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法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法律思想没有集中于一部代表作中,而是粗线条的、零散的体现在大量的相关论述和实践中。本文笔者着重阐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中的法理学观。  相似文献   

2.
晋鸽 《法制与社会》2012,(17):222-224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其教育体系中,他又始终把干部教育工作视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程,并把党校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他对加强党校的干部培养教育问题做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从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方针和目标,培养原则和如何办好党校等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党校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闫翠芳 《法制与经济》2009,(10):138-138,F0003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批判与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还是对当时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及时反映和把握,自觉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这决定了其内容具有了可贵的民族性、创新性、科学性、大众性、民主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形成了内容精深、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根本任务、总体目标以及重要保证等方面的论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心理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可知其与当下的政治观教育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距离。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治观教育的预期目标,需要改进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改革政治观教育的教材和渠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非常注重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1980年和1986年,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接班人,他在总结中央第一代集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民主和法制的基本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批判与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还是对当时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及时反映和把握,自觉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这决定了其内容具有了可贵的民族性、创新性、科学性、大众性、民主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政治观建设的意见,以期为我们大力开展对青年的政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自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中 《西部法苑》2001,(7):48-49
邓小平的法治观,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成熟领导集体的法治经验、教训,特别是在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关于宪法、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指导思想、原则、基本观点,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形成了法制化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其专业技术人才德才观的精髓在于德才双修的辩证旨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一脉相承,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铭记和汲取这一思想精髓,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以实践和贡献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奋发图强,倡导自觉自为,反对唯才论。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德国思想家卡尔·施米特在慕尼黑逝世,由于他和纳粹曾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以来被人们诟病,但这并不妨碍现今他的思想受到人们的热捧。伴随着社群主义和新左派对自由主义的大批判,施米特在北美学术界成为新左派和新右派都看重的“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本文从施米特的经典文本《政治的概念》入手,结合理论和现实来分析施米特敌友政治观的理论背景、内涵以及存在的缺陷,并以此理解施米特对政治本质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为背景,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原则、方针、内容和途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3.
许博 《法制与社会》2011,(6):287-287
自人类文明开始,政治便已经产生,政治的含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决策政治观、管理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每一种政治观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各种政治观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刘宝东 《政府法制》2010,(22):22-23
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国内接受教育时期还是在国外求学期间;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烽烟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年代;无论是在人生处于顺境时期还是在人生处于逆境时期,他皆能安之若素,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机会平等"是邓小平同志经济正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关于"机会平等"的内涵包括形式机会平等和结果机会平等两个层次。形式机会平等旨在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确保其在社会活动中获得平等的起点;结果机会平等旨在提高社会成员利用形式机会的能力,以逐步实现"分配平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科学的人学理论,落实好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对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思想教育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本文就是对此观点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凌云 《政府法制》2010,(18):16-17
1979年1月,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2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建构不仅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过人的实践胆识,同时也彰显出了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社会主义观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重构.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功用效果"为判据的实用理性向度,三是以"崇实尚行"为意旨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到文化交往层面价值求同的转变,实用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结构形态到功能形态的转变,而实践理性向度则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意识与理论使命感从依附文本、盲从他者到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础,它是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育才观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抓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适宜的环境和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前提;提高物质待遇是培养人才的条件;使用人才是培养人才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