审判组织的简化、诉讼主体的简化、庭审程序的简化、审理期限的简化,从而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创伤和压力,缓和庭审气氛,缩短未决关押时间,以减少未成年被告人  相似文献   

7.
量刑答辩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中适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具有其特殊性,所涉及到的量刑因素,除法律规定的以外,还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也较成年人更复杂,量刑幅度较成年被告人更不好把握;同时为了有利于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比例较高。如何在量刑及适用刑罚上更有利于教育挽救未成年被告人,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未成年刑事案件庭审中适用量刑答辩,既必要,也可行。  相似文献   

8.
少年法庭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司法保护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被告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在受审时特别需要有专门的司法保护。为此,少年法庭需要精心设置庭审教育方案,精心选择教育主体,精心组织教育内容,应当广泛采用简易审判程序,大胆试行暂缓判决。  相似文献   

9.
成银  袁章午 《法制博览》2013,(9):136-137
简易程序新规定优化了检察公诉资源的配置,维护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兼顾了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简易程序的适用,在案件审查、量刑把握、庭审程序变更、出庭模式等方面对审查起诉人员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0.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参加。简易程序案件的出庭要重点对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和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如何贯彻简易程序案件出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完善办案机制、简化庭审程序、加强对审判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新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那些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是否完全适应控辩式庭审当庭质证的模式,这一模式对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不出庭质证对案件庭审的顺利进行和判决的正确性、公正性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如何消除和减少这种影响等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体现立法精神,控辩式庭审中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以有条件地不当庭质证为妥.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当允许未成年被告人提供能够证明自己具有良好品格的证据。一般情况下应排除未成年人不良品格证据.但也有例外: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成为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时,可以采纳;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能够证明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与犯罪有关的其他事实时,可以采纳;未成年被告人证明自己具有良好品格时.控方可以提出证明该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未成年被告人作为污点证人时,其不良品格证据与未成年被告人口供的真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宋盈 《法制博览》2015,(7):93-94
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并与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不冲突。综合法的滞后性,其有适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适用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并需在程序上予以限制。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是推动我国法治进步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法院在审理张春浩等被告人抢劫、流氓一案时,发现M带避孕套“钓鱼”,被钓的姑娘有10多个。M供认后,又以“吹吹牛”予以翻供,故检察机关对M没有以流氓罪予以起诉。为做到对人犯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15.
于杰 《法制博览》2013,(1):21-22
被告人翻供就是被告人在法庭审理时推翻自己在侦察机关讯问时已供认的部分或全部犯罪事实的情况。导致被告人翻供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公安机关应对被告人翻供的出现应坚持人权保障、权利告知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同时,公安机关应采取以下对策:全程录音录像;提高初次讯问的效率;加大技术侦查的力度,缩短办案周期;全面收集证据;保证犯罪嫌疑人及时获得律师帮助。  相似文献   

16.
麻正芬 《法制博览》2022,(7):142-144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较一般的刑事案件特殊,其主要原因是该类案件中掺入了被害人体质特殊这一要素,对这类案件的认定应当首先通过客观归责理论来判断能否将死亡结果归责于被告人的殴打行为;其次通过分析被告人在主观方面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否明知以及被告人的客观外在行为来甄别被告人的主观态度;最后通过分析判断是否应将被害...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定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是刑事诉讼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发布过相应的解释和批复,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控辩双方提出的截然不同的证据,如何根据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定予以审核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仍然面临着激烈的争议。本文以具体案例为例,阐述如何通过证据审查被告人的出生日期。  相似文献   

18.
孙潇琳 《法制博览》2015,(7):17-19,16
近年来,庭审直播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审判公开方式。虽然立法对庭审直播的关键环节做出了规定并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条文本身也存在问题;在实践中庭审直播活动看似正常地进行着,但并不是所有法院都开通了庭审直播,而且各地法院的庭审直播的实施效果也有不同,媒体对庭审直播的报道也不像想象中积极。因此,基于审判公开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当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现实,应当对庭审直播制度从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证人出庭一直是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将保证证人出庭作为修订的重要内容,从证人的出庭条件、强制证人出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证人出庭制度。这对于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建立现代庭审规则和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会博览》2006,(5):53-53
近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一行来到百货大楼,慰问了百货大楼坚守岗位的广大职工并了解节日市场供应情况。随同薄熙来视察的领导有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等。薄熙来等首先来到百货大楼门前广场的张秉贵铜像前,追忆了张秉贵的事迹,随后又来到张秉贵工作过的糖果柜台。薄熙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