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4期(7—8月号)报告,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和社会政治科学院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合作,于1981年6月3—5日在罗马尼亚的青年夏令营地科斯蒂內什蒂举办了題为《青年与当代社会》的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民主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附设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的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青  相似文献   

2.
青年失业问題是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題。它已成为青年犯罪、吸毒、闹事、性道德堕落和自杀等其他社会问題的诱因之一,是西方社会严重的不安定因素。学者们惊呼:沒有能力供给青年一代有足够报酬的工作是西方社会制度深刻的失败。各国社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西方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采取“逃避”态度,有些人则“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成一股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潮,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现在仅美国就有二百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青年和影响青年世界观的“处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关于青年问題的出版物有两万多种,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題作过不少的评论。一、西方青年运动的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西方青年曾经被称为“沉默的一代”,在政治上比较消沉。六十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后期,保加利亚广泛开展了青年问題研究。起初,这种研究多半是由《人民青年》报社和《青年》杂志社的专门小组进行的。当时的研究水平不够高,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阐述问题往往是就事论事。 1967—1969年开展的关于农村青年流入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比较严格的科学分析,并普遍运用了计算统计方法。 1968年,在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倡导下,建立了青年社会学研究中心。1968  相似文献   

5.
青年问題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承认,并在当代社会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末的西方青年“造反”运动震撼欧美,给予青年问題研究以有力的推动。近二十年来,随着一系列专业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建立,青年研究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和青年问题研究者L·罗森马耶尔指出,七十年代以来,青年社会学不但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超越了“特殊社会学”的阶段。一般认为,超越單纯生理学的覌点而对青年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早期的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13—26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的邀请,罗马尼亚青年问题研究中心马林·曼诺列斯库和学术秘书乔治·巴齐利亚德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并就两国青年研究的现状及某些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举行了双边学术讨论会。在此,我们发表一篇会谈纪录:《世界青年研究的若干问题》;陪团翻译陆象淦的访问录:《罗马尼亚的青年研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青年研究学会于1982年4月6日至10日举行成立大会。会议关于1982年—1983年青年问題研究的近期研究规划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初步设想。即一、全省青年的结构和基本情况;二、当代青年现状和特点的调查研究;三、青年的政治思想状况和对青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四、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问題;五、关于青年犯罪和防  相似文献   

8.
本文打算就当前城鎮青年的就业问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可以归纳为四个问題:(一)劳动就业问題究竟是什么问題?(二)劳动就业问題能否解决?如何解决?(三)解决劳动就业问題必须立足于改革。(四)解决青年就业问題耍发扬创业精神。一、劳动就业問題是一个什么問題 劳动就业问題牵涉面很广,对其发生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说,它联系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等。但是我认为,对劳动就业问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经济因素。因为,劳动就业问題的解决,归根结底必须依靠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  相似文献   

9.
从六十年代起,青年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題。在这30年间,青年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同时也还有许多带有共同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认识这些问題,对于青年研究在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青年学的建立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辯证运动。青年研究工作的进展,使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青年研究在理论上不探索自己的道路,缺乏自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北京地区的理论座谈会,在会上提出了不少重要的理论问題和有关理论工作的方针、政策问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邢賁思同志在座谈会上谈到,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还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人们特別是一部分青年头脑中存在的问題,对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疏导青年的工作,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关于对我国青年的总的估计,我完全同意这样一种看法:绝大多数青年好学勤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在我国社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占我国青年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青年,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情况如何,这是人们所关切的问題。特别是在农村推行责任制以后,劳动單位以家庭形式出现,农村青年对党的政策看法怎样,青年们的思想表现怎样,农村青年究竟存在哪些问題,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諸如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问题似乎不仅仅是青年研究中特有的,也包括中年、老年。但在青年研究中特別加以注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今天谈自我意识问題,恐怕首先是指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民族灵魂的群体的自我意识,而青年知识分子无论在知识分子群体还是在青年这一群体中,更有其独特的地位。第一它将直接预示着明日知识分子群体的素质和特性,第二它最深刻地代表了这一代青年的思考和愿望以及青年价值准则的可能取向。在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題上,我着重强调自我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顶替政策从197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內实施,至今已近四年。实施的效果如何?对国家统筹解决青年待业问題利弊何在?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題。为此我们在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北京市青年问题研究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对北京八个大型企业施行顶替政策以来出现的多种问題进行了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北京八家大型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国棉二厂、第二机床厂、北京钢厂、北京化工二厂、北京热电厂、五建公司和门头沟煤矿)。采用社会统计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随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报道:日本《公明》月刊1981年4月号刊载东京大学副教授饱戶弘的题为《现代青年的政治意识考》一文,文章说: 今天,生活在富裕社会的日本青年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三点。第一,青年对社会问題本来是富于正义感的,易于爆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滿情绪,1968—1969年席卷全球的大学纷爭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今天在日本已找不到这样的青年了,因为富浴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 Mead)的《代构》问世。这部专门分析当代社会世代关系的著作,引起了西方世界强烈的反响,也导致了美国社会学界长达十多年的激烈论战。许多学者围绕世代间的差异、分歧、冲突,以至于鸿沟问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不同色彩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的是青年劳动就业问題。这个问題,从其实质来说,就是如何把我们的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劳动者,使他们在各劳动岗位上能够人尽其才,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问題。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題。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不能适应这个要求,必须加以改革。最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仅仅是个开始。现在,我就这个问題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研究所应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的邀请,派肖约之、刘成彬两同志赴罗参加“国际青年年青年科学研究”会议,并考察访问。1984年9月6日抵罗,27日回国。“国际青年年青年科学研究”会议是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十七个国家的代表二十八人。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大学、联合国罗马尼亚协会、欧洲高等教育中心、联合国新闻中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新形势下的就业問題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就业問題 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城鎮广泛出现待业现象,十年动乱期间,从全国城市动员了知识青年一千五百多万人上山下乡;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进城做工的农民,也有一千三百多万人。粉碎“四人帮”后,大批下乡青年陆续回城,不能及时安排就业,同时,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得不到就业,持续数年积累起来的待业青年有二千多万人,待业问題一时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題。  相似文献   

19.
《国外社会科学》快报试刊第16期,介绍了南朝鲜《国际问題》1982年第二期上刊登的几篇研究美、日、苏、南朝鲜等国青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青年思想教育方法论是以青年的思想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专门研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青年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怎样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的系统学问。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教育工作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題。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解决问題的新方法、新路子。思想教育的方法论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下面,我们就结合青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谈谈近年来在青年学生思想教育中比较有效的五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