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蒋宇芝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5):208-210
本文结合行政法知识,通过对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解读,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部门分工以及执法工作三个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与缺陷,并对此提出完善法律体系、部门分工、执法工作以及设立社会参与机制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显现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物联网技术角度,梳理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运用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从民众需求输入、政治执行输出、信息反馈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物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不足,提出建立分管部门、完善法律法规、科学划分监管职权、提高民众食品安全的危机意识等政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丈归纳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制度,从TBT协定角度阐述了"技术法规"的概念,分析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属性及其应当遵守的规范:从SPS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及其应当遵守的原则.在WTO框架下考量食品安全标准,有利于强化食品安全,增进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曾国真 《河北法学》2012,30(7):139-142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却没能有效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起笔,分析日前国内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足,并从道德建设、行政处罚制度、民事赔偿制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平衡城乡执法力度等角度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解成慧 《法制与社会》2013,(16):165-166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政府部门无论从促进社会稳定和企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角度出发,都有义务和责任引导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在食品安全中的监管作用。企业自身也需要严格自律,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廓清是非,提高自社会责任意识。只有企业、政府、群众协调合作,才能逐渐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周巍 《法制与社会》2011,(6):265-266
本文立足于我国10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美国、欧盟、日本因其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而被世界公认为食品最安全的国家和地区。欧盟建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方面先进经验尤其值得我国借鉴,其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及其保障制度。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从食品安全标准的保障制度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如何完善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霞 《行政与法》2012,(3):41-44
近几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繁,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确保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客观分析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近年来人民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促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并从制度、技术等不同的角度论述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条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此,我国通过立法修改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高额罚金刑的适用成为了主要举措之一.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从刑法规定此类犯罪所保护的法益、刑罚的目的与高额罚金刑适用所达到的社会效果三个角度来看,对食品安全犯罪适用高额罚金刑并不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为民天”,食品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是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载体,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发挥与完善。本文从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体制弊病,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3,(15):158-159
食品是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团结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丑闻,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深感担忧。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行政法理论,重点分析了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的新构想,以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熊宇  贾靖 《法制与社会》2011,(25):151-152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有效保障。而监管制度的价值定位直接关系到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基础。本文认为,公民的基本生命健康权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核心价值基础,而秩序、安全、效益价值也从合理性、科学性的角度保障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正常运行,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熊宇 《法制与社会》2011,(24):42-43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有效保障。而监管制度的价值定位直接关系到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基础。本文认为,公民的基本生命健康权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核心价值基础,而秩序、安全、效益价值也从合理性、科学性的角度保障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正常运行,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界定食品的概念应当以《食品安全法》为法律依据,两者在范围上应当保持一致。食品添加剂从食品功能拓展的角度来看,应当属于食品原料。"食品安全"的内涵需要从"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以及"不造成任何形式的危害"三个方面加以认定,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的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有毒有害的食品"的认定应当以"毒害性"作为具体的判断标准,对象是否属于"非食品原料"不能作为否定罪名成立的消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颁布实施后,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飞行检查、错时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餐饮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和促进餐饮业的食品安全。本文通过对2009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期间883例餐饮服务行政处罚案件的统计,全面分析辖区内餐饮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从系统、科学和全面的角度,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为食品监管机构提高执法效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重点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安全更加重要。然而,随之出现许多食品添加剂、转基因技术等应用到食品生产中,使得食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不完善和经济上的问题,使得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这些都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通过阐述食品安全的内涵,分析刑法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犯罪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在法律监管中的现状,以及从经济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性质、成因。从而提出对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立法完善措施,以及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经济政策和成本收益理论来减少、遏制食品安全犯罪,弥补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不足,最终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宋华琳 《公共行政评论》2011,(2):30-50,178-179
论文从制度变迁史的角度,梳理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指出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的根本性重塑。论文剖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并指出应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建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注重发挥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作用。应从人员遴选、规范利益冲突和健全专业分委员会制度三方面规范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的专家咨询制度。应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以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参照,推进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戚建刚 《中外法学》2014,(1):70-102
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存在现实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之分。两类风险属性模式对食品安全风险议题之形成、食品安全标准之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沟通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等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各个环节隐含着不同意义。作为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食品法律制度应当从整合两类风险属性模式优势之角度出发来设计,在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理性/科学与民主/公平之间获得恰当的平衡。以此为基础,我国食品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超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关",建构以"辩证对话"为核心的分析性和合作式监管程序,注重软法之治并倡导柔性监管措施以及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超级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