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祥 《中国司法》2001,(11):30-30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以来,第 一代独生子女大部分已走入社会。日前,我们对我所 (深圳市第二劳教所)收教人员中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抽调3个大队共 1056 名劳教人员,其中独生子女为74人.占总数的7%。从查阅以前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来看,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明显呈上升趋势。如何针对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弱、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等特点,加强对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应引起我们加以研究和重视。 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的特点 独生子女类劳教人员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2.
戒毒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劳教戒毒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主战场。从武汉市劳教系统收容劳教人员近10年的实践来看,吸毒劳教人员与日俱增,据今年全市劳教工作会议公布的资料显示,吸毒劳教人员占劳教人员总数的51%以上。如何加强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管理,如何提高毒瘾戒断率、提高教育矫治质量、降低复吸率,是现在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劳教民警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严峻问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吸毒劳教人员管理及教育矫治专业化模式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盗窃是最古老的违法犯罪形式之一,也是劳教人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0年对我所劳教人员收容构成统计分析,盗窃类劳教人员222人,占到普通劳教人员总数的半数以上;多进宫184人,占到盗窃类劳教人员的83%,常习性盗窃类劳教人员已经成为盗窃类劳教人员群体的主体,同期滋扰类劳教人员多进宫比例仅为40%,从中可以看出盗窃类多进宫人员更成为重新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存在着人员数量大、结构复杂、违法手段多元化、常习化的突出特点,是新时期盗窃类劳教人员矫治的重点,也是提高教育矫治质量的关键因素,落实首要标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徐新昌 《中国司法》2001,(12):24-25
劳教人员民主管理就政治制度而言,是依法保障劳教人员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让劳教人员过一定的民主生活。从管理意义上看,是在民警直接管理下,实行劳教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种管教方法。近年来,湖南省白泥湖劳教所将民主管理制度原则贯穿到劳教人员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实行民主推荐民管员、班组长,民主测评民管员、班组长,对劳教人员奖惩实行评议公示等,不断探索在民警直接管理下的劳教人员民主参与、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管理新机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深化劳教人员民主管理的可行性深化劳教人员民主管理是管教方式的一…  相似文献   

5.
开展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当前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首要标准”,架设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就业谋生桥梁和降低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重要途径。2008年5月12日,我所承办的团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后,按照上级“高质量办学、高标准服务”的指导方针,我所坚持以落实“首要标准”、提高劳教人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帮助劳教人员解教后再就业,促进劳教人员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劳教人员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劳教机关依法组织劳教人员,在劳教场所以开设专门的岗位技能培训班或委托地方相关部门办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职前劳动技能和技术教育的系统教育过程,其中包括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从实践层面上看,还包括劳教场所组织劳教人员的习艺劳动。开展劳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部劳教局《劳动教养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坚持“立足转变思想,着眼解教就业,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劳教人员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模式,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在开展劳教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我局从1998年开始在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是一个综合性的劳教所,常年收容劳教人员达3500余名,劳教人员构成、地域、群体和罪错类型复杂多元,其中吸毒劳教人员占了在所劳教人员的57.32%;盗窃、诈骗等罪错类型的劳教人员基本上是外省籍劳教,占了在所劳教人员的26.43%。同时,还担负着全省男性“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任务,场所安全防范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基于这一现状,我所在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立足所情,因所制宜,确立了以半开放式为重点的管理教育模式。通过全所民警的努力,探索实践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推行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一)…  相似文献   

9.
宋维忠 《中国司法》2003,(11):16-17
面对所务公开给劳教管理工作带来深刻变化的现实,当前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必须抛弃过_去落后的管理模式,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使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近日,河北省高阳劳教所在所务公开工作运行1个多月之际,所里领导深入到各大队、中队,来到劳教警察及劳教人员当中进行座谈讨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难改造人员是指在劳动教养过程中,不认罪错,具有消极改造或反改造思想和行为,一贯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拒绝、抵制劳教场所教育改造的劳教人员。难改造人员是劳教人员中改造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破坏者,是妨碍他人改造的害群之马,他们人数虽少,但危害极大。为有效地维护劳教场所的监管秩序和促进大多数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与劳教人员中的难改造人员作斗争的问题,应放在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下面从难改造人员的产生及我们干警应采取的对策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少数劳教人…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是目前郑州市唯一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的劳教场所,自2000年1月开始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以来,在艰巨繁重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民警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苦苦探索教育转化“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高度重视“法轮功”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从指导思想和领导组织机构上确立教育转化“法轮功”劳教人员工作的突出地位,是白庙劳教所做好“法轮功”劳教人员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收容、管理“法轮功”劳教人员之初,所党委就要求民警充分认识到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  相似文献   

12.
吕昭华 《中国司法》2005,(12):37-39
劳教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最能直接体现劳教工作特色的,也是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的关键所在。司法部制定的劳教管理工作改革方案,把劳教管理模式的改革摆在首位。笔者从浙江劳教工作的现状出发,粗浅谈谈对劳教管理模式改革的定位与设想。一、浙江劳教工作的现状(一)劳教人员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人员构成不断复杂化。近年来,浙江劳教人员总体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劳教人数已突破12000人,且每年按5%左右的比例上升。在劳教人员构成上,也已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的六类对象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七多一顽”的倾向(吸毒型劳教人员增多、…  相似文献   

13.
21、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问:在我国,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其保障措施有哪些?(北京张力) 答: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维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成为自食其力、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给他们以人道主义待遇,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劳教工作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来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毒品的泛滥和禁毒工作的深入,河南省女子劳教所收容吸毒型女劳教人员从1995年底的39人猛增到1999年4月208人,占劳教人员总数的40.4%,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吸毒型女劳教人员的构成特点调查结果表明,2088女吸毒劳教人员呈“...  相似文献   

15.
劳教单位如何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确保一方安全稳定,是劳教单位组织始终如一的重点工作。锦州市劳动教养院党委认识高、行动实,率先成立服务于劳教人员的“爱心助困基金会”对劳教人员推出“爱心助贫基金”,使这一特殊人群在特殊环境中,成为“三个代表”思想的直接受益者。面对一些劳教人员出现的流窜、相对贫困、无人管的情况,锦州市劳动教养院政委张海平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无疑增加了管教工作难度,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多。今年3月初,张海平政委以个人的名义向全院发出成立锦州市劳动教养院“爱心助困基金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工作,是一项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事业,是一个重塑新人的心灵工程。劳教干警应着眼于研究劳教人员的犯罪心理结构、改造心理状态等心理活动及规律,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找出管教工作的有效办法,以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在管教工作上的使用价值。 用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劳教人员的心理结构,可以透视劳教人员的“心病”所在。从现阶段劳教人员的罪错类型分析,大致可分为财产型、滋扰型、性罪错型和吸毒型4种。财产型劳教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贪图享乐。滋扰型劳教人员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17.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河南省齐礼阎劳教所在一年一度的全民植树节期间。组织劳教人员义务营造“新生林”。投身城市建设,共建美好家园,以培养劳教人员热爱劳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及集体荣誉感。3月9日上午。齐礼阎劳教所部分劳教人员在干警带领下,乘车来到位于107国道附近的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挖坑、培土、浇水。一道道工序,劳教人员都是那样的投入。50棵银杏、松树一棵棵扶直栽下去。劳教人员站在“新生林”上,寄托着自己对新生的美好憧憬。他们纷纷表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从现在做起,从绿化美化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劳教人员逃跑是指劳教人员为逃避行政处罚,逃避监管,非法获得人身自由的一种继续违法的行为。这是劳教人员反社会性的心理在特殊情况下的延续和发展。以去年广东省逃跑劳教人员的年龄来看,均为21~25岁的年轻劳教人员。因此,研究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转化,实现场所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基础 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基础,同其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心理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另外,造成劳教人员逃跑的外在因素,即逃跑的机遇,一般是由于劳教机关管理上的过失所造成的。 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5,(2):111-111
在我国,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其保障措施有哪些?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维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成为自食其力、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劳教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的重任。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赋予劳教机关收容吸毒类劳教人员的职能以来,劳教场所的吸毒类劳教人员从无到有,并呈快速增长之势。加强对吸毒类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成了劳教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10多年来,劳教机关广大民警,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劳教戒毒成效显著,吸毒类劳教人员的所内毒瘾戒断率达到了100%。据我省劳教局对部分温州籍吸毒类归正人员的调查,5年以上毒瘾戒断率为14.62%,远远高于其他戒毒模式,但复吸率仍在80%以上,这表明所内的戒毒成果巩固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