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物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物质财富仅由体力劳动创造的传统观念已过时,物质财富是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创造的,而且脑力劳动在形成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脑力劳动在社会物质生产中显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产品中脑力劳动支出日益增加,表现在社会的脑力劳动者的增加,而且表现在脑力劳动者即知识分子在物质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这种趋势,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和技术素质,同时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卞秋华 《学理论》2013,(13):46-47
在毛泽东思想中,劳动不仅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而且劳动更是改变与推动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强调与重视劳动、尊重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是毛泽东劳动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相比,毛泽东不仅注重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上的作用,更强调对于思想和精神进行规训与改造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财富的增殖,精神财富的丰富,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作为意识形态中“人的价值”,毋庸置疑,同样是由劳动创造,并在劳动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5,(4)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成果能否成为商品?有没有价值?这是一个早就应该解决而偏偏在我国长期未得解决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人类财富的创造,不但依靠体力劳动,而且愈来愈多地依靠着人类的智力。随着生产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力产品正日益明显地成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这种智力商品在国外,通过出售专利权及技术转让证书等形式在商  相似文献   

5.
读了《青年研究》1986年第7期吴天琪的《目前大学生体力劳动观念管窥》一文,对于作者提出的目前大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和瞧不起体力劳动者的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笔者也是一青年学生,并做过学生工作,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1.大学生并非唯脑力劳动论。吴天琪文章说,当前大学生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不关心国家大事,生活能力差。实际上我国恢复高考的时间还不长,科学文化、技术在我国都还很落后,尤其是中央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还没有在每一  相似文献   

6.
在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今天,提出“重视体力劳动,尊重体力劳动者”,恐怕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极“左”思潮的回光返照,是“对着干”。但是,当我们认真地看一看目前有些大学生在对待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方面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认真地想一想这些片面认识在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中所起的消极作用,认真地分析分析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关系,或许会看到达一问题的提出,有其一定的意义和必要了。一、目前部分大学生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偏见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7.
韩保江 《理论探索》2024,(1):102-112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5,(9)
今年“三八”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七十五周年。为宣传表彰在四化建设中涌现在出来的致力改革、大胆创新、顽强拚(?)的妇女先进人物,全国妇联评选一百五十名在改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妇女先进人物。 这次评选的妇女先进人物,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注意评选了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妇女。她们当中有组织者、经营者、管理者、领导者和学者。其中具有丈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约占一半,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了轻视知识分子作用、轻视智力劳动价值的观念。 新时期的妇女,要敢于同歧视妇女的旧习惯势力作斗争。要自强,不能示弱。男同志能戎马倥像,女同志就能斩将奉旗;男同志能旗开得胜,女同志也能马到成功。我们推荐给读者的这八位“高智能型”的知识妇女,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妇女在四化建设中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0.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智力劳动层的思维特点,更多是在大量信息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未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必须由居高临下的灌输式,变为“他主动而我服务”的信息服务式,即教育主体有目的地向客体提供有利于客体自行作出客观、正确判断的有价值的和导向性的信息,把“以理服人”向“以据悟人”推进。这种逻辑化的信息服务,蕴理于信息之中,比先入为主、结论带帽的大块理论文章和报告更有效力,更符合智力劳动层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为达到教育目的,这种信息服务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有利于教育客…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是日益走近人类最高理想社会的世纪。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认定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成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因此在现在的教育中,不容忽视劳动。本文建议,在小学开设“公益劳动”课,中学开设“家务劳动”课,大学开设“专业劳动”课。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刊登了方华同志《劳动价值论新探》一文,读后令人颇收教益。但是,方文(下同)依据其“总劳动投入形成总价值、即总劳动投入多少总价值就创造多少”的理论“新基点”得出“金融劳动、科学文教劳动、行政国防劳动等社会必需、有效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因而也创造价值”的结论(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话题中,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读后尚存疑虑,主要分歧在于:方文所谓的“总劳动”(包括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否能创造经济学意义上的总价值?现就此问题向方华同志作进一步的请教。一…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帮助人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及其特征人的价值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创造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需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者说是一定社会的人在劳动中实际创造的社会价值(这里的人和社会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既是需求者,又是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必然要触及对财富、劳动、要素贡献等的价值判断。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里连续用了“五个一切”,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依据。劳动者没有财产就不是社会主义 FORTUNE在英文中至少有“财产”和“幸  相似文献   

16.
一、更新观念,以促使商品经济新秩序加速建立。1、破除自然经济旧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新思想。发展商品经济,要求生产者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加强产品的合理核算、求得资金的最快周转,提高企业化的服务质量。这就是说,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必须树立市场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信誉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观念。然而,这些观念同自然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小生产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是用来供给本经济单位和生产者本人的消费,没有或很少有交换关系的存在,所以他们安排生产是小而全,生产不搞核算、经营不讲效益。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人们往往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是为了换油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到今天,劳动者创造财富的多少不再主要以体力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力投资正日益成为促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杠杆,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现在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几千倍的产品。这种提高靠什么?靠的是人的智力。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素质,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在开发“人脑资源”,即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搞好培训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企业政工干部一直被视为脱产干部。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一些陈旧观念开始转变。我认为,政工干部“脱产说”的观念应该抛弃。理由如下:一、政工干部“脱产”的说法不科学。大家知道,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生产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分。政工干部的劳动无疑属于脑力劳  相似文献   

19.
杨宏翔 《求知》2002,(3):16-17
目前存在着一些对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首先是对劳动含义的误解,有不少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指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劳动,因此认为劳动的概念需要拓宽、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劳动的含义的误解。马克思所论述的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从来都不是仅指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而是包括了科技人员在内的脑力劳动者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观念,同时也把德法年鉴时期确立起来的新的人格理论引入了对所有制问题的分析。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就提出了社会个人的概念,强调个人的人格只有在社会之中通过个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劳动才能得到建立。把这一理念引入对财产关系的分析之后,"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意味着产品本质上是社会财产,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马克思由此为公有制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