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的伟大旗帜,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旧习惯。在这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冲决封建意识的网罗,争取婚恋自由的思潮汇成席卷全国的热湖,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所罕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70年前,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民族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展开了。人们积极地投入这场运动,使之对中国以后的历史发生很大的影响。70年过去了,历史几经变幻,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就在这时,一场至今仍方兴未艾的文化热又兴起了。比较这两次文化运  相似文献   

3.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五四"运动的根本动因和目的.纪念"五四",是为了弘扬"五四"精神,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弘扬"五四"精神,实现国家现代化,首先就要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次要发扬科学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最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头脑从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于4月15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主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哲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著名学者韩树英到会并讲话。与会同志就“五四”运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7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从事的,是文化的批判与重建工作,70年后,一场风风火火的“文化热”,仍然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文化批判与重建虽然没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社会历史,但作为历史变革的必然序幕,却理所当然地被中国人用作变革历史的第一块问路石,并且居然都激起了轩然大  相似文献   

6.
尽管旧中国就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宪法,但旧中国不具备制定宪法的条件,也无实施宪政的可能,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了制定宪法,实施民主的机会。"五四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政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许德珩五四运动回忆与纪念文章的分析,从运动的起因、准备、过程、精神、影响、传承等来阐述他的五四观。他认为:运动的爆发是社会矛盾决定的,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决议是导火索;运动是有准备的,既有思想技术、人员组织上的又有资金和外部环境上的;运动的过程是由北大西斋饭厅紧急会议、天安门集会等系列事件构成;运动值得纪念的精神要素是爱国、民主、科学、团结等;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促进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解放,促进了青年力量与工人力量的结合;运动的特征是进步,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五四运动高举的爱国、团结旗帜,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一直闪耀着革命的光辉,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思想是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作出的新概括。它不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阐释了党领导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不仅已经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而且作为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的传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造就了中国青年运动独有的发展模式,规范了青年运动的历史走向。让我们从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走向这一独特的角度,来看一看“五四”传统七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和卓异风姿。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五四”时代的先进青年,为中国青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他们身上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深入工农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广大青年。80年后,面对综合国力竞争日益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了72年,但“五四”精神却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灵魂。在今天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就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必须同妄图颠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尤其要抵制和反对他们的和平演变阴谋和伎俩。  相似文献   

12.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观念,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五四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时代文学革命先觉者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一观念的基本内涵是反对禁欲主义,倡导一种“人间本位主义”。文学批评应有“时代观念。”对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纪念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悠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建构五四革命话语体系,以适配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四叙事侧重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号召其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以更为务实的机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推动青年建功立业,健康成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力求回归本源,唤起初心,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至今已整70年了。理论界对“五四”究竟该不该、能不能和怎么样超越,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作出了不同理解。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七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意见认为,超越“五四”是对“五四”的最好纪念。所谓超越不是否定,而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五四”革命精神继续完成“五四”未竟的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国内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决定改变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并委托刘少奇同志起草党内文件。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用电报向全党发布了由刘少奇同志起草的党内文件——《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国民崇洋心理的滋长,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图救亡自存的急切心态,他们与顽固派保守主张的较量,促使了"五四"西化思潮的形成.西化论存在着理论基础缺乏科学性、理论主张缺乏现实性并弥漫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成功的经验有三条 :一是要符合国情 ;二是要正确对待外来的理论资源和自己的文学传统 ;三是要有一批学识渊博 ,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9.
乱世出“英雄” “五四”前夕,中国社会正处于中国人所谓的“乱世”。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没有给人民带来向往已久的民主与自由。国内,北洋军阀轮流坐庄,“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使中国政治进入一个空前黑暗的时期,统治日益腐败;国外,西方列强一天未曾放松过对中国的侵略,日本更是悍然提出“二十一条”。写在有兵舰、机枪水印的纸张上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学生群体游离出传统的“士”人阶层,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类别,开始登上中国的社会政治舞台。此后,在其国家主体的自我构想以及社会舆论中呈现出的“崇新重少”态势的双重影响下,这一群体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国民身份意识,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