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爱情悲剧给中外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对这场爱情悲剧根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凯瑟琳自私复杂的性格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希刺克厉夫则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方面游离于地主林顿和农民赫斯克剩弗之间,造成了赫斯克利弗的变态和自身的爱请悲剧。本文试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在于落后闲塞的传统的封建社会中男女二元对立和爱情的必然不和谐性。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的小说叙事体现了复杂的叙述视角和声音: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由异故事叙事者男性绅士洛克乌德和女性佣人耐莉共同承担,这一叙述技巧突显了性别的意味,展现了女性声音隐匿性的存在;凯瑟琳是作家的女性代言人,小说叙事惯用的爱情结构模式突显了女性主体性的存在;同时耐莉叙事声音的安排又遮掩了复仇情节的非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做出相应的选择的过程,来探讨她精神崩溃和自我毁灭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她的死给我们当代女性的启示,那就是:良好的教育,正确的爱情观,完善的性格是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愈久弥坚,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情感纠结和灵魂相依折射出作者朴素的生态和谐观:人与自然之间只有和谐共生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对于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以前的论者大多探讨其不俗之处,但黛玉在其悲剧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的"人"的魅力也是令后人为之倾倒的。其悲剧精神之雅美、性格之挚美、爱情之凄美在她为人做事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性格决定命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在于刘兰芝刚强的性格.这种刚性广泛地体现于刘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与刚性紧密相连的是自尊,二者结合,便有了"自专由"的举动.这种性格、行为,即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董睿 《工会论坛》2011,17(1):163-164
《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卉希腊悲剧三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在其剧本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美狄亚性格悲剧和礼会悲剧两方面论述其命运,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社会的促就,都赋予了美狄亚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潘金莲的悲剧是《水浒传》中最为突出、最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是众多评论家争论较大的悲剧性人物。究其根本原因,是畸形的社会酿造了一个为追求爱情而无力抗争、随波逐流的畸形女性,潘金莲是一个害人者,也是一个受害者,是社会环境使她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边城》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写了两个爱情悲剧:翠翠父母的悲剧和翠翠自己的悲剧。通过分析悲剧成因,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重构精神家园的努力,其"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尤其具有超前意识,具生态文学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不等于历史,因此研究文学作品应从文本出发,循着创作规律和人情物理对人物做出客观、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对《红楼梦》中众说纷纭的秦可卿亦是如此。秦可卿在《红楼梦》中除了本身的形象意义外,主要是一个具有结构意义或曰功能的人物。其结构意义在于曹雪芹通过她匆遽的出场和退场预示了全书的五大悲剧主题,即女性悲剧、爱情婚姻悲剧、家族悲剧、"人"(生命有限性)的悲剧和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悲剧,为全文的故事起到了一个预演和概括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在表现爱情方面是极具特色的。本文借助于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论和意识构成论对小说中的爱情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艾米莉对爱情的描写是人类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上的情感的表现,其特点分别为本我——非理性;自我——非理性和理性的激烈斗争;超我——理性战胜非理性。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作家用犀利的目光对人类爱情进行的深刻透视。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情操被黑暗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一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格调,在小说《半生缘》中。张爱玲将作品的苍凉美沉淀成一种沉重的哀伤。张爱玲童年的创伤、与家庭的矛盾以及艰辛的爱情造就了她孤冷的性格和苍凉的文风,历经半世沧桑.她已从早年锋芒毕露的天才渐趋平稳,跳出红尘,以冷峭的目光注视着世人。《半生缘》里,她选择惨淡的阳光、苍白的月光、刺目的灯火、幽咽的琴声等意象.营造出苍凉凄冷的意境.对于刻画主人公和渲染悲剧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沉重的哀伤感,压抑而隐晦.重重地、黏滞地,直抵人心。张爱玲作品中的意境描写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也融入自己的性格特质,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一首充满天籁之音的优美牧歌,然而其中却又浸润着不尽的忧伤,它通过湘西儿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其中寄托了作家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裘德,追求爱情而与资本主义宗教信条下不可跨越的道德观念抗争,追求婚姻而与不公的资本主义婚姻制度抗争,追求个人学术理想而和教育体制抗争,最终成为不公现实的殉葬品。通过分析主人公由一个勇敢者沦为失败者的根源,揭示这一悲剧形象在个人背景和社会环境、个人信仰和社会宗教、灵与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分裂之间表现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而凸显裘德的悲剧形象,加深了《无名的裘德》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从阿瑟·密勒的悲剧观角度,来探析小说《收藏家》中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悲剧根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等级差别是造成克莱格悲剧的外部根源,而其性格缺陷和男权思想,则成为其悲剧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代军事奇才韩信,最终死于妇人之手。人们常说,成功是一种偶然,失败是一种必然。韩信的人生悲剧,是和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分不开的,只懂军事,不懂做人与处世,最终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根据《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我们可以看到韩信的大致人生脉络,从而找出他的悲剧人生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