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思考十月革命后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可以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这一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在阐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分析了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中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贾中海  齐峰 《理论探讨》2015,(1):163-166
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将人类推向了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数字化"、"虚拟化"时代,世界的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文化帝国主义扩张带来了新的可乘之机。信息时代下帝国主义的文化传播更加便利、形式更加多样、本质更加隐秘,潜移默化造成的影响愈发危险。面对新的挑战性形势,中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曹萍  李仁银 《理论视野》2013,(10):34-37
建构文化领导权,对一个政党来说,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赢得夺取政权和执政的合法性,应通过建构文化领导权,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执政的基础。本文试图对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解析和借鉴,以期对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有力应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提 要]进入21世纪后的信息资本主义表现出垄断经济与称霸全球的新特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信息资本主义正在向信息帝国主义转变.从工业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信息资本主义向信息帝国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正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信息资本主义也走向了信息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应对信息帝国主义“硬霸权”和“软霸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周玉花 《学理论》2009,(14):208-209
英语语料的真实性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目前的英语语料主要选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口语、小说、流行杂志、报纸和学术期刊中的语料,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强化了这一点,语言帝国主义成为不争的事实。规避英语语料中的文化帝国主义成为目前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考量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种海峰 《学理论》2012,(15):144-14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在我国一定范围还存在着文化自我殖民的不正常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化领导权是一种特殊权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领导权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在多方面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导能力,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当今网络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新媒体迅猛发展,导致了文化传播形态的转型,这就是”网络文化革命”。“网络文化革命”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争鸣的百花园中,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日趋成为一个显性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列宁和葛兰西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生成动因是其所确立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列宁则以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依托,彰明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亦根源于马克思,却意在突出"文化渗透"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中的特殊意义。将深刻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融合新时代中国实际予以解读,进而探知其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现实意义,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命题,但在其确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内含着丰富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毛泽东关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的重要论断,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5)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故中国应"感激"西方帝国主义。本文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上述错误观点,并就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给以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旭 《理论与改革》2024,(1):97-109
数字帝国主义依旧是一种帝国主义,其得到国家主权的维护,强化了以数字资本主义为根基的数字资本的帝国主义,呈现出数字资本和数字地缘政治的“双重逻辑”。数字帝国超越了数字帝国主义,将数字全球秩序转化为数字资本操控的内在向度,并与国家主权共同表征为弥漫式的数字主权。数字主权并没有拒绝其在扩张过程中所遇的其他数字力量,而是将这些数字力量吸纳进其数字权力空间。数字主权的超法制化对无限又畅通的数字公共领域施予超常的规则,并逐步被数字资本运作的规则所替代。数字帝国是借助数字自由主义的数字政治模式支撑其数字全球秩序的一种数字权力机制。数字帝国并没有构建数字权力中心,而是构建了数字劳动和数字市场的全球架构,企图将一切数字权力关系都归入数字全球构序。数字帝国权力的实质是数字生命政治操控,数众具有翻转数字生命权力的潜能,把数字生命政治重塑成数字解放路径,从而在反抗数字帝国中寻求数字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出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带来文化的激烈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采取文化帝国主义形式来改造我国意识形态,将人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中离间出来,使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致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应构建文化安全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渗透的消极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经济市场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等新的境遇带来的强烈冲击;从主观原因来看,主要在于理论学习、宣传方式和身体力行有效性不足而造成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5)
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多样性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将我们抛入一种全新的生存境遇之中,在拓宽文化视野并形成世界文化共享的同时,也使文化多样性的生成与存在受到威胁.在文化生产力日益显在的当下,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提出自己的文化诉求,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执政过程中,不断调校自身的文化观念、文化方针和政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步、创新做出了伟大贡献。正确理解认识党的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所面临的主题及其在历史中的演变,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新兴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意识形态与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否认,在复兴中华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它的价值何在,我国又应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为我国的后续发展带来持久动力,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文化软实力进行哲学反思是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20.
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的时代逻辑论断发自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内容侧重点,他主要是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的角度说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战争对革命起促进作用的语境宣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后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和帝国等论说,并没有完全超出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