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谈血迹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命案现场上血迹(bloodstain)的分析已越来越受法医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复习国内外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发现存在血迹分类较为笼统、某些概念尚不明晰的问题,比如:将器械作用于有血处所引起的血迹和挥动沾血的器械所产生的血迹一并称之为喷溅状血迹,血掌指印及血足迹缺乏明确的归类等等。所以,实有必要对血迹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为此,笔者斗胆将血迹的分类进行归纳,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根据血迹形成的机制不同,结合血迹的形态特点,笔者以为可将血迹分成10种类型。1喷溅状血迹喷溅状血迹(projecte…  相似文献   

2.
血迹是命案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对血迹形态的分析是一种重建犯罪现场的有效方法,而根据现场血迹推断出血点位置则是血迹形态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血迹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传统拉线法、三角函数法、绘图法、计算机程序法、公式计算法、回归方程法等)用于推断出血点位置。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命案现场血迹的形态与分布,蕴含着丰富的犯罪行为轨迹信息,通过对命案现场血迹形态与分布机理的分析,可为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的先后次序以及受害人当时所处位置、状态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同时对分析作案时间、作案人数、使用凶器、逃离路线和刻画作案人特征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09年7月4日夜,某装修店面的两名员工在一辆"本田"商务车轿车内看守店内装潢材料时被杀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打击工具的垂直抛甩状血迹形态。方法选择常见的菜刀、匕首、方锤、铁管作为打击工具。用沾新鲜鸡血5 m L的工具自上而下进行垂直抛甩,对距离垂直墙壁30 cm处形成的血迹形态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抛甩血迹的整体分布特征(跨度、宽度、密度)、起始血迹的形态特征(长度、宽度、接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匕首形成抛甩血迹的分布跨度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宽度上,菜刀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密度上,除菜刀与方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工具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锤较其他三种工具在起始血迹点长度上最长(P0.05);菜刀与方锤、匕首与方锤在起始血迹点宽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一类型的打击工具所形成的垂直抛甩血迹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可用于命案现场推断打击工具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管径对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的喷溅状血迹的喷射距离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室内现场环境,利用自制的模拟喷射装置,在60~210mmHg范围内设6种压力,在1.5~4.5mm范围内设4种管径条件,于50、100、150cm 3种高度,制作动脉喷溅血迹。观察水平面上不同喷射高度的喷溅血迹的分布范围、血迹大小及形态特征,并测量其距离,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分析,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在不同高度,血液喷射距离随压力增大而增加,随管径增大而减小,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距离与压力及管径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而喷溅血迹的形态特征总体趋势为:高度越高圆形血滴直径约大;管径越粗,边缘毛刺状突起越明显;压力越大,喷射距离越远,且卫星状血迹逐渐增多,拖尾更拉长;随管径的增加,出现椭圆形血滴所需的压力越高。结论动脉喷溅血迹的形态及喷射距离的观察与测量,可用于推断命案现场喷溅源位置及人体受损伤时的体位。  相似文献   

6.
血迹是现场尤其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犯罪现场血迹的分布往往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案件发生的关键过程,含有大量重要的犯罪信息。获取这些信息的基础是对血迹进行记录和测量,在此方面,我国目前仍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血迹是凶杀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根据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形态、色泽、检验鉴定和形成方式等综合分析,可以对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受伤时体位,受伤后的活动过程、案件性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和作案过程等做出推断,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和证据支持。笔者通过详细的现场勘验,依据现场遗留血迹,分析血迹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来解读血迹中包含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次溅落状血迹的形态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及与行为方式的关系。方法建立室内现场环境,用10mL血液,以单滴连续滴落或一次性倾倒方式,从10~160 cm高度以10 cm为间隔,制作二次溅落状血迹模型;用棍棒打击及撞击方式制作低位打击及头部撞击溅落血迹模型。观察各种血迹分布,并分析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二次溅落状血迹和头部撞击溅落状血迹在垂直面上均形成倒三角形空白区域的分布形态,但前者分布面积较后者小;低位打击溅落在垂直面上的血迹无此特征,且打击飞溅血滴的飞行角度大于二次溅落血迹。结论利用二次溅落状血迹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别低位溅血、分析行为方式、证实相关证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迹检查     
(一)血迹检查的意义在犯罪侦查、现场勘察及刑事案件审理中,经常碰到有关血迹检查的问题.特别是勘验刀杀案件的现场,血迹检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往往根据现场上遗留下来的血迹形态、方向及位置等等,对照尸体上的损伤情况,得以判明案件的性质——自杀抑他杀.因此,作为刑事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都必须了解有关血迹检查方面的一些科学知识,以便提高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织物表面血迹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纯棉、涤纶和亚麻三种常见织物作为血迹承载客体,分析不同靶面质地和滴落高度对血迹形态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棉织物表面血迹的大小与滴落高度正相关,与纱线支数负相关。涤纶织物表面血迹毛细现象明显,血迹大小随滴落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亚麻织物呈现出更强的疏水特性,血迹面积最小。卫星血迹的数量和溅洒的最远距离与织物的材质、纱线支数以及滴落高度显著相关,可作为血液滴落距离推断的重要参考指标。结论 本研究可为流血现场中血源判断和行为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水泥地面上不同高度、速度对滴落状血迹的形态和大小,应用于现场勘验。方法采用等量抗凝人血,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观察血迹的形态,测量其直径,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静态条件下,滴落状血迹呈圆形,其周围有毛刺状突起;滴落状血迹的大小(直径)与滴落高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在慢走、急走、跑、快跑动态条件下,滴落状血迹为圆形或椭圆形,沿运动方向的一侧出现突起;高度、速度分别对血迹形态有影响,而且两者有交互作用。结论滴落状血迹形态和大小的观察和测量,可用推断出血部位的高度、运动速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命案的发案率是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预防、控制和侦破命案,历来是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也是公安刑侦部门的主要职责,而在命案侦破中,最初最重要的环节是现场勘查,现场勘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案件能否侦破。刑事技术人员对命案现场的勘查与分析包括对现场血迹、尸体以及尸体周围相关事物的勘验、检查及相关信息获取后的分析,是破案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体积的血滴以3种撞击速度垂直撞击3种不同介质形成的滴状血迹形态及大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8种不同体积(14~115IxL)的抗凝猪m形成血滴,以3种不同的撞击速度(3.1~5.4m/s)分别垂直滴落于白纸、玻璃及釉面地砖上,观察形成血迹的形态特征,测量其直径,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3种撞击速度条件下,在3种介质上形成的滴状血迹直径均随血滴体积的增加而增大,血迹直径与血滴体积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回归模型R2〉0.85,P〈0.01);介质表面越粗糙,血迹直径越小;仅在自纸上发现血迹边缘有突起形成,且其数目随血滴体积的增加而增多。撞击速度及血滴体积存在较好的多重线性关系,可得出多重回归方程(回归模型R2〉0.90,P〈0.01)。结论垂直撞击形成的血迹形态及大小与血滴体积、撞击速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望用于推测出血源位置、受伤体位及出血部位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高度和速度滴落在9种介质上的血迹的形态、大小及与高度,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抗凝人血,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观察血迹的形态,测量其直径,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静态条件下,滴落血迹,多呈圆形,其周围有毛刺状突起;7种介质上滴落血迹的大小(直径)与滴落高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在慢走、急走、跑、快跑动态条件下,滴落血迹为圆形或椭圆形,沿运动方向的一侧出现突起;高度、速度分别对血迹形态有影响,在水泥路面上两者有交互作用。结论滴落状血迹形态和大小,可用于对出血部位的高度、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推断。  相似文献   

15.
杀人现场一般都有血迹,犯罪分子为了隐瞒犯罪事实往往抛尸后对杀人现场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杀人现场由于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直接影响了案件迅速侦破。笔者通过研究杀人案件血迹的特点和分布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杀人现场血迹寻找的重点部位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高度滴落血在3种不同载体上的形态和平均直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现场一般都会留下各种血迹,如滴落状、喷溅状、流柱状、擦拭状、抛射状血迹等[1,2],能够反映出血迹形成的方式、受害人出血时的位置、出血后的活动情况以及案件发生过程中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据此可以重现犯罪现场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在甄别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将抗凝人血从不同高度垂直滴落在表面光滑程度不等的物体上,对物体上血迹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测量和观察,旨在找出垂直滴落血迹的特点及形态变化规律,为分析鉴别刑事案件现场的血迹特征提供实验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将滴管吸满新鲜的抗凝人…  相似文献   

17.
吹溅状血迹是血液受到气压作用从口鼻喷出形成的小点、雾状血迹叫。吹溅状血迹一般出现在致伤现场,是证明生前出血的直接证据。笔者遇到一例死后腐败血性液体在口鼻周围形成类似吹溅状血迹的案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精装本)斯图尔特H.詹姆斯,保罗E.基什,T伯立特.萨顿著,刘力,唐晖译。本书分别介绍了血迹形态、血液生物学和物理学特征,血迹分类及形成机理,血迹的现场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等;讨论了有关血迹分析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血迹的角度是指血液粘附在载体之前与载体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血迹角度是用来判断血源位置的,所以在血迹分析中也是重要的一步.通常计算血迹角度是先测量椭圆形的短轴和长轴的比值,然后根据正弦函数确定比值对应的角度,即为血迹以多大的角度滴落在载体上的[1].笔者通过实践认为,用几何作图法计算血迹角度很方便、快捷,有利于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20.
3D技术在现场血迹重建的应用当前国内对于现场血迹重建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血迹形态、血迹检测及DNA测定上,由于相关工具的缺乏使对现场血迹的分析应用很难深入和普及。3D技术对现场血迹重建时血迹形态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目前,3D技术主要应用于现场上因动脉血管破裂,打击、撞击等形成的喷溅状血迹的分析。众所周知,喷溅血迹其形状类似于惊叹号,如果除去其尾部就相当于一个椭圆形。通过实验可知,该椭圆形的形状与血迹投射方向和血迹附着平面的角度(α)有着对应关系,当α为0度时,该椭圆形变为直线;当α为90度时,则为圆形;当α为180度时,则又变为直线。而该椭圆形形状的变化则可以用椭圆形的短轴与长轴之比来表示。根据其变化规律,可推导出其函数关系是α与椭圆的短长轴的比值成正弦函数关系。由此,根据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