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农村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要立足长远,而且要在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贫困治理效应常态化。要通过消除贫困生成的制度因素、培育贫困治理的内生动能、构建复合多元的贫困治理体系、优化扶贫治理机制等举措,从根本上治理贫困,防止脱贫后的返贫及贫困再生等问题,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发展中国家减贫问题,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思想,现实依据是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的内涵是依靠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区域发展战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争取国际社会对扶贫开发的援助;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它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减贫方略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同发展中国家共享减贫经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援助等途径对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已向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山区倾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社会发展目标。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形势已发生新的变化,贫困特征已由绝对性贫困转向相对性贫困,而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为此,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激发社会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以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实质性效益,已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然而,当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尚存诸多问题,为此,我们特从创新贫困对象瞄准机制、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扶贫项目管理机制、贫困县考核机制、贫困县退出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创新提出了可能路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多角度入手、多维度下药,才能化解当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困境,引来国家区域均衡发展的时代春天。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的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从我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特征以及贫困群体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重点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扶贫目标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以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进而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的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把能力建设置于新扶贫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11)
正截至2015年底,以2010年不变价来计算,按照年收入不足2300元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共7017万人。从区域来讲,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贫困人口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需高度重视。一、扶贫减困:挑战与难题1.贫困地区尤其是14个连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情况仍较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扶贫计划一直采取地区瞄准战略,但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综合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等五个阶段。经过40年的扶贫实践,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的扶贫实践不仅惠及中国人民,对世界减贫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取得这一成就的基本经验包括:立足贫困状况,适时调整瞄准对象,注重开发式与救济式、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注重党的领导下贫困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8)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到反贫困的紧要关头。农村的贫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要使农村贫困居民真正摆脱贫困,就必须在扶贫政策中贯彻发展的理念。笔者发现农村的反贫困主要存在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上游干预原则,削弱贫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阻断贫困"蔓延"。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总结分析贵州省2007、2008、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贵州省自然灾害进行考察,发现:其一,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出现增加的现象,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二,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以及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农村贫困的重要因素。这表明,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直接作用产生的,解决贵州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教育理念等方面综合着力。  相似文献   

9.
殷耀 《瞭望》2004,(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3%,堪称世界奇迹,国际社会也高度赞扬。但当前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高度重视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开始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通过25年的扶贫开发,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贫困地区,都逐步摆脱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剩余的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致贫情况变得十分复杂,扶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难。要完成到2010年2900万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10.
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过两百多位将军的湖北省黄冈市,现在又为中国的扶贫攻坚“贡献”了一条被认为是看似平常却切实可行的经验:“从一抓起”。黄冈市已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230万人减少到1998年的65万人,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足全市农村人口的1%。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高鸿宾对黄冈“从一抓起”的扶贫开发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办今年专门组织全国老区的扶贫干部到黄冈开办培训班,学习他们在扶贫开发上的一些做法。黄冈市委书记刘友凡说,在脱贫致富的问题上,我们确立了…  相似文献   

11.
Using data from the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and the March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we provide poverty estimates for 1967 to 2012 based on a historical supplemental poverty measure (SPM). During this period, poverty, as officially measured, has stagnated. However, the official poverty measure (OPM)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near‐cash transfers on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families, an important omission since such transfer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of government antipoverty policy. Applying the historical SPM, which does count such transfers, we find that trends in poverty have been more favorable than the OPM suggests and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growing role in reducing poverty—a role that is not evident when the OPM is used to assess poverty. We also find that government programs have played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child poverty and deep poverty, especially during economic downturn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questions basic to welfare policy: (1) whether the amount of poverty-related transfers is sufficient to fill the poverty gap, and (2) which families actually get benefits and how much of their income deficit is filled by those benefits. Transfers are sufficient: the post-Social Security poverty gap is $74 billion while poverty-related programs total $198 billion. Further, 86% of current income-conditioned benefits go to the pretransfer poor and 89% of those are used to alleviate poverty (fill the poverty gap). Thus, if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otal Federal and State expenditures on poverty-related programs could be targeted more toward the poor, the poverty gap can be eliminated. The current programs, however, would have to be changed substantially to achieve the necessary retargeting.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