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永昌  孙岩 《法制与社会》2011,(30):251-252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在广州市花都区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点带面,对广州市花都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立法层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等多维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胡亮 《法制与社会》2012,(13):281-282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案件数及涉案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引发犯罪的原因值得深度挖掘.本文从广州市花都区青少年犯罪为切入点,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建锋 《内蒙古检察》2007,(6):61-62,65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检察机关在刑检部门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办案组,由专人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实践中初步把惩罚与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有机结合起来;90年代后期.不少基层检察院相继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科.与法院少年审判机构相对应,通过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法、情、理的合力教育,强化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广州市花都区的经济秩序.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统计分析,透视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基本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博白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积极探索以乡镇检察室为依托,围绕"四个注重"做好涉嫌犯罪的部分未成年人的矫正帮教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至2013年3月(下同)共办理审查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57人,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2人。其中,不捕、不诉帮教27人,社区矫正23人。帮教矫治和犯罪预防工作成效已开始显现,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势头得到遏制,涉嫌犯罪的部分未成年人通过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然而我国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不仅使自己身陷囹圄,而且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犯罪极大的破坏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预防青少年犯罪,保障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将具体研导致青少年究青少年犯罪的两类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的对策,以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康大民 《政法学刊》2001,18(1):53-56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历史性的顽症.迫切需要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工程.即提上战略地位,提出战略对策,统一战略思路,落实战略措施.当前的问题是在许多有关部门未能摆上实际的战略地位;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当薄弱.预防青少年犯罪要突出德育.在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意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我国虽对道德高度重视,但是落实上有很大差距.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将司法对策与社会对策相结合,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预防犯罪"相结合,实现系统工程化.建立整体性领导与执行机构;统一指导意识;依靠多元动力;强化反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犯罪在社会犯罪占有的比重和数量也有增长的趋势。从花都区近五年来老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看,老年人犯罪问题正成为影响社会、家庭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花都区近五年(2007-2011年)老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征,并结合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探讨预防和应对老年人犯罪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乔新生 《法人》2014,(2):6-7
正相当一部分深陷法律泥沼中的企业家,都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被揭发而受到牵连1月12日,《法人》杂志与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研究报告》显示,在四省市357例企业家的犯罪案件中,国有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87件,占比24.4%,民营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270件,占比75.6%。这是一份有着说服力和值得研究的报告。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在企业家犯罪的背后,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可能被夸大了。企业家是一切要素的整合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下岗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下岗职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一、下岗职工涉嫌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主面,由于下岗导致心理失衡,是某些下岗职工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涉嫌犯罪的下岗职工中,大多数在原单位工作多年。下岗前,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各国的法律不同,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一般来讲,青少年是指14岁至25岁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界定青少年犯罪概念的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征,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特征;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的特征.犯罪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分析、治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课题.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家庭是第一个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的塑造,行为方式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对其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社会交往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一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了出来,如冲突型的家庭环境、宠溺型的家庭环境、冷漠型的家庭环境、缺失型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能导致青少年人格的缺陷、行为方式的偏差和结交朋友的不慎,这些内因或外因完全能够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歧途.鉴于此,此文在阐述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的基础上,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方面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并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和预防方面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本文将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如何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2,(8)
近两年来,经过采取整顿治安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温州市和全国各地一样,社会治安情况已有好转,青少年犯罪发案率有所下降,但青少年犯罪仍是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综合治理,就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更是司法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有历史的、社会的、生理的多方面的原因,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原因.我们认为,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把内在原因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任何犯罪都是主观原因起决定作用的,客观原因只不过是产生犯罪的外部条件或者对犯罪意图的诱发.教育、挽救、改造犯罪青少年,指的是通过改造他们的犯罪思  相似文献   

16.
王锐 《行政与法》2014,(1):109-114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刑事犯罪呈动态化和复杂化态势,其中新生代农民犯罪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闲散青少年群体、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被列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如何促使其市民化是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关键点.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新生代农民”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社会归因研究,结合犯罪心理学、社会学、治安管理学等理论,就防控青少年犯罪以及如何促使其顺利完成城市社会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报告称,青少年犯罪已经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社会“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做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青少年罪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本文重点探讨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及其成因,旨在预防众多的青少年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从而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终目的。一、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研究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种极端偏离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触犯法律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指在其违法犯罪心理特质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张运伟 《法制与社会》2012,(13):268+274
近年来,知识产权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从花都区检察院办案情况分析,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特点有假冒注册商标案多、侵权领域较广、犯罪组织严密、犯罪手段隐蔽、打击难度大、创意产业易被侵权等特点,究其原因,应当从加大办案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提升维权意识、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构建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彭清燕 《法制与社会》2012,(36):240-242
现有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实践可以概括地分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情境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社会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社区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实践面临道德教育困境、法制教育困境、心理预控困境、环境净化困境,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路径为道德与法制双元平衡,生理与心理相辅相成,立体化教育集合.  相似文献   

20.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